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陲”看“中心”的傲慢
2011-06-11林泉忠
林泉忠
近期东日本特大地震及核电厂事故吸引了国际媒体对日本关注的绝大部分视线,使地震前夕曝光的一起美国外交官论及日美安保和歧视冲绳民众的“失言”事件,没有得到舆论应有的重视。
然而,这起事件不仅冲击了冲绳社会,引发日美之间的外交风波,其影响还可能涉及美国对整个东亚区域的军事战略。由于冲绳在美日军事同盟中的重要位置,又因毗邻钓鱼岛,对中国而言也非隔岸之火,不应轻视。
“马厄失言风波”始末
该起“失言”事件的主角是被视为“日本通”和“冲绳通”的时任美国国务院日本处处长凯文马厄。马厄于去年12月3日应华盛顿美利坚大学的邀请,为准备赴东京和冲绳作短期留学的学生授课,畅谈自己在日工作的经历及对日观感。根据共同社援引数名学生的课堂笔记报道,马厄的言论充斥着对冲绳民众的种族歧视与侮辱。这些“失言”包括批评“冲绳民众是敲诈(日本政府)的高手”、“冲绳人游手好闲,嗜酒作乐”、“冲绳人懒得连苦瓜都不愿意种”。
此外,在敏感的美军基地与日美安保问题上,马厄还指出:“日本政府应该告诉冲绳县知事:想要钱就签字”,“日本政府花钱请美国驻军,这笔交易对美国来说太划算了”。
由于马厄不仅是现役美国处理对日外交事务的灵魂人物,还曾于2006年至2009年担任美国驻冲绳总领事,因此其言论被视为反映了美国对日本和对冲绳的心态。“马厄失言”在3月7日曝光后随即引发冲绳社会的强烈反弹。一脸错愕的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在当天回应称,马厄的言论“让我质疑美国驻冲绳领馆存在的意义”。冲绳县议会则在翌日一致通过决议,要求马厄收回发言并道歉,那霸市等各地方议会也纷纷通过类似决议。
舆论方面,冲绳两大报纸《冲绳时报》和《琉球新报》连日来发表社论,严厉批评马厄“失言”及其背后美军基地等安保问题上的美日不平等。《琉球新报》在3月9日题为《马厄应该撤职》的社论中,强调“马厄的言论暴露了潜伏在日美关系里的病理”。
美国政府则称马厄的言论并不代表白宫的立场,同时表示“美国政府非常尊重冲绳民众”。显然,美方之所以急于灭火,是不愿意看到失言风波继续发酵,为悬而未决的冲绳普天间美军基地迁移问题添堵。
不平等关系下“边陲”的无奈
众所周知,冲绳的美军基地问题一直是日美关系的重要一环。对许多日本国民而言,日美同盟关系本身并不平等,可對冲绳民众而言,冲绳与日本本土的关系也不平等,因为在这个只占日本国土0.6%的小县,却集中了美国驻日75%的军事基地。换言之,长期压在冲绳人身上的,是来自美、日双重的不平等关系。
冲绳地处日本南部的边陲地区,这个“边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和文化上的。从“中心——边陲”关系的视角来看,“马厄失言”所折射出的正是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下“中心”的傲慢心态,而其根源,正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世界内在的不平等结构。
一方面,由主要民族所建立的民族国家,“自然”地将其原来“非我族类”的“边陲”地区纳为新国家的主权范围,造就了现代国家内“中心”与“边陲”永无休止的紧张关系。当“中心”与“边陲”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边陲”成为“中心”“无可奈何”的选择。战后日本强加于冲绳民众的庞大美军基地,正是此种不平等关系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由所有主权国家所构成的现代国际社会,其组织原理也奉“平等”为最高指导原则,然而人们所熟知的现实是:世界由大国强权所操控。因此,众多小国只得依附大国,寻求安全的生存之道。前年日本发生历史性政党轮替,甫上台的民主党鸠山政府试图借普天间美军基地搬迁问题变更日美间的不平等关系,然而,这次“造反”最终未能获得世界“中心”的美国的认可而以失败告终。
“脱华入日”下的琉球命运
在现代国家体系和现代国际体系双重夹击下,冲绳在近代以来所经历的沧桑命运中,“马厄失言”只是“边陲”数不尽的“无奈”的一个插曲。
然而,“边陲”之所以存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世界有了自以为是的“中心”。作为东亚区域的“边陲”地区,冲绳曾经与三个“中心”有着纠缠不清的微妙关系。而这三个“中心”,分别在不同时期扮演东亚区域的霸主或其竞争者,在近代以前是中国,在近代以后是日本和美国。
冲绳,在132年前是一个拥有450年历史的半独立王国,时称琉球。早在明洪武之初,统一前的琉球已向明皇朝贡,从而进入中华世界体系(华夷秩序)。当时中国是东亚地区唯一的“中心”,琉球与明清二朝所缔结的宗属关系长达5个世纪之久。在17世纪初,日本位于今天九州地区的萨摩藩入侵琉球,此后琉球也被迫向萨摩称臣。1879年,步入明治维新的日本以武力吞并琉球,并易名为“冲绳”。
琉球之亡国,揭开了东亚区域“中心”易主的序幕。与此同时,东亚各国也朝现代国家过渡。在此过程中,琉球成为日本现代国家的一部分,中国的影响力则从此淡出琉球。
近代以来,琉球人在日本这个“新家庭”经历了痛苦的身份转换过程。
当清朝在甲午战争败给日本,琉球精英领悟到中国已不可能前来援救自己后,琉球人意识到摆在面前唯一的道路是:做日本人。这种思想的改变,是“边陲”无奈下的选择,当时的目的是避免日本人的歧视。
然而,事与愿违,二战前的日本社会对冲绳人的歧视根深蒂固,双方基本不通婚,而直接统治冲绳的县知事无一不是来自“中心”的日本。
经历了二战期间最惨烈的冲绳战后,冲绳脱离了日本,“中心”换成了美国。在美军长达27年的统治期间,冲绳人在初期曾要求独立,不过基于内心的“日本人意识”已经扎根,加上美军并不积极在冲绳推行民主,使左派势力强大的冲绳社会没有选择和社会主义中国结合,而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要求“复归祖国——日本”。
历史是吊诡的。冲绳在1972年“复归”日本后,庞大的美军基地在美日安保条约下继续存在,让众多冲绳人领悟到“复归”并没有解决存在于日本本土与冲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此后冲绳人萌生了“被美日政府出卖”的意识,并延续至今。
“中心”的傲慢何时终结?
冲绳民众对“中心”的不信任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投射到他们对日本微妙的归属感上。笔者于2007年在冲绳社会进行的民调显示,四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冲绳人”,二成五认同是“日本人”,三成则选择自己“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
132年来,冲绳人时而强调自己是“冲绳人”,时而努力“要做日本人”。影响这种不稳定身份认同的因素众多,属于现在进行时的主要包括“历史认识问题”和经济因素。
2007年9月,数万冲绳人集会声讨日本政府通过的教科书删除了冲绳战期间日军命令冲绳民众集体自杀的相关记述。许多冲绳人认为,日本政府至今仍缺乏对冲绳社会的基本理解,仍然不明白冲绳民众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冲绳自从“复归”后,经济上长期依赖日本政府的财政援助,遥遥无期的经济自立也伤害了冲绳民众的自尊心。
毫无疑问,存在超过半世纪的美军基地仍然是维系冲绳社会与“中心”之间心理距离的最重要因素。无视冲绳民众的一致反对,美日政府硬要将普天间美军基地迁至冲绳北部名护市的边野古沿岸地区,正是近期“中心”赤裸裸的傲慢举措。只要这种不平等关系继续存在,“马厄失言”恐怕仍会不断重演,而面对美日这两个压在自己头上的“中心”,冲绳民众的无力感恐怕也会与日俱增。
经历了百多年的变迁,如今的冲绳社会已不复存在对中国的归心,不过基于过去的历史因素与文化关系,冲绳却也是日本境内对中国人最为友善的地区。只是去年以来发生的钓鱼岛纷争,使冲绳人对中国的情感更趋微妙复杂。旁观百年来冲绳与美日之间无休止的摩擦和冲突,近代以后中国在政治上退出与冲绳的关系,究竟是福是祸,恐怕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