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结合可调高钠对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2011-06-22蔡天蕊刘金凤姜晓雪
蔡天蕊,刘金凤,姜晓雪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在透析结束时发生的与透析治疗本身相关的并发症称为急性透析并发症。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 40%~50%,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笔者对 22例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用低温结合可升钠浓度曲线的方法,提高透析中碳酸氢钠的浓度,使患者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防止低血压的发生,这是一种简单、有益、经济、可靠的方法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2例,其中男 10例,女 12例,平均年龄 60.5岁,透析治疗时间 6~30个月,平均 15个月,透析频率 2~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 4.5h。
1.2 方法
透析患者体温分为体温低于 36℃和大于 36℃者,每组用 37℃和 35℃透析液连续透析 10次。选择钠浓度由 135~150mmol/L逐级升高的钠浓度曲线。两组患者超滤、性别、透析时间、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尿素水平、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的差别。
1.3 临床疗效观察
在低温透析早期,温度直接影响末梢血管肌肉的收缩性,随着血液透析的进行,之后低温又影响全身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在自主神经正常的患者,末梢血管对低温反应很敏感。温度下降 2℃(由 37℃下降至 35℃),可使 T P R(末梢血管阻力)增加 5倍,这是由于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强,相反在正常温度透析时,体温升高是由于血管扩张的原因,低温透析液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透析前患者的基础体温。
低温透析以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低温透析液对血压的影响是通过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使血管收缩和末梢血管阻力增加。如果体温升高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干扰了由于血容量减少后的血管调节功能,以至于患者基础体温偏高,血液透析的效果不佳。
2 结果
作者对 22例透析患者在低温透析的同时结合逐级升高钠浓度的方法,患者开始前应用钠浓度为 135m mo l/L,逐渐升高钠浓度曲线到 150m mol/L,高钠透析于下机前 30分钟逐步改回 135m mol/L。通过以上的方法,有 90%以上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血压可维持在 100/70m m Hg以上,患者无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少数患者回家后有口渴现象发生,若口渴严重时可适当调整钠浓度,曲线为 135~145m mol/L,调整后观察患者口渴的症状有所好转。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值的比较
3 血液透析的护理
此外在透析中主管护士应对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多加巡视,密切观护,及时测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自己,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健康教育交流其实是一个互助的过程,护士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患者或家属提出问题给予最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使之更好的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4 讨论
症状性低血压:当有收缩压低于 100mm H g者,凡血压下降 25%者或舒张压下降至 50m m Hg时,定为症状性低血压。低血压症状是主要器官(心肺脑)血液灌流不足所致,因此透析原则是应保证主要器官的血运,即提倡“血液供应中心化”。直接冷却血液可改变了末梢血流量,而内脏血运不受影响,从而令L H D(低温透析)对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特别是对常温透析下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患者,是种方便简单有效的方法。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全身血管阻力以及血压增加,血流动力稳定,有利于低血压患者。低温透析使患者静脉压增加,改善静脉反应性。温度高对机体是一种损害,增加机体代谢耗量,影响细胞功能,甚至破坏一些酶的活性,在消灭体内微生物和排除毒素之前把体温降下来对机体是有益的,药物降温有弊端,冰袋降温有局限性。所以低温透析是非常理想的降温措施,可收到难得的生物反应。低温透析可使患者血管收缩和末梢循环阻力增加,血流动力稳定,有利对低血压的患者护理,使血压不下降。而高钠透析既可调整患者低钠的症状,使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又使血压维持不能下降。改善了患者低血压的症状和低血压的发生。两者结合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对易出现低血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