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博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利器
2011-07-06张立新
张立新
让微博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利器
张立新
今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8点意见。其中第7条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微博诞生两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微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特别是今年,从“郭美美网上炫富”到“7·23动车事故”,在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和放大功能,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网络问政、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于信息网络和虚拟社会的管理要求,就成为创新社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面对这一新的形势,管理者要深刻把握微博特点,正确而艺术地引导舆论,疏导社会情绪,随机应变,扬长避短,善于借微博之力,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两年来,微博促进社会管理的优势与作用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看到,在多起公共事件、公共讨论中,微博传播信息、搭建平台、建构舆论、动员行动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对增加社会治理的透明度、互动性,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形成健康多元的公共生活,推动公民社会的成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独特而强大的优势必须得到管理者充分的重视、研究和利用。
一、微博发布的信息简洁精练、明确清晰,实现了更加高效有力的传播
一般而言,每条微博最多140字,这种限制令微博少了杂乱、冗长的内容,作者不必对所发信息作过多的修饰、论证和雕琢,同时也降低了微博发表的门槛,让缺乏文才和逻辑的作者也能轻松发表自己的微博,而不必顾虑写作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对于受众而言,简短易懂的文字、生动直观的图片或视频,都有着极高的信息识别度,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也推动了彼此间的互动和广泛的转发,实现了高效率的传播。比如“中石油漏油两天,希望得到制止”。这样一条内容非常简短语气又相对平淡的微博,却掀起了舆论的巨浪,引起了整个媒体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微博之“微”的强大力量。
二、微博让信息披露更加及时直接,保障了公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及时更直接。现实中,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要经历多个程序和环节,比如发现一个线索之后,电视台要经过采访、拍摄、剪辑、审片和播出,报社要经过采写、编辑、审稿、校对和出版,才能和受众见面。那么如果是重大事件的传播,或者是对于争分夺秒的解救事件而言,这种传播速度就太滞后了。而微博传播就更及时更直接,对于发现的线索可以用手机第一时间进行拍摄、上传和发布,全部过程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瞬间就可以实现广泛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的热点。比如2011年春节期间,由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很快得到了网友的普遍关注,近100万名网友加入了此次“微博打拐”的行列。这种“随手拍”的巨大力量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汇合,对整个事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微博强大的舆论制造能力有效促进了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和事件处理
在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是以分秒来计算的,而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也要尽量赶得上微博的速度才行,不然就会造成滞后和被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并特别强调,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微博时代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的新要求。以往,有关部门习惯“事故处理完了”再说,最近的例子是故宫在沉默26天之后,终于承认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因人为操作失误发生损坏。虽然故宫否认有瞒报行为,但在微博时代,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作为事故主体的故宫,没有权威的消息及时发布,造成“小道消息”满天飞,实在是令公众难以容忍和接受的。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转变思路,学会以“边处理事故边发布信息”的方式,及时公开信息,并主动把处置事件的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虚心接受公众的意见,耐心解答公众的质疑,但最核心的,还是及时发布信息。这个“及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回应社会关切”上。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微博上往往会有各种“小道消息”甚至谣言广泛传播,但必须看到的是,这些“小道消息”传播的内容,往往也是民众“关切”的内容。对付这些“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回应。比如日本地震之后,因为谣言滋生,国内曾有短期的抢盐风潮,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通过微博等途径及时解释辟谣,就起到了非常好的辟谣和舆论引导效果。
四、微博提升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两年来,在社会发生的大事件中,几乎都有微博在发生着作用。和国外微博更偏向于个人化表达不同,国内的微博更多地体现出对现实的观照。这些都让人看到了微博从网络虚拟世界到现实力量的转化。如今,微博已成为求助、救助、召集行动的有力平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促进着公民社会参与。微博造就了“全民记者”时代,它从萌芽到爆发的进程,生动展现着整个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和公民权利的维护。它把公众广泛连接起来,团结起来,实现了平等交流、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心智。通过微博实现的公民社会参与,是一个培养公民责任、勇气和乐于奉献、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过程。微博这种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传播模式,将有力地改变我们这个社会乃至国家,极大地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如今,“微博改变中国”已成为不少网友的共识,网络上流行这样一段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微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微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无障碍地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情绪在全社会面前释放。应该认识到,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改变和进步。
同时,微博的发布很难事先审查,对于微博传播的谣言和不良信息,管理者也不可能都及时删掉,这是微博对现行新闻传播管理制度的一个很大挑战。这样的挑战,考验着传统媒体,也考验着政府和相关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从社会实践来看,微博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公开和事件的处理,推动着公民社会走向成熟,同时也对公权力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制约作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政府社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民主,其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作为管理者,对微博宜疏不宜堵,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通过这个平台反映公众心声,表达公众情感,听取公众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微博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利器,有效提升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