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济评价与效益分析——以天台县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为例
2011-07-02李士布
李士布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济分析与评价是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笔者根据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以天台县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例,就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进行探讨。
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概况
祥和溪、里良坑、黄坦坑 (上游)、天封坑和百丈坑5条小流域(以下简称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位于浙江省天台县雷峰乡和石梁镇,流域总面积为129.24 km2,其中祥和溪小流域49.83 km2,里良坑小流域28.19 km2,黄坦坑(上游)小流域 12.00 km2,天封坑小流域28.30 km2,百丈坑(上游)小流域10.92 km2。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95%(其中耕地占12%,园地占3%,林地占77%,其它农用地占3%);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为主。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3.42 km2,占所在各小流域土地总面积的33.6%,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林地和坡耕地。
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沟道工程与坡面工程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科技试验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管理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在流域内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坡改梯46.68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61.14 hm2,种植经果林568.48 hm2,封禁治理2 782.50 hm2,修建截水沟11.75 km、排水沟18.75 km、沉砂池30个、蓄水池30个、拦沙坝8座。项目自2009年底开始建设,分期实施,2011年底全部完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5%以上。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包括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部分。
经济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的《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2版)、国家技术监督局2008年发布的GB/T1577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及水利部1994年发布的SL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进行评价[1].;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运行费仅考虑提供用于工程维护的材料费和部分人工费,按工程总投资的30%计算,在工程建设完工后,每年所需运行费为502万元。
2.1 基础效益
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效益即各项工程产生的蓄水保土效益。
蓄水效益即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改良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入渗,形成“土壤水库”;修建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拦沙坝工程,拦蓄地表径流。保土效益即增加地面覆盖减少溅蚀;变坡地为平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减轻面蚀、防止沟蚀。各项措施保水保土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减少河道下游淤积,保障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
根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规定,水土保持的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主要指减蚀模数及蓄水指标。减蚀模数与治理前水土流失强度有关,根据治理前流失强度及治理后流失强度对比可以确定其减蚀模数,蓄水指标按经验取值。各项措施蓄水、减蚀指标确定见表1、2。
表1 坡改梯和植物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表
表2 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表
各项措施的蓄水总量和保土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W为蓄水总量,m3;ΔW1、ΔW2分别为各项措施蓄水总量,m3。
ΔS为保土总量,t;ΔS1、ΔS2分别为各项措施保土总量,t。
各单项措施蓄水保土量计算:
ΔWn为各项措施蓄水总量,万m3/a;
式中:ΔWn为各项措施蓄水单位指标,m3/(hm2◦a);F为各项措施实施面积,hm2;
式中:ΔSn为各项措施保土总量,t/a;ΔSn′为各项措施减蚀模数,t/(hm2◦a)。
经计算,各项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2.95万t,产生蓄水效益306.86万m3。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基础效益指标见表3。
表3 水土保持措施基础效益指标表
2.2 生态效益
各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可完成39.75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减少土壤侵蚀量2.95万 t/a,涵蓄水量306.86万m3/a,治理度达92%。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内的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生态平衡,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
(2)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涵蓄量,改善小气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3)优化区域景观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城乡环境状况的改善。
(4)有效抑制因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改善流域内水质,减少入河、入库泥沙量,使得流域内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3 社会效益
(1)通过综合整治,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保护土地完整。
(2)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提高其泄洪能力,有效减轻洪涝灾害。
(3)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通过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区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小型蓄排水工程的兴建,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减轻了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5)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合理调整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
(6)促进农村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2类。
2.4.1 直接经济效益
包括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增产的粮食、果品、木材和枝条等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或转化成商品出售产生的经济效益。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住宅工程项目遍地开花,但由于编制的限制,部分地区质量监督机构每2人的监督小组需要承担十几个甚至更多项目的监督工作,严重超出承受能力,无法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细致的监管。
坡改梯实施后,首先是耕地面积增加,其次是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养分,种植农作物单产提高。发展经济作物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主要门路,实行坡改梯后主要种植茶叶、柿和杨梅等经济作物,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平均按3.0万元/hm2计算,则坡改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40万元/a。
水土保持林和封禁治理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林木增产的枝条和木材蓄积量。项目区共营造水土保持林161.14 hm2、封育治理2 782.50 hm2,合计营林2 943.64 hm2,年均林木蓄积量为3m3/hm2,木材影子单价为20.6元/m3,则水土保持林和封禁治理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万元/a。
水土保持经果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共种植经果林568.48hm2,经果林影子单价按照1.5万元/hm2计算,则经果林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53万元/a。
项目区治理后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95万t/a,根据农业土壤调查资料,浙江省土壤中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有机质3%,氮100~200 PPM,磷10 PPM,钾60~100 PPM。则该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有机质885 t,全氮4.43 t,全磷0.3 t,钾2.36 t。市场肥料价格按照氮肥1 200元/t,磷肥 500元/t,钾肥1 300元/t,有机质100元/t计算,水土保持工程保持土壤养分效益为10万元/a。
工程产生蓄水效益306.86万m3,按农业用水成本0.12元/m3计,工程涵养水源效益达到37万元/a。
该项目实施后,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 058万元/a。
2.4.2 间接经济效益
包括增加的各类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和各项措施节约的土地、劳力等折算的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按直接经济效益的1%计,则项目区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约11万元/a。
3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3].。
3.1 评价指标
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 (ENPV)、效益费用比 (EPCR)3项指标;在进行经济评价时,社会折现率采用10%;结合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该项目建设期为3 a,正常运行期取17 a,整个计算分析期为20 a。计算基准年为开工第1年年初。
根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略)计算,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为: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8.10%>社会折现率10%,可行;
经济净现值为1 543万元>0,可行;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70>1,可行。
3.2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就是通过测定各个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所导致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各个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4].。根据因素变动的数量,又把敏感性分析分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一般选择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为了准确分析项目效益实现和投资的风险程度,经济分析采用3种不利因素:即项目投资、年运行费和效益各增加或减少10%作项目敏感性分析。分析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来看,水土保持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投资的风险程度较小,效益的保证度较高,项目是可行的。
3.3 项目合理性分析
从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来看,该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0;经济效益费用比>1。对于山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来说,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5].。
4 结 语
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水土保持的保土、保水、固肥等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得出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等3项指标均达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要求,项目经济可行。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指标的分析,论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也证明,祥和溪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1a多来,其所属乡已初步走出一条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先后荣获 “全国环境优美乡”、“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浙江省特色产业强乡”和台州市“生态建设先进集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等光荣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4108元提高到2010年的5516元。笔者对以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济评价中已尽量做到全面客观,但由于条件限制,仍然会存在一些难以准确量化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市场供需波动等,有待将来作进一步研究,并在应用中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1].王昌高,吴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经济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3(8):78-78.
[2].郭萍,景春永,赵志宏.稠水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J]..陕西水利,2008(科技专刊):60-61.
[3].张珏,孙维红,斯煊昀.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经济评价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12):41-46.
[4].庞敏,史淑娟.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益估算与国民经济评价[J]..生态经济,2009(8):174-176.
[5].王晔立.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以甘肃定西市高泉小流域为例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