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不变的伦敦
2011-07-05牛道斌
牛道斌
西方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国。”意思是说美国商业发达,是一个挣钱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英国环境美,最美的是乡村。乡村的最高建筑——教堂的塔尖,依稀可见,远远地掩映在丛丛绿树中。随处可见的绿色草场高低起伏,点缀云片般的羊群。即使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也只有繁华的商业街区,才可以见到熙攘的人群,城市里到处都是古老的建筑、白色的帘布、洁净的街道、葱茏的绿树、平整的草地,整个城市洋溢着宁静与安详。
英国的草坪,尽管有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良好生长条件,这一块块精致的草坪,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要是英国人也像我们国内那样,翻来覆去地折腾,成天到处乱刨乱挖,怎么能将环境修整得这么完好?不折腾,不仅保护并且改善了英国的自然环境,也维护了英国古老的人文环境。
在居住方面英国人不尚新。许多人住的是自己父辈、祖辈留下的房子,他们往往以展示自己房子长长的历史和古色古香的建筑为荣,老一辈的家具从不轻易扔掉。许多富足人家的房屋从外部看古朴简陋,但进入室内却十分整洁,现代化齐备。英国的城乡差别很小。在房屋外部式样方面也几乎没有多少追求时髦和现代风格的趋势。他们怀念历史、重视传统成为美德。这些美德有利于老房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节约与住房建筑各环节相关的人力、资源、资金的消耗,而且避免了因频繁拆弃旧房和建筑新房而造成的建筑垃圾的产生。
英国的城市,特别是伦敦,就像一个建筑博物馆。从罗马时代一直到21世纪的建筑,应有尽有。于是,我们今天不仅能看到莎士比亚出生时的老房子,还能幸运地到莎翁恋爱时的茅草屋或小花园里走一走,还有那些近百年的红色老电话亭……
我们中国人对连贯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总希望有所变化,而且喜新厌旧,甚至可以活生生把北京这样的古城拆了,英国人绝不会如此。我访问英国广播公司时,主人贈送我一本伦敦画册,是二战前伦敦与现时伦敦主要地标和建筑物的对比。仔细翻阅后惊奇地发现,过去了将近八十年,伦敦竟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