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春笋产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1-06-11艾文胜李美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食率春笋竹笋

孟 勇,艾文胜,李美群,杨 明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林的主要产品为竹笋和竹材,其中竹笋味美可口,具有高纤低脂、营养齐全、受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食品。毛竹春笋因其加工容易、畅销国内外而成为现代竹林经营的主要产品之一[1-5]。目前国内对于竹笋产量的研究不多,吴炳生[2]通过研究竹林结构与新竹产量,指出新竹产量随幼、壮竹株数占立竹株数百分率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肖祥希[4]、郑郁善[5]等利用影响竹笋产量的多个指标建立了竹笋重量估算模型;陈金英[6]等研究表明,在提高毛竹竹笋产量方面毛竹专用肥>复合肥>尿素。毛竹春笋产量受单位面积产笋数量、平均单笋重、单笋可食率等因素的影响,单笋重又受采挖高度、竹笋地径的影响,我们研究了竹笋采挖时间、采挖高度、竹笋地径等因素对竹笋产量和可食率的影响,并通过测量采挖竹笋的地径、高度、重量、出笋率等指标建立回归模型,为竹笋采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固定样地设在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铺镇,竹笋样品采集地设在湘潭市林科所、望城县乌山林场、桃江县株木谭镇。其中湘潭县白石铺镇及湘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湘潭市境内,该区位于东经112.53°、北纬27.52°,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岗地和平原为主,海拔50~800 m,土壤以红壤、黄红壤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降水量为1 200~1 500 mm,平均气温16.7~17.4℃,极端低温为-12.1℃,极端高温为41.2℃,全年日照时数为1 640~1 700 h;望城县乌山林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该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8~17.3℃,年均降水量1 358.6~1 552.5 mm;桃江县竹木谭镇位于益阳市桃江县,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16.9℃,年均降雨量1 230~1 700 mm。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在湘潭县白石铺镇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竹林设置固定标准地,于2011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分别于07:00、12:00、17:00采挖竹笋,记录各样地采挖竹笋个数、竹笋毛重和剥壳后净重;每隔1 d采挖1次,竹笋采挖高度控制在80 cm以下[2];每1个样地除选留粗大、健壮竹笋24株用于培养新竹外,其余全部采挖,每1种处理设置3个标准地,标准地大小为20 m×20 m,共设置9个,随机排列。

2.2 竹笋采挖与测量

于2011年4月上旬,在湘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望城乌山林场、桃江县株木谭镇毛竹林内随机采挖竹笋并测量竹笋毛重、长度、粗度以及剥壳后竹笋可食部分长度、重量,共测量竹笋73根。采挖后竹笋基部节上下木质化程度较高,口感较差,作为不可食部分切除[5,7]。其中笋毛重指采挖后未剥壳竹笋重量;笋净重指采挖后剥壳并去除不可食部分后的竹笋重量;可食率=(竹笋净重/竹笋毛重) ×100%。

2.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和分析[8]。

3 结果与分析

3.1 春笋产量构成

生产中,毛竹春笋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采挖的竹笋在剥壳并去除不可食部分后剩下的可食部分重量。由表1可见,平均春笋产量为3 314.7 kg/hm2,其中产笋数量为1 631.6个/hm2,平均单笋可食部分重1.91 kg/个,竹笋可食率为44.62%。影响竹笋产量的因素包括单位面积采笋个数、采笋高度、笋地径、笋毛重、竹笋可食率等。对竹笋个数、竹笋毛重、平均单笋毛重、可食率与竹笋可食部分重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见表2),采笋数量和笋毛重与笋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平均单笋毛重和笋可食率与笋产量相关性不明显。

表1 春笋产量构成Tab.1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bamboo shoots

表2 春笋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Tab.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bamboo shoots

3.2 采挖时间对春笋产量和可食率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正态检验和方差分析齐性检验,累计概率残差图显示各组数据正态性较好,方差分析齐性检验各组数据p值均大于0.05,表明各组数据方差齐性。方差分析结果 (见表3)表明,不同时间采挖竹笋对春笋数量、春笋毛重、春笋净重、可食率等影响不显著。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择在早晨采挖竹笋,一方面早晨采挖可根据笋箨叶处是否有吐水现象来判断竹笋是否退笋;另一方面早晨竹笋仍保持较快的高生长,笋木质化程度较低,可保证竹笋口感[8]。

表3 不同采挖时间春笋产量方差分析Tab.3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output of bamboo shoots in different digging time

3.3 竹笋地径和采挖长度对单笋净重和可食率的影响

采挖后的竹笋测量数据显示:采挖竹笋高度为40~100 cm,地径为9~16.5 cm,平均笋长75.7 cm,平均笋地径13.0 cm,平均高径比为5.82,平均笋净重1.65 kg,笋平均可食部分长度为45.1 cm,可食率为44.16%。各组数据与笋净重、笋可食部分长度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见表4):去除其他因素影响后,笋采挖长度、笋毛重、笋地径、笋可食率与笋净重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笋毛重与笋可食率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各因子与可食率间均没有相关性。数据表明,采挖高度、笋地径的增加可一定程度提高竹笋产量,在100 cm高度内,采挖高度的增加可提高竹笋可食部分的长度,笋毛重的增加会降低竹笋可食率。以采挖高度 (h)、笋地径 (d)为自变量,笋净重 (y)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检验,显示数据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检验p=0.000<0.01,F值=33.383,决定系数R2=0.488,拟合模型为:y=0.011h+0.163d-1.285(40≤h≤80,9≤d≤16.5)。

表4 单株笋各因素与笋净重偏相关性分析Tab.4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veral factor of single bamboo shoots and net weight of it

4 结论与讨论

影响竹笋产量的因素包括单位面积采笋个数、采笋高度、笋地径、笋毛重、竹笋可食率等,其中笋个数和笋毛重是影响竹笋产量的最重要的因素;采笋时间对竹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笋地径和采挖高度对竹笋毛重和净重有显著影响,拟合直线模型为y=0.011h+0.163d-1.285。从模型可以看出,竹笋地径对竹笋产量的贡献大于竹笋高度对竹笋产量的贡献,而且提高竹笋采挖高度会降低竹笋可食率,并造成竹林养分的浪费。因此,通过调整竹林结构、改善竹林土壤条件和培育大径级竹笋对于提高竹笋产量是有效和可行的。

[1]金川,王月英,郑文杰,等.我国竹笋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1):75-79.

[2]吴炳生.毛竹林地下结构与产量初析 [J].竹子研究汇刊,1984,1(3):49-58.

[3]苟光前,丁雨龙,吴炳生.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207-208.

[4]肖祥希,罗有盛,邱兴荣等.毛竹笋产量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7,24(3):24-27.

[5]郑郁善,洪伟,张炜银.竹笋重量和产量预测研究[J].林业科学,1998,34(1):69-72.

[6]陈金英,刘文松.不同坡位差异施肥毛竹林竹笋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06-107.

[7]罗自生.采后竹笋木质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792-797.

[8]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食率春笋竹笋
食春笋知春味
杂色山雀双亲差异性育雏策略
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12种吃春笋de方法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