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一个人文作家的种茶实践
2011-06-30曾子
曾子
百度词条这样定义古清生:古清生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唯一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车评论写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古清生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
几年前,古清生又有惊人之举:去湖北神农架开了一家茶园。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种茶。作家开茶园,会有些什么样的独特发现?以下为作家本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的采访记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是古清生先生的自白。
种茶:与过去生活方式决裂的一种方式
种茶,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园——这想法其实是古清生儿时就有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到中年以后,才有条件实现。
2 0 0 4年,古清生到神农架考察,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可以说是中国生态最好的地方。这里没有工业,是水的源头,海拔高,即使是是空气、雨和雪,都是纯净的。那时,他恰巧在神农架写作《金丝猴部落》,于是开始具体落实属于自己的茶园。
之前,很多人都知道古清生的经历。他是湖北大治人,早年是湖北文学院的签约作家,职业身份是地质队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体制内生活,他怀揣2000元钱,肩背一台286电脑,绝然离开黄石走进北京。那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沈从文、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家。后来,他出版过《男人的蜕变》、《风中的漂泊》等书,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与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
有一段时间,古清生名利双收,但是在京城客居却逐渐让他生出一种恐惧与焦虑。很多人泡在北京,其实生活却逐渐昏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走过去实在太可惜。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再度毅然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决裂,因为他想探寻一条自己的文学道路。
接下来,古清生开始在全国做人文地理考察,包括生态研究。自从考察神农架之后,感觉在此研究和写作生态,特别适宜,自此,神农架成为他后来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据点。
那段时间,他在神农架主要考察动物和植物,生活安逸而悠闲。后来,古清生意识到,如果不进行种、养殖,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研究仍然有距离感,于是就提出包下一片茶园和一个养蜂场,以自己亲身的实践来感受神奇的植物和动物世界。
神农架的茶很好,因为这里有一个特别纯净的生态环境—官门山,这个峡谷大约有2400种植物,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保护区提出可以用古清生的名字命名茶园,但他必须多呆在神农架进行写作。同时,这个茶园会成为保护区的一个景点。土地是保护区的,但是收获的茶都是他的。
古清生给自己的种植设置了一个最基础的前提:那就是要采取有机种植,让有机种植的理念推广开去。同时他还要写一本跟茶文化有关的书—自陆羽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茶书,文人都没有种茶的经验,所写皆不着调,茶文化其实早已断层。在古清生看来,他不想只是简单的理解茶文化,而是从实践中更深地感受真正的茶文化。
生态种植方向
神农架应该是茶的发源地,许多典籍都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试想,能在这样的地方,在当代从事种茶,对于写作是多么有意义。
他给自己确定的生态种植方向特别苛刻。比如肥料,他用的是梅花鹿、山羊、短嘴金丝燕的粪便和菜饼。为此,他一有空就去收集野羚羊的粪。即便菜饼,古清生也仅限用青峰村油坊的,因为这里的油菜基本是那些生长在边角空地的菜籽压榨而成,所以也没农残。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施肥用的是菜饼,请了六个农民帮忙,用轿车拉进山来。第一次剪茶也请了农民来帮忙,采用机器采摘,但他发现这样不行,因为茶树还小,用机器采摘茶树不容易定型。
从接手茶园开始,对于虫害的防治,他主要采用喂鸟的方法,即在茶园投食,保持有多种鸟群在茶园活动。现在茶园主要有红腹锦鸡、角雉、噪鹛、橙翅噪鹛、画鹛、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嘴蓝雀等鸟,它们在茶园活动,能够捉去一些虫子。同时,古清生还会自己捉虫。他告诉我们,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就是红蜘蛛,消灭红蜘蛛的方法比较容易,就是要将它的网抚去。于是对付红蜘蛛要耗去他的很多时间。
然后是除草。茶园除草,主要是除去遮蔽茶叶的草,其他草不除,因为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对茶园是有益处的。鸡矢藤、盐夫木、蝇子草、鱼腥草、蜂斗菜、马唐、画眉草等都是他要拔除的。刚开始,古清生不会拔除那些菊科植物,因为它有芳香物质弥漫,相信它能抑制某些虫害。后来他发现菊科植物有他感作用,也就是说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他也开始拔除菊科植物了。古清生要对付的藤类植物主要是鸡矢藤,这种藤有鸡屎的味道,藤类会爬到茶树上,同时也容易误当茶叶采了,影响茶叶品质。但是,上述植物对茶树都没有致命性危害,对茶树危害最大的乃是泥炭藓。泥炭藓爬上茶树,茶树就会营养不良,直至毙命。古清生管理茶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与泥炭藓作战,它无所不在,能在岩石上生长,手工去除,相当麻烦。
兰茶共生,是他从小的梦想。现在,古清生在他的茶园里套种了13 0 0多株兰花,主要有蕙兰和春兰,这些兰花香气优雅,幽香致远。兰香沁润茶叶,这样的茶叶在古代皇家贡品,现在他也实现了。
另外,古清生也逐步改变了茶园周边的植被,例如他在周边种植了映山红、金银花、桂花等植物,而将有毒的马桑、醉鱼草等植物去除。今年,还种了一些箭竹来美化茶园。
在古清生的茶园里,没有灌溉。因为茶园在终年都在雾里,即便夏天最干的时候,每天也会有一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暴雨。另外,这里的土壤是白云岩基岩的土壤,符合偏酸要求。
目前,唯一让古清生感到困惑的是漫长雨季之后的茶叶生锈。他曾尝试了几个生物方案,都难以解决。大概是因为他不想使用去锈的化学品吧。
制茶手段
对于古清生来说,制茶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要求最高的环节。
合作伙伴张成龙认同他的做茶理念,他们的目标是致力于炒中国最好的茶。古清生记得去年有一锅茶是他在斜岩茶园采的茶叶,那片茶园荒过10年,是他从葛藤、竹及其他草木下将茶园整出来的。第一锅茶可以说是准野茶,味道特别淡,他喝过两杯,没有卖。茶园整理好之后,秋天采了一回,请张成龙来精炒。张成龙、他的助手和他三个人,将这锅茶从晚上八点,炒到早晨四点半。
茶炒好后,飘出来的是他当时确定的豆香味,其香悠长,回味持久,他感到惊奇极了。古清生和张成龙一致认为,这是他们一生中喝过的最好的茶。天亮后,他兴奋地拿着茶叶上街,请大家品尝,果然赞扬如潮,这也坚定了他定价1000元一两的决心。
然后,古清生给此茶取名为神农金丝,因为这些茶用了很多金丝雀的粪为肥料。后来,这些茶得到了很多北京圈里人的追捧,甚至意大利驻华大使夫人喝了这些茶之后,也赞不绝口。本来,他打算把这些茶留给自己喝的,没想到却被很多朋友给瓜分了。现在,他注册了神农架林区古清生生态文化有限公司,准备用商业的手段,把这些茶推广出去。
现在他经常自己开着一辆越野车,拉肥、拉采茶工。不過,种茶只是他活动的一小部分,古清生仍然用大量时间去拍摄动植物。他最近的写作方向是——“古清生发现森林之美丛书”,最后形成幼儿、儿童、成年人三个系列。另外,他还想拍摄一个关于金丝猴和神农架其他动植物的高清纪录片。
古清生说,我喜欢这样亲近自然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会感觉离灵性越来越近,会找到内心的平静,会找到身心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