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红火蚁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2011-06-09江世宏陈晓琴李广京刘俊武

环境昆虫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消长蚁巢红火蚁

江世宏,陈晓琴,李广京,刘俊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 51805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原产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危害性极大的昆虫。该虫不仅危害农业生产、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更以其极大的生态优势,造成入侵地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林芙蓉等,2006)。该虫被国际上列为最具入侵性和破坏性的百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 (Vinson,1997),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1月17日发布第453号公告,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加以封锁控制。2004年底,在广东吴川发现红火蚁入侵 (曾玲等,2005),其后在广东深圳、惠州等地以及香港、澳门、广西、湖南等部分省区也出现了红火蚁疫情 (董慧和杨定,2005)。有研究表明,红火蚁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 (杜予州等,2007),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南与香港相联;北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常年平均气温22.4℃,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红火蚁的生存。在深圳,红火蚁的工蚁数量变化趋势、蚁巢密度消长情况等红火蚁的种群动态尚不清楚。本文作者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了红火蚁种群动态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总结如下,旨在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研究、监测、防控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期间每个月在深圳市七个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样点调查500 m2,调查样点的生境覆盖菜地、草地、果园、花木基地 (苗圃)、荒地、绿化带六种类型。工蚁虫口密度调查采用诱饵诱集法 (黄俊等,2007;李宁东等,2008),将1 cm厚度的火腿肠穿于竹签上,再将竹签插于地面,使火腿肠紧贴地面,放置诱饵的时间为晴天8∶00~17∶00,每个样点设置5个诱饵,每诱饵间距10 m以上。放置30 min后,将诱饵上的红火蚁收集到装有乙酸乙酯的封口袋中,并做好标记,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及数量统计。活动蚁巢密度调查采用地毯式搜索方法,记录每个样点的活动蚁巢数量并拍照。

1.2 数据统计

虫口密度采用每诱饵上的红火蚁数量进行统计,活动蚁巢密度采用每100 m2内的活动蚁巢数量进行统计。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工蚁虫口密度消长动态

持续一年的工蚁虫口密度调查发现,6月~10月为红火蚁工蚁活动的盛期,诱集到的工蚁数量动态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即7月、8月、9月诱集到的工蚁数量达到最高峰,其中8月虫口密度最大,平均每诱饵上的工蚁数量达到85.01头,其具体动态为:6月、7月工蚁数量逐渐上升,8月达到最大值后,9月以后至次年1月,工蚁数量逐渐减少,次年1月虫口密度降到最低点,每诱饵上的工蚁数量仅为13.33头;次年2月略有增加,次年3月诱集到的工蚁数量较3月少,次年4月虫口密度稍有增加,其后再次减少 (图1)。

红火蚁工蚁虫口密度消长动态与深圳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深圳市月平均气温最高峰在7月、8月及9月,月平均气温在28.2℃ ~28.6℃之间,最低温出现在次年1月,月平均气温为14.6℃ (深圳市气象局网站)。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虫口密度与深圳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工蚁的虫口密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大;两者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5.314x-78.976,式中x为月平均气温 (℃),y为虫口密度 (头/诱饵),r=0.894。

图1 红火蚁工蚁虫口密度消长动态Fig.1 Dynamics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workers

2.2 蚁巢密度消长动态

调查结果表明,6月~10月以及次年2月、3月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较大,蚁巢密度消长动态呈现3峰型,即6月蚁巢密度达到最大值,每100 m2上的蚁巢数量达到0.99个,随后蚁巢密度逐渐降低,至 9月,蚁巢密度达到0.82个/100 m2,呈现出一个小高峰,其后蚁巢密度逐渐降低,12月降至最低谷,蚁巢密度仅为0.40个/100 m2,次年2月、3月蚁巢密度上升,蚁巢密度均达到0.98个/100 m2,然后蚁巢密度降低,次年5月略为上升 (图2)。

图2 红火蚁蚁巢密度消长动态Fig.2 Dynamics of active mound density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3 结论与讨论

深圳市红火蚁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消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工蚁活动盛期在6月~10月,高峰期在7月~9月;活动蚁巢密度较大的时期为6月~10月以及次年2月、3月,蚁巢密度消长呈现3峰型:6月、9月以及次年2月、3月为高峰期。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红火蚁消长动态并非在自然状态下的消长规律,深圳市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红火蚁进行防控,无论是虫口密度还是蚁巢密度的消长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者对广东吴川的红火蚁年度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4月~11月是红火蚁工蚁的活动盛期,高峰出现在7月 (采用陷阱法);活动蚁巢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月~8月以及11月 (李宁东等,2008)。由于红火蚁的消长受到温度、湿度等多种气象因子的影响,有报道表明限制红火蚁生长和扩散的因素是干燥条件和低温 (董慧和杨定,2005),不同的地方红火蚁发生规律存在一定差别。红火蚁觅食的土壤表面温度范围为12~51℃,最大觅食率在 22~36℃ (Porter and Tschinkel,1987),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6~30℃ (Cokendolpher and Francke,1985),深圳市2008年6月~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6.2℃ ~28.6℃之间,降雨量适中,非常适宜红火蚁觅食与生长发育,而此时无论是工蚁虫口密度还是蚁巢密度都较大,是红火蚁发生的高峰期。此外,本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降雨之后,虽然有些小蚁巢受雨水破坏而消亡,但新增蚁巢的数量较多;长期干旱后亦有不少蚁巢消亡。本文作者建议红火蚁的防控适期应将前人的研究结果与当地当年的气象因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进行红火蚁的防控。

References)

Cokendolpher JC,Francke OF,1985.Temperature preferences of four species of fire ants(Hymenoptera:Formicidae).Solenopsis Psyche.,92:91 -101.

Dong H,Yang D,2005.Population biology and behavioral genetics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en.Plant Protection,31(4):18-23.[董慧,杨定,2005.红火蚁入侵的种群生物学与行为遗传学.植物保护,31(4):18-23]

Dong H,Yang D,2005.Progress in studying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Plant Quarantine,19(6):351 - 354.[董慧,杨定,2005.红火蚁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检疫,19(6):351 -354]

Du YZ,Gu J,Guo JB,Dai L,Ju RT,Hu XN,2007.Study on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 of invasive alien pest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en(Hymenoptera:Formicidae)in China.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40(14):99-106.[杜予州,顾杰,郭建波,戴霖,鞠瑞亭,胡学难,2007.入侵害虫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中国农业科学,40(14):99-106]

Huang J,Lu YY,Zeng L,Wu BQ,Gao YB,Xu YJ,2007.Attraction effe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etting forms of bait for Solenopsis invicta.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8(4):23-25.[黄俊,陆永跃,曾玲,吴碧球,高亿波,许益镌,2007.不同放置方式的诱饵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比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8(4):23-25]

Lin FR,Cheng DF,Qiao HB,Chen L,2006.Potential threat caused by red imported fire ants to some species in China.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43(5):608-611.[林芙蓉,程登发,乔红波,陈林,2006.红火蚁对我国一些生物潜在影响的初步分析.昆虫知识,43(5):608-611]

Li ND,Zeng L,Liang GW,Lu YY,2008.Dynamics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in Wuchuan,Gongdong.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45(1):54-57.[李宁东,曾玲,梁广文,陆永跃,2008.广东吴川红火蚁消长规律.昆虫知识,45(1):54 -57]

Porter SD,Tschinkel WR,1987.Foraging in Solenopsis invicta(Hymenoptera:Formicidae):effects of weather and season.Environmental Entomology,16(3):802 -808.

The web of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http://www.szmb.gov.cn/article/[深圳市气象局网站.http://www.szmb.gov.cn/]

Vinson SB,1997.Invasion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Hymenoptera:Formicidae):spread,biology,and impact.American Entomologist,43:23-39.

Zeng L,Lu YY,He XF,Zhang WQ,Liang GW,2005.Identification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to invade mainland China and infestion in Wuchuan,Guangdong.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42(2):144-148.[曾玲,陆永跃,何晓芳,张维球,梁广文,2005.入侵中国大陆的红火蚁的鉴定及发生为害调查.昆虫知识,42(2):144-148]

猜你喜欢

消长蚁巢红火蚁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白蚁巢对土石坝渗流影响分析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药剂灌巢剂量对红火蚁蚁巢迁移的影响
从相关句式的消长看使成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