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DNA乙肝患者的检测结果观察与分析
2011-06-13赵再英
赵再英
(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隆回 4222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1]。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我院对163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DNA进行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择我院门诊与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1630例为检测对象,病程在6个月以上。其中男性986例,女性644例,年龄20~60岁。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标本,放置30min,血清用于检测。
表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M、HBV-DNAT检测结果[例(%)]
表2 HBV-DNA测定结果[例(%)]
1.2 试剂及检测方法
HBV-DNA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操作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见表1、2。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大三阳模式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模式,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1),证明了HBeAg阳性表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表2结果说明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其病毒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3 讨论
16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其病程在6个月以上,血清HBV-DNA阳性总检出率45.95%。最常见HBV-M模式为小三阳,其次为大三阳。HBeAg阳性组中HBV-DNA检出率高达61.13%,高于HBeAg阴性组,从而证明了HBeAg阳性表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2]。同时ALT在HBeAg阳性组升高率高于其他组,说明肝脏损害的程度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此外表2充分说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即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其病毒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了HBeAg、HBV-DNA都是HBV存在和复制的指标,它们都与肝脏损害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病毒复制较为活跃,仍有较强的传染性,之所以HBeAg为阴性,是由于HBV基因c区1896位点突变广泛存在[3~4]。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活动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5];HBV-DNA阳性亦是判别乙肝患者或携带者传染性的指标;HBV-DNA定量的定期检测,可判定乙肝感染量的消长,临床病情的是否稳定和好坏,还可直接评价监测抗病毒药的疗效。对于乙肝患者,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HBV-DNA,乙肝极难治疗,保养占了HBV感染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HBV-DNA是衡量感染者是否处于平衡期,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因此,该项指标对于乙肝患者自身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PCR技术检测血中的HBV-DNA初步将结果作出了分析,为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1]欧晓娟,王晓明,贾继东,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与血清HBV-DNA及肝功能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4):435~437.
[2]韩国荣.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经宫内阻断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意义[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244~245.
[3]朱美玲,陈灿锋.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C区1896点突变的检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8,21(6):382.
[4]张悦,王惠萱,朱玉琨,等.HBV-DNA-Pre-C区(nt1896)变异的临床调查与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2):45~46.
[5]张玲,朱江华,马韵,等.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J].中华肝病杂志,2002,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