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中小企业新型融资体系的探讨

2011-06-22钱晓利

经济师 2011年6期

钱晓利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文章重点分析当前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缺失,因此,现阶段建立中小企业新型融资体系势在必行,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并指出了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体系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53-02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且是一个发展与转型并行的国家,也是全球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截至2010年初,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80%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环,也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产品提供者。然而近些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进入战略性升值通道,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需求端的减少,各类保护主义风潮渐起以及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的渐趋形成,都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其突出,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观念偏差。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或歧视。一般传统的观念是重视国有大型企业,轻视中小企业,甚至是歧视中小企业。从国家政策看,虽然有关部门下发了众多政策文件,如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但最终是每个社会主体独立形成自己对中小企业的看法。如税务、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态度表面支持,在行为上仍持一定的偏见,甚至个别部门、个别人对中小企业存在吃、卡、拿、要等现象。同时,众多中小企业自身也是抱着原始积累发展的观念,即使融资上也是民间私下借贷的传统融资方式,而对社会正规渠道的合法融资却不抱有希望。一定意义上,可以中小企业生存步履维艰,融资十分困难。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7.27万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数据同时显示,2010年,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双降”,2010年12月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367亿元,比年初减少5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3%,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

2.规模不足。规模较小的问题一直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大小的划分以从业人数、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等三个方面来划分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于种种原因,国有大型企业基本控制了国家的基础设施或重要行业领域,中小企业基本在服务行业,如餐饮、计算机、小型工业企业等,显然,没有政策的支持,小企业发展必然艰难,规模自然也就无法壮大,而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战略之首选就是“贷大”,规模不大也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望而却步。

3.規范不够。从整体看,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缺乏行业规范和信息服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会计账目不清,尤其会计报表与会计资料,大多未经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账务处理随意,信息不透明等等,这是中小企业的先天缺陷。由于商业银行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商业银行无法获得规范的信息资料,银行无法进一步判断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风险,其决策的结果只能选择放弃。

4.银行信贷战略问题。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70%的存款资源和65%的贷款份额,其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变化直接影响金融资源在不同资产、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同时,早些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中小城市的战略也影响了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来看,其不仅存在所有制偏好,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也使当地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战略在规模压力下,基本沿袭国有商业银行老路,“贷大、贷长、贷垄断”是其基本战略,另外,资本充足率问题一直制约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由于近年来,国家一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高达20%以上了,一些商业银行的运作资金已经越来越有限,商业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就投向收益高、风险低的大中型企业,这让中小企业告贷无门。

5.资本市场待遇不公。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基本倾斜于国有或大中型企业,可以说,资本市场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基本是为国企或大中型企业服务的,虽然,成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仍然条件较高,即使是创业板,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基础、一定的资产规模,存续一定期限,具有较高成长性,具体说就是最近期末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发行后股本不低于3000万元,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实际执行中,由于排队想上市的企业太多,仅这点指标满足了,也根本没有机会上市,就无法获得保荐人推荐的。因此,广大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这种资本市场上长期的“非国民待遇”,众多中小企业不可能有机会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6.信息不对称。从目前看,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在合法融资领域里遇到困难重重。企业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二是企业为获得原始积累,采取非正常手段避税,这种手段往往不合法,银行认为是中小企业不诚信的表现,故而对这样的企业放贷不放心。三是中小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方式欠科学。中小企业在掌握一些商业核心秘密后,为提高其竞争力,往往不是采取合法的自我保护方式如申请专利等,而是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因此银行信贷人员无法进一步对企业的发展和前景作出正确地评估和判断。信息不对称也让金融机构无法获得更多的信心,无法扶持中小企业融资。

7.中小企业诚信缺失。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过程中,社会信用意识亟待加强。据我国传媒权威机构新华社在一些企业和社会经济机构调查了解,社会及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已经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说,“信用缺失症”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尤其中小企业之间贸易结算方式原始,契约意识不强,相互拖欠债务。一些中小企业法人经营失利后,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即使有些经营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也难免见利忘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最终银行讨债无门。

8.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总的来看,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这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如中小企业集合债权(贷款)信托计划业务模式。要在政府引导下,信托、银行、担保机构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确定产品,包括资金结构、融资成本、入选条件、风险安排、时间计划等各相关方面协调落实。这项业务目前虽然有所出现,但是由于创新产品太少,不可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说明市场较大,存在强烈的业务需求,需要各级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亟待各项业务的创新和开发。

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首先中小企业自身要转变观念,主动树立多元融资观念;其次要树立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的观念。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比重超过50%,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显而易见。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观念问题。从中小企业自身看,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融资观念,树立多元融资意识,不能单从银行或民间市场融资,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如股份制改造、发行债券等等。从银行看,对待借款人应该一视同仁,只要符合条件的,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均应树立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的金融服务观念,做到和谐金融。从政府看,应积极创造投资融资平台,政府部门要从领导、指导角色转换到服务角色上来。

2.银行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共有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109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同时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的贡献力度和作用。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工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万亿元,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半。其中,对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净增2000亿元,增幅近45%。同时,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1.35%;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82%,小企业贷款质量优于公司贷款整体水平。中行2010年中小企业授信客户超过36000户,贷款余额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各种授信超过14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底,中小企业客户数接近16000户,授信余额超过1000亿元,授信资产不良率仅为0.16%,远远低于全行整体授信资产不良率。商业银行在设置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基础上,尤其在信贷规模上,可考虑划出一块专门的规模支持经营运作规范、投资项目有前景、产品有销路的中小企业。扶持那些优质中小企业,对经过多年生产经营、产品销路好、利润来源稳定的中小企业给予优先支持;扶持诚信意识强的企业,对生产经营中合法守信,社会知名度高,诚信经营,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信誉良好,或被信誉评级机构评为信誉良好的企业给予适度信贷支持;对有前景、盈利能力强的项目予以支持。银行还应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既服务企业,又创造自身新的利润增长点。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实践,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到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根据国家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注册有“担保”字样的公司1.25万家,资本规模总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增担保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担保公司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和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使过去处于观望和风险防范的银行对中小企业有了一定的信贷投入,因此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推动这些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主要是积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担保机构,要在税收、人才培训、奖励等各方面给予担大力扶持。

4.积极推动设立新型中小金融机构。从目前来看,仍然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机构或银行,全国各大小城市虽然有14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本来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定位“本地小企业、本地居民”,但由于强烈的扩张冲动,城商行近年来陷入“更名、跨区域、上市”的冲动中,一些小的城商行纷纷往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设立分行,往大银行方向发展,显然,这就对小企业的扶持已经逐渐减弱。我国目前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数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但这些银行作为盈利性组织,在控制风险与追求利润中发展,其内在冲突必然迫使这些金融机构业务领域基本定位于服务垄断性行业、国家基础设施、国有大型企业领域,因此,商业银行业务雷同、定位不清,客户重复,甚至出现多家银行挣抢一个大客户现象,不仅造成风险集中,显然大客户获得融资便利的同时,反过来就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因此,管理层应对已成立城市中小银行的,对其业务定位、盈利模式、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和扶持,同时,加快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截止2009年,小额贷款公司1334家,2010年6月底,小额贷款公司1940家,贷款余额124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但仍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另外,加快成立小企相关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加快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型银行如科技银行等,只有这样,中小企业融资才能出现新的曙光。

5.加大自身业务创新。中小企业应通过各种生产经营和贸易方式融资。如通过预收账款来先收取货款,获得宝贵的现金流,用于生产经营。还可通过出售应收账款或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获得融资。还可在没有大额资金购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租赁公司的经营性或融资性租赁来获得固定资产投资。还应利用银行积极开展保理等中间业务的同时,积极利用其保理业务开展融资。政府部门还应积极牵头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如信托理财产品,如在票据市场上发行新型票据产品。同时,政府加强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和创新。如2010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银行签订中小企业融资银政合作项目,双方将建立银政风险共担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将以最多2.125亿元的贷偿和奖励撬动50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

6.建立产业(或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一种,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产业投资基金是以非上市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又称直接投资基金。一般通过直接组建公司,达到几个投资的目的,如果组建的公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则这一公司或信托事实上就是产业投资基金。在网络盛行时代,美国硅谷一颗大树下,如果有人要做网络,会有一批投资银行家要求控股或参股投资。因此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部委研究、制订出管理条例,积极试点,条件成熟时可制订《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法》。可以预见,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加强对投资基金的监管,产业投资基金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产业投资基金必然能在我国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7.尽快降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将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各类中小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要向政府和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沟通,即使反映情况,推动各相关部门尽快降低中小企业的上市门槛,同时,加强各种有关中介机构的建设,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渠道融资以获得快速发展。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加快三板市场的推动,积极扶持广大中小企业上市三板,以获得快速发展。

8.加快海外上市步伐。应推动中小企业加大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力度。目前,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获得了宝贵的资金,并迅速做强做大,如网易、携程等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上市前仅名不经传的小企业,获得宝贵资金后,业务迅速发展,快速成长起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研究政策,对需要在国外上市的中小企业,只要不影响我国基本材料或重大核心机密的领域,均应加大审批效率,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到不同地区的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9.积极发行企业债券。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债券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宽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应该尽快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企业发行债券走上规范化道路。

10.政府提供投融资平台。中国经济建设中,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努力作为市场平台的提供者和维护者,政府要从干预中出来,多方位创造平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应该“高看一点,关爱一点”;行政部门对有利于生產力发展、有利于民企发展的事,也应“多干一点,干好一点”;执法部门公正执法,严明执法,处理案件要注意如何有利于经济发展;新闻媒介正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摇旗呐喊,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谁发展、谁贡献、谁光荣”和“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政府通过直接和间接支持,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搭建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多方面配合形成的。要认识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中小企业优胜劣汰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种种阵痛,因此,好企业生存壮大起来,差企业可能关闭消失,优胜劣汰是正常的。

3.业务发展适度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各种创新,但新生事物的出现可能带来新问题,因此,创新要大胆,同时也应适度,过度创新可能带来新问题,因为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防止金融风险。从风险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风险实质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最终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风险,因此,这个风险不可小视,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

21世纪是一个全球整合的时代。总体上看,竞争对象全球化、资源分布全球化、配置手段全球化、利益相关者全球化,使得资源整合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因此,融资资源整合的不仅是广大中小企业家考虑的问题,也是各类银行家、经济界、政府等各个层面都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威海市商业银行济南分行 山东济南 250002)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