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色彩在电影中的心理表现作用——以红色为例

2011-06-20霍雨佳

电影评介 2011年19期
关键词:经验红色色彩

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一直是各代电影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的艺术领域。电影,作为以视觉为基础的综合艺术门类,不能像文学一样以大量的文字独白直接说出人物的内心感受,除了通过演员表演、声效渲染、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以外,色彩,也是一种适于表情的沉默而有力的语言。

色彩的表情作用

色彩的表情性是由色彩的视觉特性决定的。“对色彩反应的典型特征,是观察的被动性和经验的直接性。”[1]当我们观看某一物体时,最先察觉到的往往是该物体的色彩。色彩是直观的,刺激性的,直接冲撞着我们的感官。不同于对形状的反应,在对色彩的视觉反应中,人的行动是外在物体对人的刺激引起的;而为了看清形状,就要用自己的理智能力,去对外界物体作出判断。就经验的直接性而言,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例如暖色、明度和饱和度高的色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刺激强,会引起生理机能的加剧,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如果长时间地注视红色或橙色会有眩晕感,就是脑神经兴奋引起的。色彩直接触动我们的感官,引发直接经验。

当人们观看到某种色彩时,“人的色感觉大体上可以分为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两个阶段。”[2]前者是生理上的,是指几乎不假思索而感觉到的色彩现象,而后者则是经过思考得出的色彩判断,是心理性的。二者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舍难分。在色彩感觉的基础之上,人们对色彩产生了情绪联想,即色彩的表情与象征。色彩的心理功能是由生理反应引起思维反应后才形成的,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色彩本身没有灵魂,它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旦视觉经验与外来的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所谓色彩表情就是指“借助同视觉经验相一致的简化色彩,来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或精神的某种愿望。”[3]而色彩的象征,就是建立于色彩经验的普遍化基础之上所达到的色彩心理效果抽象化。象征是实现色彩表情的途径。

电影中的色彩——以红色为例

纵观电影史,有名的彩色电影往往都带有表现主义的味道,用色彩制造内在、心理的感觉。如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其写意化的色彩运用使其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法斯宾德的《水手奎莱尔》以橙黄色的影调贯穿始终,消弱了电影的现实感,而展现出了导演内心世界的真实色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分别以三种颜色作为三部电影的主题,对三种颜色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进行了新的探讨与诠释。由于色彩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分析,以下以红色为例,结合两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电影,来探索色彩的心理表现功能。

红色是最初的颜色。它是“人们最早命名的颜色,它在全世界的语言中都是最古老的颜色命名。”[4]红色的象征性意义受到两个基本经验的影响:“红色为血,红色为火。这两种经验在所有的文化和所有的时代都有存在的意义,此象征性意义也相应深刻地扎根于意识之中。”[5]有血这一经验可以延伸出痛苦、死亡、生命等等,而由火的经验可以引申处温暖、欲望、力量等等,所以,“从爱情到仇恨,所有令血液沸腾的情感都与红色有关。红色是正面和负面各种激情的象征色。”[6]

血的经验

《呼喊与细语》是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一部表现风格极强的影片。他曾经说过:“我所有的电影都可以用黑白画面来想,《呼喊与细语》是例外。”[7]影片以红色为主要影调,白色穿插其中,整个电影给人的感受是震撼而悚然,这是色彩的表情与影片的内容完美契合所达到的强烈效果,电影中的红色,源于人们意识深处的血的经验,由此引发出观众一系列情感体验。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阿格涅斯病了,她的两位姐姐和一个女仆来照料她,这是影片的竖向线索,影片又在这一竖向线索中横向插入了各个女主人公的重要生命回忆——精神的死亡,揭示了四位女主人公都处于一种爱的死寂状态和绝望的处境当中。影片大部分场景都在室内,而室内所有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在这样一所触目惊心的房间里,四个女主人公身着白色的衣服,像四个白色的灵魂,在这所房子里呼喊与细语。(图1)

阿格涅斯得的是子宫癌,这使得身为处女的她的生命犹如一场献祭。子宫是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物质起点,而阿格涅斯的死构成了个体开始与终结的惊人重合。电影中表现阿格涅斯受病痛折磨时,阿格涅斯身穿白色睡衣,躺在白色床单上,小腹上盖着血红色的被子,她痛苦的呼喊与喘息使得那红色的被子更加刺目,就如同是鲜血一般,传递着疼痛、挣扎的感受。(图2)

身体上的痛苦可以呼喊,而灵魂上的死寂则只有窃窃私语。阿格涅斯的姐姐们,就处于一种灵魂上的死寂状态。她的大姐卡琳嫁给了一位年长她二十多岁的男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婚姻充满了厌恶。为了不让丈夫靠近自己,她宁可割伤自己的下体。鲜红的血液和鲜红的房间互相映衬,绝望的死寂弥漫在卡琳与丈夫之间。(图3)二姐玛利亚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她沉迷于感官的愉悦,完全被自身的欲望所占领,对周围的世界缺乏关怀和想象力,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不忠而用刀子扎进自己的胸口,而玛利亚看到这一切只是厌恶地走开,丈夫的愤怒与嫉妒似乎和鲜红的血液一起流出,流进了红色的地毯与窗帘里。(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火的经验

《红》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三部曲”之一,这部电影中的红色的运用,并不像《呼喊与细语》中的那么铺天盖地,红色在这部电影中星星点点地出现,运用相当的节制,同时也使红色显得相当的珍贵与美丽。在这部影片中,红色犹如温暖的小火苗,点亮影片的各个角落,并构成了一条连贯的线索,将整部影片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红》是一部很难抓住具体情节框架的影片,它由一系列偶然促成,包含着命运、无奈、孤独、渴望,主要人物是一名名叫瓦伦汀的美丽女子,她与男友分居两地,时常感到孤独寂寞,而男友的猜忌和对她的不信任,让她十分无奈。另一名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老法官,年轻时的感情挫折让他对爱失去信心,他厌世、冷漠、睿智。机缘巧合让两人走到一起,美丽的瓦伦汀点亮了老法官的生活,可二人却错过在时间的夹缝里,年龄的差异,让人感叹命运的捉弄。而于此同时另一位年轻的法官正经历着老法官年轻时的情感创伤,年轻的法官最终与瓦伦汀在一场海难中共同逃生,这又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造化。

这样一种近乎散文化的影片模式,正是靠影片中星星点点的红色的串接而营造出一种美丽的氛围,靠这种氛围,将影片零散的生活片段圈在了一起,使影片流畅而自然。几乎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中都会出现红色,街边红色的汽车,店铺红色的顶棚,屋内红色的椅子、红色的书壳、红色的闹钟等等,这一系列自然的,看似不经意的色彩运用,却塑造出一种情感力量,代替了一般电影以情节支撑影片的模式,以情绪线索串联起整部影片。(图5)在《红》中,色彩表情,是以火的经验意象为出发点,传递着温暖的力量与对爱的渴望。影片的一处经典画面,即瓦伦汀在一块红色的绸缎前拍照的画面,是对影片情感的最好诠释。瓦伦汀站在翻动的红色绸布前,身上穿的红色毛衣与背景几乎融为一体。翻滚的红布犹如温暖的的火焰,包裹着对爱的渴望,对冷漠的反抗以及青春的活力,将美丽的瓦伦汀围在中央。(图6)

图5

图6

色彩自身的视觉特性构成了其表情上的优势,运用在电影中,则成了表现人物心理的有力语言。在电影中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透过直观的色彩,唤起人们共同的心理和情感经验,从而将人物内心的活动视觉化,用色彩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色彩多种多样,不同的色彩结合影片的内容和韵致可以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色彩在电影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风格化电影中成为独立的叙事元素。在运用电影语言对电影中的人物心理进行探索与揭示时,色彩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于扩大电影艺术的表现范围,推动电影语言不断创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美) 阿恩海姆;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455

[2][3]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100、102

[4][5][6](徳)爱娃•海勒;吴彤译.色彩的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1、31、32

[7](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韩良忆等译.伯格曼论电影[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58

猜你喜欢

经验红色色彩
红色是什么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红色在哪里?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追忆红色浪漫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