APP下载

刀郎:我不神秘,就要“三俗”

2011-07-07卢世伟

音乐周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歌坛演唱会专辑

卢世伟

刀郎说,他是一个被人为地赋予了太多标签的歌手。譬如说“神秘”,譬如说“低俗”,譬如说“新疆”,譬如说“………”

正因为“神秘”这样一个标签,刀郎总是能激起歌坛的各种好奇心:他为什么能那么火?他为什么总不在公众面前露面?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近日,“神秘人”刀郎终于又在北京公开露面,宣布将于5月21日启动2011刀郎“谢谢你”全国巡回演唱会,首站就定在北京万事达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并破天荒地约见了媒体接受访问。

原以为这位“神秘人”一定是不苟言笑,不善言辞的,而当他终于面对面地向你张开了嘴,才发现,这张嘴不仅能唱,而且很能说,很敢说,也很会说。

Q:音乐周刊

A:刀郎

关于神秘:

神秘完全是别人给的标签

Q:刀郎一直被传说为歌坛中的“神秘人”,事实上你也确实给大家留下了非常神秘的印象。这种“神秘”对你来说,是一种被动的商业包装,还是说,其实是天性使然“

A:这个实际上,完全就是别人给的一个标签。其实在2004年1月6日我发行《2002年第一场雪》专辑时,我们是在新疆开过专辑的发布会的,邀请了很多的媒体,当时也是按照传统唱片的通路在走。可能大家一定要给你打一个标签好,这个人才好辨识一点,或者这个时候媒体才有话题感,好说一些,所以当时就给打上了这么一个神秘的标签。但恰恰呢,这个也有点巧合,可能我内心,那时自己也不能确定,刚好大家就看到了,一边我在逃避,一边又被打上这个标签,大家就看到,用这么一种方式来炒作也挺好的,那时我完全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来解释这个事情,那时所有人把这个跟你捆绑起来。

Q:那现在你终于打破神秘,又出来了。跟神秘的那些年相比,是你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吗?

跟十年前的状态比,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A:那些年,我可能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其实我在2005年或者2004年的时候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当我站在舞台上时,突然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包括对待媒体,总是采取逃避的心情,主要因为最初做音乐的时候,只是想把音乐做好,没想过太多其他的事情。从2004年开始,突然发现,你要面对的是很多跟音乐世界完全无关的事情,就有点迷失,但是也在调整,到2007年时就好一点。现在是这样一种状态:做事情很理想化,可能会更关注我到底在做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

Q:那你的这种心结是怎么打开的?

A:2007年,之前我天天在问自己,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前想,唱歌,做专辑出来,大家喜欢就行,就成功了,但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负面的,质疑的,批评的,包括人身攻击的东西。有段时间我彻底不看报纸不看电视,觉得跟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包括后来上舞台也没有自信,我觉得大家不喜欢刀郎,我就觉得,大家怎么会这样,就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Q:是担心会被听众抛弃了吗?

A:那时不担心被听众抛弃,就担心太被关注了,好像一点隐私一没有。那个时候,成都台的人到我的工作室门口,坐在那儿等了一个星期,就天天在那儿打牌,那时我完全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那时候我就出来接受采访了,人家也就完成工作了,也就走了,但那时候就还是有一种恐惧。

Q:虽然这种神秘听起来不是你自己刻意为之,但却被广泛传播,并成了大众对你的基本印象。

A:当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在内心里给他加分,给他发展,我们经常说,某个人说了一句许,它就是一句话而已,不要在内心里给他进行发展,但实际上都知道,人是控制不了的,当他喜欢这个人或者憎恨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会这样去增加很多东西,可能很小的一个事情,会把它无限放大。就像刚才说的神秘,这里面必然会有一个利益群体,甚至来说会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故意把这个人怎样怎样,比如说不让你出门,不让你接受采访,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比如说今天有演出,在这之前,人家要来采访,全把人家挡在外面,我就说为什么不能接受采访,大家和和气气地聊聊天多好,他们就说不行,他必须要保持这种状态,给大家无限的想象力,他好去卖票。

Q:今天大家看到你终于又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并且要开万人演唱会了,还是全国巡演,也有人说,刀郎是不是又没钱花了,所以才又只好抛头露面,打破神秘,出来开演唱会?

A:现在靠版税,靠数字收入,说实在的,能拿到创作人手里的钱,真的很少。我觉得跟有没有钱花没有关系,我要工作,我要生活,我做幕后也好,做音乐也好,只能靠去演出,要获得酬劳的话,基本上就只能靠演出,其他没有任何的来源。

关于“俗”:

我不俗就对不起我的爷爷奶奶

Q:2004年,内地歌坛有两件显著的大事,第一件是神秘人刀郎横空出世,一张《2002年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专辑中的同名主打歌以及《情人》、《冲动的惩罚》等歌曲相继从新疆火到全国,那一年,几乎全国的KTV、酒吧、音像店、电台、网络都在播刀郎的这几首歌曲,一张专辑光正版就卖出了270万,创造了一个歌坛神话;另一个就是庞龙以一首《两只蝴蝶》一夜走红,带动了中国音乐的无线下载业务,靠彩铃赚走了最多的钱。但也因此,你们俩就成了大家眼中“最俗的网络歌手”。

A: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咱们所谓的这个圈子里,实际上还是有一个利益关系存在的。当我找不到什么借口来说你的时候,就会拿一顶谁都适合的帽子给你扛上去。就像你讲到俗的这个问题,我就要说,我不俗的话,就对不起养育我的爷爷奶奶,我不就是一俗人吗?我不土的话,就对不起生我的这片土地,我就是这片土地上长大的。我的梦想,我那时就是写歌,我希望我爷爷奶奶都能听,我的爸爸妈妈也能听,我希望他们听了很开心,我的目标就是如此,我更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听,听了说刀郎这个歌好,这个歌我听了很开心。什么叫俗?就是通俗,民俗,风俗,对不对?我是这样看待三俗,所以我说,要俗下去,要土下去。

Q:刚才你也说到,曾经对这些铺天盖地的批评、质疑甚至是人身攻击很不理解,之前曾看到你在《鲁豫有约》中也说过,有段时间你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想要爆发。去年音乐风云榜在为歌坛十年做总结时,担任主席的那英公开宣称拒绝刀郎入围“歌坛十年影响力人物”,并直言原因就是刀郎的音乐“低俗”,刀郎不懂音乐。那英那么公开地批评你拒绝你,以你现在的心态,还会为这个纠结吗?

A:不会有,因为我觉得是,我有这个能力去接受它,就像之前说的谢谢你这个演唱会,其实真正能让我站出来走出来的,恰恰就是这些负面的信息,它会让你明白,事情都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它能让我变得更能够看清楚。

Q:庞龙当年也曾为这个问题十分困扰,为此他努力了好多年,离开原来的公司,自立门户做自己完全不同的音乐,今年4月23日,他的“相逢一笑”全国巡回演唱会也在北京启动了,据称,他将在演唱会上演唱很多让大家完全想不到的歌曲,让人看到他的音乐绝对不俗,那你和他是同年的,又是同病相怜的难友,在你的演唱会上,你会与他一样,也将“不俗”做为一个重要展示的部分吗?还是如你刚才所说的,将“俗”进行到底?

A:这个,演唱会看完之后就知道了。但说到庞龙吧,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曾看过一个记录片的导演,拍上海一帮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当时这些老人生活也很窘迫,唯一的爱好就是在广场上唱歌。当时他们就在广场上唱《两只蝴蝶》,当时我就震撼了!所以我觉得,音乐它是一个不能归类到什么样领域来说的事情,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关于盗版:

盗版的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

Q:很多人都知道,由于当年你的火爆,你也成了盗版商最青睐的对象,是被盗版最多的歌手之一。但后来我们也知道了一些行内的内幕,很多歌手对盗版并不是完全排斥的,甚至在发新作品时,专门找人来帮忙做盗版,以求扩大作品的普及率,借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那对于当年的你来说,有没有这种情况?盗版对你来讲,是让你获利更多还是受害更多?

A:有。据我现在所知,现在盗版给钱都不做,我把歌给你,你帮我做盗版,我给你多少钱,现在都没有人做,因为互联网太快了,轻轻一点,两分钟不到,一首歌就下载下来了。当时来说,对盗版这个问题,我们是一分为二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盗版加剧了我在全国的知名度,但从利益上来讲,我肯定是损失了很多,《喀什格尔的胡杨》这张专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刀郎2002》之后,第二张片,当时在发行时就打破了行业的立场,首先,我要先见钱再见货,这时所有行业的人都不干了,那我卖别的行不行?那张片子就没有《2002第一场雪》那个销量,这也是个很大的原因。

Q:如今,音乐人们正在跟百度为版权的事情集体作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我觉得,这是一个转型期,生孩子的时候,分娩有个阵痛,就是要流血。没有互联网出来,以前也有盗版。这个我想,双方一个巴掌拍不响。音乐人一方面在没有成名之前,都特别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拿出去,能让大家都知道,不要钱也行,很多有这种心态,我也是从这里过来的。但在你成名之后,有一定积累之后,又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可以拿回来很多东西,这种矛盾的心态造成了一个盲点,就给了很多人一个可乘之机。好,比如说今天刀郎你出来了,我不用你的东西,我现在有个哥们一千块钱就可以完全卖断给我,我就可以主推他,让他被轰炸式地听到,这个时候你是妥协还是怎么着?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我就觉得,可能需要一个集体的意识,可能刚开始会有人做殉道者。说实在的,你要跟听众来聊收费下载或者如何,其实就是与虎谋皮,我要从你口袋里掏钱出来来听我的音乐,他宁可听别的东西,有免费的为什么不听呢?这需要不仅仅是音乐这个行业做出努力就行,应该是整体的系列的一个链条,各个方面都规范,文化部演出市场规范,音像市场规范,甚至是到了我们的孩子教育,能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对的,这个时候才能决定,这个音乐要不要收钱。

关于翻唱:

有了二度创作,才是歌唱家

Q:之前行业内曾有人认为你的作品音乐性不够,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你的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翻唱作品。那么,你怎么看待原唱与翻唱这个问题?

A:一个作品是个持续性的过程,我们写了一首歌之后,你可能是给了它一个身体,它遇到一个好的歌手时,它真的会火,会焕发成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变成一个活人,现在说翻唱这个概念,我们是守着这个肉体,还是让它活起来。祖宾梅塔和卡拉扬都指挥过贝多芬的作品,但听众们为什么会各有偏爱?因为他们完全是不同的风格。这就说明,二度创作很重要,为什么有歌唱家一说?如果说你只能完成谱子,你只是一个歌手,如果你能完成谱子还超越谱子,有了二度创作,你就是歌唱家。

Q:在KTV听别人唱你的歌什么感觉?

A:说实在的,我真的没什么感觉。我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而且我认为,小时候听歌,你唱《红星伴我去战斗》什么的,大家都唱,口口传唱,我们觉得这样就是对的!一首歌,大家都能传唱,就很厉害!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唱这首歌可以让你拿到钱,这个时候,就很难想象那种心情。

猜你喜欢

歌坛演唱会专辑
My Dream
乐满世界
黄子韬《The Road》
春天的演唱会
小青蛙的演唱会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