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焉耆盆地春小麦滴灌技术研究

2011-06-12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春小麦灌水生育期

李 霞

(新疆水利厅巴州水管处 新疆巴州 250100)

1 引言

水资源缺乏已成为新疆焉耆盆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解决焉耆盆地农业发展缺水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1,2],通过滴灌系统将水、肥等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量加已混合,借助管道系统使之以滴状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减低土壤水分蒸发和深层渗漏,显著提高水的利用率,该技术目前已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3-6]。其对棉花滴灌研究较多,技术也比较成熟,而滴灌技术应用在密植作物上的研究还较少。故通过田间试验,分析研究滴灌技术在春小麦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大面积推广引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0年在新疆焉耆盆地27团9连进行。试验区位于87°14′E ,41°40′N ,海拔高程1423m ,为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3~9.6℃,年平均大于0℃积温为3938℃,大于等于10℃积温为3242~383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8℃,极端最低气温为 -35.2℃,无霜期133~222d。历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8℃,年极端最大日较差为26.1℃。其中8~10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5℃以上。年日照时数达2561~3340h,年太阳总辐射2339.14~5895.55×106J/m2。

2.2 试验设计

试验区选择前茬甜菜地为春小麦滴灌试验地,该地冬灌施肥量尿素150kg/hm2、3料300kg/hm2,品种为新春6号,面积7.73hm2。对照地选择同样是前茬甜菜地,冬灌施肥量450kg/hm2,品种为新春6号,面积11.47hm2。通过对实验区土壤地质进行调查,得知0~80cm土层为壤土,平均土壤容重为1.45g/cm3,平均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4.2% (体积含水率),0~50cm土壤养分状况为:土 壤 有 机 质 1.87%,全 氮 0.121%,全 磷0.208%,碱解氮77.4mg/kg,速效磷93mg/kg,速效钾310mg/kg,PH值为7.7。小麦生育期地下水埋深在1.6m~2.2m之间。

春小麦行距15cm,滴灌带间距90cm,1条滴灌带控制6行,滴灌带滴头流量2.8-3.1L/h,滴头间距30cm。

2.3 测定项目

1.3.1 土壤含水量

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在灌溉前、后土壤不同深度 (0cm~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测定土壤含水量。

1.3.2 春小麦生长状况

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测定基本苗数、分蘖数、株高等 (见表1)。

表1 滴灌生育期观测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春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春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降雨、灌水、地下水补充及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滴灌春小麦灌水均匀度,水平方向在距离滴灌带分别15cm、30cm、45cm的三行小麦中取样,垂直面上0cm~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不同四个点取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由图1可以看出,春小麦滴灌8次灌水情况下,春小麦地水平面离滴灌带15cm和30cm处含水量均匀度较高,45cm处含水量明显低于15cm和30cm处含水量。

图1 生育期内距离滴灌带水平方向土壤含水量变化

图2 生育期内垂直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滴灌春小麦垂直面灌水均匀度也很高。曲线中可以看出,土壤40~60cm处含水量大于60~80cm处,60~80cm处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量小,说明滴灌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垂直土层60cm以内,满足小麦主根层吸水,减少土壤深层渗漏。

图3 不同灌溉方式株高变化

3.2 不同灌溉方式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

3.3 春小麦滴灌节水增产情况

3.3.1 节水情况

滴灌和常规灌溉两种灌溉方式进行对比,滴灌试验地在全生育期中灌溉8次,全年灌溉定额4530m3/hm2,在每次灌溉时,进行追肥,亩均用肥量765kg/hm2;常规灌溉全生育期中灌溉6次,全年灌溉定额7125m3/hm2,分别在4月11日、4月28日进行了追施尿素,用肥量750kg/hm2(见表2)。

3.3.2 增产情况

根据试验情况来看,采用滴灌技术苗肥、苗壮、增加收获株数,并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可使作物增产16%左右(见表3)。

3.4 春小麦滴灌效益分析

3.4.1 经济效益

表2 灌水量统计

表3 产量统计

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差额。春小麦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单方水所创造的产值为3.28元/m3,比常规灌溉的1.79元/m3高1.49元/m3;每公顷产量收入增加2085元;每公顷节水2595m3,减少水费144.6元/hm2。合计增收2229.6元/hm2。

3.4.2 生态效益

①节约水资源。春小麦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膜下滴灌节水率能达到36%,水产比为1.66kg/m3,比常规灌溉的0.91kg/m3高0.75kg/m3;增产幅度16%。

②增加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了由于干旱带来的农业损失。

③减轻了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3.4.3 社会效益

①提高了农户的总体收入水平。

②带动了与节水产业相关的化工轻工业、农学、机械以及水利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

3.4.4 技术效益

①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可以控制肥料的施用量,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对不同矿物质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于肥料直接滴到了农作物的根部,减少了肥料在地表的损失,进而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②规模效益显著,常规灌溉春小麦,每个劳动力管理1.33hm2,而膜下滴灌种植春小麦下,每个劳动力可以管理4hm2,提高了3倍的管理定额,产生了规模效益。

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由于滴灌技术采用管道输水,田间不需要修斗、农、毛渠和埂等,春小麦采用滴灌栽培将比常规浇灌节约用地7%,减少了土地的不必要浪费。

4 结论与建议

由图1来看,春小麦地水平面离滴灌带45cm处含水量明显低于15cm和30cm处含水量。为了找出滴灌带布置间距最优方案,7月22日小麦收割前,对小麦滴灌带一侧三行小麦产量进行测产。测产结果来看,离滴灌带15cm一行小麦,亩均产量为7950kg/hm2;离滴灌带30cm一行小麦,亩均产量为8115kg/hm2,均大于平均产量7503kg/hm2,离滴灌带45cm一行小麦,亩均产量为6930kg/hm2,低于亩均产量。

根据以上数据,建议滴灌小麦滴灌带配置方式以滴灌带间距60cm,滴管带选用滴头间距30cm,滴头流量小于3.2L/h的配置方式。以上配置方式有利于保证滴灌系统灌水、施肥均匀度,降低成本费用,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配置方式。

1 程登喜.苹果滴灌技术研究报告[J].甘肃科技,2003,19(8):123-124

2 张丽英 .应大力发展滴灌技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3):40-41

3 杨培岭,雷显龙 .滴灌用灌水器的发展及研究[J].节水灌溉,2000,(3):17-18

4 程先军,许迪,张昊 .地下滴灌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综述[J].节水灌溉,1999,8(4):13-15

5 刘晓英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0,(1):11-21

6 张建君,李久生,任理 .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土壤水氮运移的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2002,21(2):75-79

猜你喜欢

春小麦灌水生育期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冬小麦和春小麦
灌水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