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脂联素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1)

2011-06-09张晓旸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糖脂脂联素血脂

张晓旸,李 兴

脂联素(A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与糖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多项实验结果支持 APN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尿微量白蛋白(MA U)是指尿中某些蛋白排泄呈亚临床升高,用常规定性定量方法难以检出。研究发现[1,2],对于 2型糖尿病(T2DM)患者,MAU不仅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更强。本研究探讨两者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并对血糖、血脂、年龄、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T2DM 患者 118例(男66例,女 52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住院患者,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已签知情同意书。年龄59.62岁±12.44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 8.83年±6.32年。无严重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将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68例)。正常对照组70名,为同期健康体查者,年龄56.14岁±9.90岁,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均正常。

1.2 检测指标 禁食10 h~12 h次日清晨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血压3次取均值。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Scr)、M AU。计算体重指数(BMI)。

1.3 脂联素测定 采集患者空腹血样,分离血浆-70℃保存,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1.4 大血管病变判断依据 大血管病变组诊断至少应达到以下任1条标准:①心电图异常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临床冠心病;②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确诊的脑梗死;③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④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管径<3 mm)或节段性闭塞。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转化为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各指标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

2 结 果

2.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组及无大血管病变组的BMI、TC、TG、HDL、Scr均较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有增高趋势(P>0.05)。正常对照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年龄、收缩压(SBP)、FBG、2 hPBG、HbA1c、LD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病程较无大血管病变组病程长(P<0.05)。详见表 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病程年BMI kg/m2 SBP mmHg FBG mmol/L HbA1c%正常对照组 56.14±9.90 - 23.34±2.97 123.16±23.37 5.52±0.89 5.24±1.43无大血管病变组 56.57±12.111) 8.44±6.77 25.85±3.511) 132.65±20.921) 9.52±3.741) 8.99±1.681)大血管病变组 67.59±12.581)2) 11.64±8.172) 26.90±2.981) 140.16±17.521)2) 10.20±3.101)2) 10.14±2.151)2)组别 TC mmol/L TG mmol/L HDL mmol/L LDL mmol/L 2 hPBG mmol/L Scr μ mol/L正常对照组 3.94±0.82 1.56±0.64 1.23±0.27 2.65±1.42 5.76±0.92 51.88±32.89无大血管病变组 5.31±1.021) 2.47±0.811) 1.11±0.761) 3.69±0.991) 12.29±3.591) 90.40±19.701)大血管病变组 5.53±1.091) 2.93±1.081) 1.08±0.281) 4.34±0.931)2) 14.87±4.691)2) 94.92±20.2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与无大血管病变组比较,2)P<0.05

2.2 3组APN及MAU比较 正常对照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APN逐渐减少;M AU依次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3 组血清APN 水平及MAU 比较(±s)

表2 3 组血清APN 水平及MAU 比较(±s)

组别 APN(mg/L)MAU(mg/L)正常对照组 9.59±2.62 14.18±4.58无大血管病变组 6.78±4.851) 28.95±9.211)大血管病变组 4.67±1.351)2) 54.67±11.15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1;与无大血管病变组比较,2)P<0.01

2.3 APN与危险因子的相关性 T2DM患者血清APN与BMI、FBG 、LDL、HbA1c、M AU、2 h PBG 呈负相关,与 HDL 呈正相关,与SBP、TG、年龄、病程无关,详见表3。以 APN 为应变量,BMI、FBG 、2 h PBG 、HbA1c、LDL 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P=0.040)、FBG(P=0.002)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表3 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2.4 MAU与危险因素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 MAU与血清 APN呈负相关,与 BM I、SBP、FBG、TG、HbA1c等呈正相关,详见表 4。以 MAU为应变量,BM I、TC、FBG、2 hPBG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PBG、BMI、HbA1c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表4 T2DM患者MAU水平与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2.5 伴大血管病变T2DM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大 血管病变为应变量,APN、MAU、TG、HDL、TC、LDL、FBG、2 h PBG、HbA1c、BMI、SBP作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 APN、MAU、SBP、LDL、TG、FBG、2 h PBG。表明M AU、血清 APN及糖脂代谢紊乱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起一定作用。详见表5。

表5 伴大血管病变T2DM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英国UKPDS研究结果表明,远期大血管病变发病率的降低与强化血糖控制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尤其是餐后高 TG血症,与大血管病变明显相关[4]。本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FBG、2 hPBG、HbA1c、LD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SBP、LDL、TG、FBG、2 hPBG与大血管病变相关。说明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APN是一种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糖和抗炎作用,并在能量代谢、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发挥作用[5]。本研究显示,T2DM患者APN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更低。与王芳等[6,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血脂异常,如LDL水平升高和 HDL水平下降,高血压及肥胖等特征,而这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大血管病变[7]。提示APN可能是T2DM及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子,而糖脂代谢紊乱与APN减少密切相关。

M AU代表肾小球内皮功能的受损,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8]。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联系密切,有人提出“MAU综合征”,以全面反映M AU的危害性[9]。内皮功能障碍被视为慢性血管病变的根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7,10]。Diercks等[11]认为,广泛内皮功能障碍是MAU和心血管病的共同潜在因素。秦绪记等[12]认为血脂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亦提示MAU与糖脂代谢紊乱及T2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APN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游离脂肪酸氧化、拮抗各种炎症因子的作用。而MAU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两者互为负相关。充分认识M AU的危害性及APN的保护作用,积极控制MA U在正常范围,并对糖脂代谢异常进行治疗,对于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StehouwerCD,Smulders YM.Microalbuminuria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alysis of potential mechanisms[J].J Am Soc Nephrol,2006,17(8):2106-2111.

[2]Klausen KP,Scharling H,Jensen JS.Very low level of microalbuminur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in subjects with cardiovascular 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J Int Med,2006,260:231-237.

[3]任琳,马山英,陈月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213-214.

[4]傅晓英,鲁平,马书平,等.T2DM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204.

[5]初明峰,郭立新.脂联素与大血管病变[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8):588-590.

[6]王芳,赵学礼.T2DM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联素及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1):45-47.

[7]许庆,李平,陈思,等.T2DM 患者血清APN、VEGF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43-2345.

[8]Gaug JP,Bakris GL.Microalbuminuria:M arker of vascular dy sfunction,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Vasc Med,2002,7:35-43.

[9]霍丽,彭永德.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2):65-68.

[10]T ak WW,Wong,Ling S,et al.Endothelial dy sfunction:The common consequence in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J].Cardiovasc Pharmacol,2010,55:300-307.

[11]Diercks GF,Van Boven AJ,Hillege JL,et al.T 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indicator[J].Can J Cardiol,2002,18(5):525.

[12]秦绪记,杜光菊,李倩新.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96-97.

猜你喜欢

糖脂脂联素血脂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