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前后的安源纪念馆
2011-06-28黄爱国
■ 黄爱国
1971年5月中旬的一天,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党支部书记、主持日常工作的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廉明德接到省委通知,立即驱车赶往南昌,准备赴京参加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一同赴京开会的江西代表,除已在南昌的省委常委黄知真、省外事组军代表马进、省革委会宣传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活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活办”)军代表李学梦外,还有井冈山博物馆革命委员会主任毛秉华、井冈山行政管理区人武部长等共6人,由黄知真带队。
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1971年5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是一次吹风会。1970年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宗派活动被识破、挫败后,毛泽东、党中央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林彪集团的势力和影响。这次全国外事工作会议就是为肃清林彪一伙的影响而召开的。因为当时林彪还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党的九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他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所以会议不可能明确提出反对林彪或肃清林彪影响的口号。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贯彻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以及毛泽东关于对外宣传的23条批示,反对自吹自擂、强加于人的大国沙文主义,强调宣传马列主义,实事求是地宣传历史。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了两次报告,中联部部长耿飚、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等领导作了讲话。1971年5月31日凌晨2时,周恩来作完报告后,又指示人民大会堂党委书记将主会场和各省、市、自治区会客厅打开,让代表参观。总理还安排会议代表参加接待来华访问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
廉明德参加这次会议,受到了极大的教育,明确了不少问题。他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林彪可能有问题。“四个伟大”(即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是林彪提出来的。1967年5月1日,林彪还亲笔手书“四个伟大”,刊载于全国各大报刊。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谈到:“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毛泽东讨嫌“四个伟大”,显然是对林彪不满意。此外,外交部办公厅1971年2月编印的《外交活动简报》第29期所载《古巴驻华临时代办加西亚访问外地的几点反映》的第四条写道:加西亚在井冈山参观时,对讲解员不提南昌起义和朱德上井冈山提出意见。毛泽东阅后批示:“第(四)条提得对,应对南昌起义和两军会合作正确解说。”实为间接地批评林彪等人。廉明德还认识到,我们的对外宣传有问题,宣传马列不够,不实事求是,有强加于人的观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这次全国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展览要多展文物,少搞美术作品,要突出重点,反对长展。这样就能避免篡改历史。看到人民大会堂的陈列、摆设相当朴实,既没有语录,又不是红海洋,他顿时明白:总理深夜要代表参观,就是要大家向人民大会堂学习。他联想到安源纪念馆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该馆请示厅有林彪“四个伟大”的题词;第二部分对面墙上有林彪语录——“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毛主席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天才。”这些不都是自吹自擂、强加于人的东西吗。于是,廉明德决心回去修改。会议结束后,他向黄知真请示:“我们回去怎么搞?”黄知真说:“文件上都讲得很清楚,就按文件办嘛。”
6月初,廉明德回萍乡后,立即向萍乡市委书记李开禄汇报了会议情况,然后在安源纪念馆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全面系统地传达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同志们通过学习文件,一致表示要听毛主席的话,按照中央文件办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从6月5日起,对安源纪念馆基本陈列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改。既然毛泽东讨嫌“四个伟大”,他们就把进门大厅的林彪“四个伟大”题词拿下,换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泽东说要宣传马列,他们就把大厅两侧的林彪语录取下,换上马、恩、列、斯的大幅照片,并在展厅中增展了18条马、恩、列、斯语录;毛泽东说要如实宣传历史,他们就把篡改安源历史而画有林彪像的4幅画拿掉3幅,在《红四军布告》上恢复了朱德的名字,重新编写了解说词,把1930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安源一节,如实加上了朱德的名字,正确地解说了八一起义和两军会师;毛泽东说不要自吹自擂,不要强加于人,他们就把林彪的8条语录拿掉7条。周恩来总理要延安纪念馆把“请示厅”改为休息厅。党中央强调纪念馆要多展文物,少展美术作品,他们就把馆内的36幅画拿下21幅,换上了文物。经过半个月的苦战,终于在1971年6月20日完成了这次陈列修改任务。安源纪念馆这样做,完全符合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然而却触动了一贯紧跟林彪的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军区政委程世清。
1971年7月,程世清派省“活办”负责人到安源,“检查全国外事工作会议贯彻情况”。他们一到安源纪念馆就讽刺说:“你们搞得不坏呀!”安源纪念馆这边要向他们汇报陈列修改情况,那位负责人没好气地说:“不用啦,我先看看陈列。”他一边看一边说:“你们未经省里同意,擅自修改是不对的。”当他们看到有林彪的油画少了3幅时,很不高兴地说:“画拿下多了,影响了‘四个突出’(即突出毛主席,突出毛泽东思想,突出毛主席革命路线,突出林副主席)。”“你们不像以前了,不如井冈山,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因为全国外事工作会议后,井冈山博物馆的陈列没有修改。
8月26日,省“活办”的一位负责人又来到安源纪念馆,以帮助修改为名,企图否定该馆贯彻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的成果。由于陈列版面上无法改动,便在解说词上打主意。他们提出:“解说词可以不按照陈列版面讲,可以跳出来讲。”并要安源纪念馆派几个人和他们一块修改解说词。由于双方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他们只好自己动手,结果把安源纪念馆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后编写的解说词大砍特砍,把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内容砍少了,把朱德的名字砍掉了,按照他们的意图重新编写了解说词。他们回南昌后,将解说词重新打印,于9月10日送程世清审查,同时给安源纪念馆发了5份。“九一三”事件后,程世清急忙要省“活办”负责人打电话,将他们下发的5份解说词火速收回。
“九一三”事件发生当天,党中央命令全国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遵照上级指示,安源纪念馆白天虽然照常开放,但晚上却是增哨加岗,戒备森严。该馆职工为了“战备”通宵持枪巡逻站岗,谁也没有料到党内发生了林彪叛逃事件。
10月初的一天,省军区副政委文道宏的秘书打电话到安源纪念馆,通知廉明德去省里参加紧急会议。廉明德风驰电掣般赶到南昌,住在省委招待所。井冈山博物馆革委会主任毛秉华也来了。文道宏的秘书说:“现在首长有事,你们在这儿等着。”直到晚上,秘书才通知他俩明天列席省委、省革委扩大会议。第二天开会时,各地、市党政一把手都到了。会议内容是传达中共中央中发[1971]第57号文件,即通报林彪叛国投敌、自取灭亡的“九一三”事件。会议期间,程世清、文道宏把安源、井冈山、八一等革命纪念馆的负责人找去,说现在林彪的东西不少,应着手考虑尽快处理,何时动手由省里统一安排。廉明德当时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安源纪念馆贯彻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时处理了不少林彪的东西,这次要处理的问题不会太多。回到安源后,他一面思索如何彻底清理林彪黑货问题,一面和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因为当时中共中央57号文件尚未传达到基层,清理林彪黑货还须等上级统一布置。
10月25日上午10时25分,廉明德接到省外事组同志打来的电话,传达程世清“指示”:“林彪旧居永远关闭”,“安源、井冈山、兴国、瑞金纪念馆立即关闭,挂上‘内部整理,暂不开放’的牌子。有关林彪的像、图片、语录、解说词、塑像、标语口号要设法拿掉,尽快研究出新的陈列内容和讲解词,要3至5天搞好,报省委审查。省委什么时候批准,就什么时候开放”。当晚,廉明德组织安源纪念馆全体党员在馆内大清查(当时馆内还有林彪的一个塑像,一个画像和一条语录,一处林彪旧居),大家一齐动手砸烂了林彪塑像,然后分成三组:一组处理油画,将《1930年安源工农欢迎红军》大幅油画中的林彪像涂掉;一组处理文字说明,删去说明词中反映林彪活动的内容;一组处理旧居,查封林彪1930年9月来安源的旧居。一个晚上就把林彪的黑货全部处理完毕。第二天,萍乡市委书记李开禄来馆审查后十分满意,他对纪念馆负责同志说:“你们干得挺快嘛。”他要求安源纪念馆搞个陈列小样,准备向省里汇报。
1972年1月,省委常委黄知真带着省“活办”、省外办负责人来馆里审查。那天正下着大雪,黄知真等围着火盆亲自修改解说词,在安源呆了两天。他对安源纪念馆的陈列很感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希望,给安源纪念馆全体职工以极大的鼓舞。
1972年5月,中共中央中发[1972]第17号文件下达,一贯紧跟林彪的程世清被“监护审查”。遵照上级指示,从6月开始,安源纪念馆陆续派人携带陈列小样赴南昌修改。7月下旬,省委书记白栋材、黄知真、文道宏,省革委会政治部主任吴允中等领导,在省展览馆审查安源纪念馆基本陈列小样。安源纪念馆负责人廉明德向省委领导汇报了陈列修改情况和新陈列的基本内容。根据省委领导意见,安源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六个部分:(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安源工人的苦难和斗争;(二)毛主席亲自点燃安源革命烈火;(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四)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安源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五)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六)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安源工人参加秋收起义,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审查期间,黄知真提出是否更改一下馆名?文道宏说:“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这个馆名可以,不要改吧?”于是,安源纪念馆负责人与负责陈列设计的几位同志商议,提三个方案供领导参考:一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博物馆;一是原馆名不变,仍称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省委领导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馆名,即改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方案审定后,立即带回安源制作施工。1972年10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