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地域特征的城市综合体景观营造——杭州五常飞碟地块概念设计
2011-07-04徐艳芳鲁闻君
徐艳芳,鲁闻君
(1.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 济南250101;3.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山东 济南 250103)
0 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热点[1]。在湿地环境保护及开发建设中,大体量城市综合体建筑与周边景观、环境、生态产生矛盾,影响甚至破坏湿地环境和生态的情况。本项目基地位于我国著名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西侧,与西溪湿地仅一路之隔。这种现状条件使得方案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环境及生态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城市综合体设计在一段时期内以近乎雷同的形式不断出现。科学技术给现代城市设计领域带来新技术、新思路、新结构、新材料的同时,也使城市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地域文化逐渐失去特色,城市特有的地方文化性逐渐被“现代主义国际化”所淹没[2]。怎样给城市综合体这种功能现代化建筑群赋予当地文化内涵,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基址概况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为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核心城市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余杭区位于杭州主城区西侧,占地面积1220km2,东、北、西三面同为杭州主城。
余杭区历史文化悠久,是杭州市规划中重要的景观及科技组团,杭州市总体规划对余杭组团的定位:余杭组团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产业定位为“三高”,即高新产业、高等教育、高尚住宅。在杭州城市总体格局中,占据“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中“西静”格局,位于杭州市生态发展轴、绿色生态带上。杭州西部西湖(西溪)南湖青山湖高科技产业带大部分位于余杭组团。余杭区规划中,对余杭组团提出了“四宜”即:宜业、宜居、宜学、宜游的城市定位,规划余杭组团占地面积297km2,包括5个镇、乡、街道。本项目位于五常街道飞碟地块,该地块距著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直线距离10km,与浙江大学直线距离5km,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仅一路之隔。
项目用地原为飞碟汽车制造厂,现已搬迁,根据杭州市规划及余杭组团规划,将在地块内建设企业总部基地和创业园,成为集科技研发、创业、办公、居住、商业、景观、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群。
2 设计构思
2.1 延伸景观、延续生态、传承文脉
作为余杭生态科技岛的重要节点,本项目最终把设计定位在延续地域特征,传承历史文脉的基调上,将城市综合体的建筑与西溪湿地通过空间和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并作为西溪湿地西进规划的首发站,确定“延伸景观而不是割裂景观,延续生态而不是破坏生态、传承文脉而不是抛弃文脉”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将方案做初步构想,即:肌理相近、塑造空间、减少遮挡、争取景观。
西溪湿地内水网交错,河塘重叠,芦苇茂密,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70%左右,其中滩地20余处;6 条河流流经湿地,总长110多km;大小鱼塘2770多个,重叠交错呈“鱼鳞状”[3]。从人自身尺度来看,大小不一的陆地被水面环绕,形成一个个岛屿,这些岛屿中比较大的陆地多作为农田或者居住用地,小的岛屿则多为野生植物覆盖,成为滋养生态的绿洲,其中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也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先的湿地居民将距离近且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岛屿用小木桥或石桥连接起来,距离远的岛屿之间则通过船只进行交通联系。一些面积较大的岛上,会有散落的居民进行渔业和农业生产,临水而居,小桥流水人家,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人文景观。
2.2 肌理塑造,水、岛、桥
水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又是江南地区生态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用地周围水资源丰富,方案采用将水面直接引入基地的做法,按照空间需求划分出大小不同的连续水面,水体本身也呈现自然形态,时而开阔,时而狭窄。开阔的水面上布置喷泉,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类等,狭长的水面两边则结合水岸布置多处休憩场所,呈现动静不一的水体区域。水本身亦是景观元素,形状不一的水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休憩和娱乐空间(图1)。
区内色碧似染、错如棋盘的农田肌理多呈南北或东西走向;而冷、野、淡、雅的生态湿地则区别于农田呈现有趣的无方向,形成边界柔和的天然肌理[4]。方案将用地地面作为图底,一层建筑为图案,塑造“岛”的形象。首层建筑多为自然状态,形状随机,边界柔和,无方向感。这种建筑形式使首层建筑给人比较放松、休闲的空间印象,并且塑造出多条内街,增加了沿街面积。而减去图案所剩下的图底,就是首层主要的室外空间,承担场地交通和景观的作用。这些“负空间”本身就是岛屿间水的拟态(图2)。
建筑设计将“桥”的形态抽象化,建筑面宽长,进深小,横跨在两到三个“岛屿”上,使首层建筑除地面连接外,还可以通过建筑进行空中联系,这种联系方式也与湿地中水面交通和桥梁交通的形式接近(图3)。将三者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建筑总体形态。
图3 主体建筑“桥”的概念
2.3 景观引入,分层景观系统
按照当地“旅游西进”规划要求,西溪湿地规划将向西延伸,经过用地地块形成连续景观轴。城市绿地作为旅游资源对外开放,为城市绿地的多渠道建设和城市绿地资源的复合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5]。怎样将湿地景观引入地块,同时不能让建筑群对湿地景观产生割裂效果?在大量设计工作之后,并没有直接采用首层架空而是采用了二层架空的方法,即首层建筑“岛”与主体建筑“桥”之间为全架空柱廊,只有局部入口及电梯间占用部分空间。主要原因是地面层架空减少综合体的近地面积,必然产生大量交通,且近地面观景多为近观,在人的视线高度,景观会被浓密的绿化完全遮挡,使观赏效果大打折扣。采用二层架空,人的视线高度会被抬高4m,站在“岛”上即可以观赏东侧西溪湿地。同时,对于用地东侧建筑的使用者,通过二层架空的空间,仍然可以远眺西溪湿地景观(图4)。
景观引入除了考虑项目用地西侧的西溪湿地景观资源,还考虑到项目设计中自身创造的景观资源。建筑设计时,根据各个建筑进深不同和柱网布局,在进深较大处设置中庭,进深较小处设置风洞。中庭空间为垂直洞口,直接联通地面景观、首层屋面景观和各层平面(图5)。风洞为水平洞口,除了增加通风量,还可以为若干楼层带来可供休憩的绿化景观空间(图6)。
图6 自身景观引入—风洞景观
规划建设的人文环境与周边的原有环境有机地融合,将会大大提升环境的品质,利用原有自然景观,结合自身建筑群体的造型合理配置绿化,突出鲜明的景观特色,使环境品质得以提高,成为城市中的新景观[6]。设计方案保持了江浙居民商农结合的人文状态,保持商业活动平台,用现代化办公替代农业生产,形成区域内资源有效配置,使用者不离开综合体就可以进行多种活动并基本满足生活所需。
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地面景观系统,主要由水面、硬质铺装和景观植物组成;第二层是首层屋面绿化,主要由各类活动场地、屋面绿化和屋面水体组成;第三层是屋顶绿化,主要由主体建筑屋顶绿化植被组成。其中第一层景观和二层景观为开放性公共景观,向城市居民开放,三层景观为半公共性景观,只向主体建筑业主开放。
3 功能分区及景观布局
本项目用地面积 37845m2,总建筑面积18492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4925m2),容积率2.5,层数6~8 层。功能包括商住、办公、商业、服务、娱乐五大项。其中整个地面层为商业和服务功能,主体建筑南侧为创意产业园和金融服务中心,北侧为汽车研发总部基地和接待中心。创意产业园采用SOHO 模式,可兼作公寓及办公两种功能(图7)。
结合功能分区,项目景观设计也各有侧重,例如首层多为商业和服务功能,将来可能作为概念店、会展、品牌售后服务中心及部分餐厅使用。因此地面层景观以硬质铺地和水景为主,植物绿化为辅,塑造较为动态的景观通廊,增加可达性,并对人流流向起到指引作用(图8)。架空层以上主要偏重商住、办公功能,对景观的观赏性要求增加,并兼顾隔绝噪音。因此在架空层屋面做大量屋顶植物绿化,辅以铺地水景,减少人流干扰,给人偏静态的景观感受;同时,绿植本身也强调观赏性的效果。主体建筑屋顶绿化大多提供给业主使用,为加大景观面积,建筑采用局部退台格局,每层设置一个大型露台,露台绿化以屋顶绿化、盆栽或盆景为主,辅助一定硬质铺地作为活动和休憩空间,创造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自然的空间感受。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城市综合体建设将会向着更加优化、更加高效、更加生态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使建筑的景观需求大大提高,希望本项目的探索,能对城市综合体的景观塑造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1]鲁敏,郭振,宁静.湿地园林:生态、湿地、地域文脉与园林美的统一[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1):54-57,78.
[2]曾益海.承传地域文化,解析时代特征:长沙大道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营造研究[J].华中建筑,2010(9):103-105.
[3]王竹,张艳来,李勇祥.生态与景观视野下的杭州西溪湿地研究[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S1):2-5.
[4]朱骏,游俊霞,黄卫东.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征:以杭州市余杭创新基地生态核心区景观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0(7):79-83.
[5]鲁敏,刘佳,李亚男.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377-380.
[6]周涛.长治市企业总部基地大厦详细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24):46-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