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色的远东

2011-06-09魏秋生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罗比犹太汉语

魏秋生

俄罗斯远东与中国黑龙江省毗邻,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1年9月中秋节前夕,我们前往黑龙江省友好省州俄罗斯远东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市,参加犹太自治州第十一届国际犹太文化艺术节,还走访了俄罗斯远东的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滨海城市弗拉基沃斯托克(海参崴)以及边境城市乌苏里斯克(双城子)。

本次活动是应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政府副主席古列维奇先生的盛情邀请。我们接到函马上赶赴沈阳俄罗斯总领事馆办签证,6日乘火车到佳木斯,转汽车到同江市。从佳木斯开始天就下起了毛毛雨,到同江雨就更大了,不得不在客运站旁的小旅店住下,第二天要过境还不知雨大渡船能不能行,心里忐忑不安?汽车奔驰在佳木斯至同江的公路上,透过绵绵细雨隐约看见连成片的黑土地,一个农场连着一个农场,从同江再往前行就是建三江垦区了。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天虽然没下雨但乌云密布,7点乘汽车前往口岸哈鱼岛赶第一班过境船,8点钟开始过关,过关的旅客真不少,大多数是出劳务到俄罗斯种地的,前些年那些“倒包”的不见了。我们在海关大厅里遇到了一位葛先生,他请我帮他填写报关单,借此相识,葛先生农民出身很朴实,他告诉我们,俄罗斯土地有的是,他们三家联合在俄罗斯租土地种大豆,这里租地很便宜,收入可观。

我们在哈鱼岛乘船去俄罗斯,中俄界河黑龙江段江面不宽,比罗比詹时间13:00(北京时间10:00)就到了对岸的俄罗斯海关,见到了我的老朋友农场场长王新友的儿子王玉海,没想到他们和葛先生还认识,王新友来这里的时间长,承包的土地多,一般来此种地的中国人都认识他。王玉海带我们看了他们农场的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和储存粮食的大库,这个巨大铁皮房特别显眼,所以人们都管他们家叫铁皮公司。在我们去比罗比詹的路上,王玉海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农场的情况。他们家住在中国黑龙江省宝清县,来俄罗斯办农场承包土地种大豆已经七八年了,在犹太自治州租地的中国农民中他们家是众所周知的大户,名声在外,难怪“哈洽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犹太州代表团邀请他们家参加呢!

中国同江到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斯克耶的铁路大桥准备建在这里,目前两国政府已经同意了,12月份有望动工。我们望着眼前广阔无垠的土地,一面是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种农作物(由于这里无霜期短,种大豆的多);另一面是俄罗斯的木材运往中国,铁路大桥的开通无疑会助推两国经济的发展。

7日当天下午我们到了比罗比詹,这时雨过天晴,金色阳光洒在雨水冲刷过的街道上,是那么的清新整洁。比罗比詹是犹太自治州的首府,虽然早有耳闻,但亲眼目睹却很震惊,没想到还是个文化艺术之城,城市不大文化氛围浓厚,我们住的东方宾馆门前就有一座犹太人作家绍洛姆·阿莱赫姆的雕像和以他名字命名的主要街道——绍洛姆·阿莱赫姆大街,还有音乐厅、文化宫、影剧院、博物馆等等。坐落在阿穆尔河畔的音乐厅建筑规模宏大,门前有演奏小提琴的雕像和喷水池,可谓比罗比詹的一大景观。在文化宫我们见到了许多家长们来此送孩子学舞蹈,剧场在彩排节目。在比罗比詹犹太人中心,楼立面犹太文化艺术节广告牌高悬,这里是犹太人聚集活动的场所,是传承犹太文化的地方,每两年在这个城市都要举办一次犹太文化节。

今年的文化艺术节非常隆重,全城到处是宣传广告,尽人皆知。我们住的东方宾馆专门为此次文化节予留了房间,我们有幸也住进了该宾馆,还得到了宾馆经理的约见。8日晚我们参加了在音乐厅举行的文艺演出,莫斯科艺术团表演了舞蹈、喜剧等,非常精彩,热情奔放,时代感强。俄罗斯比罗比詹电视台记者丹娘告诉我们明天还有乌克兰艺术团的演出,在此期间还要举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

比罗比詹城市不大但整洁优美,造型古朴别致的火车站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游人纷纷在站前广场的铜马车和喷泉前合影留念。比罗比詹与其它俄罗斯城市一样,二战胜利广场、教堂也是游人必到之处。比罗比詹街道上的汽车、行人不多,绿荫环绕,环境优雅舒适,物价比中国稍高一些,我们住的宾馆是当地最好的宾馆,普通标间2600卢布,相当人民币560元,房间不大,配置的是小彩电,与其它俄罗斯宾馆一样没有拖鞋、电源插座插孔与中国不一样,需用变换插座,幸亏我们有备而来。值得赞赏的是卫生间24小时有热水,卫生间暖和,并且可以在热水管上凉洗衣物,在这个还没开始供暖气的初秋时节,使人感到格外的温馨。

比罗比詹市民的素质比较高,很有礼貌,每当我们问路时,他们都非常热情,使人感到亲切。在宾馆门前我们遇见两位中老年妇女与我们攀谈起来,他们都知道哈尔滨,其中一位63岁妇人的父亲是前苏联红军,二战时期到过哈尔滨,为此对哈尔滨有特殊的感情,有说不完的话。

在犹太自治州政府大厦我们拜会了了古列维奇副主席,赠送他中俄文化交流书刊,并一起合影留念。

为增进中俄两国民间文化交流,我们访问了比罗比詹远东国立社会人文大学汉语教研室。这个学校的汉语教师瓦列里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每年“哈洽会”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犹太州代表团的翻译。这次恰巧他不在,在汉语教研室我们见到了白雪、罗西娜和珂秀莎等女教师,她们都有漂亮的中文名字,并与她们及3年级汉语专业的学生一起交流,我们赠送给汉语教研室中俄文化交流书刊,介绍了俄罗斯风情浓郁的哈尔滨,我用俄语唱了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海港之夜》,珂秀莎用汉语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气氛非常融洽活跃。该学校是所老学校,校舍外观其貌不扬,里面却很干净整洁,一楼餐厅香味四溢,吊人胃口。我对该校早有耳闻,在中国“哈洽会”和海南三亚都见到过这里的汉语专业毕业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呀!

我们都是第一次到比罗比詹,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锦绣温馨的城市,热情可亲的人民。

比罗比詹的交通四通八达,火车站是开放式的,可以直接上车检票。9日早晨我们乘6380次列车前往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两个多小时就到了。真是大开眼界,哈巴罗夫斯克是座美丽的大都市,20年前冬天我来过这里,白雪覆盖着,见不到庐山真面貌,这次有幸目睹真容,哈巴罗夫斯克火车站坐落在坡上,居高临下,雄伟壮观,造型有点像海参崴火车站,但规模大多了,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绿顶铁皮房盖,浅粉色的楼体,拱形窗户,特点鲜明,站前大道非常宽阔,向坡下伸展,直通阿穆尔河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广场占地面积特别大,周围被州政府、医院、宾馆、银行等高层建筑环绕,广场中心是大型喷水池,不时有新婚夫妇来此照相;坐落在阿穆尔河畔的大教堂巍峨壮观,难得一见,远近闻名,是哈巴罗夫斯克的一景。河畔公园秀美如画,顺着石阶而下直达河边,河水荡漾,百舸争流,这条河通往中国抚远,丰水期船可以直达中国佳木斯。

我们专程去了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国立人文大学,这是一所有着76年历史的老学校,汉语专业有100多名学生,7名教师,原来学制5年,今年改为4年制,学校的前身是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学校还开设了汉语业余班。现在学生毕业当教师的不多了,中俄经贸迅猛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们在老师的陪同下与该校汉语专业3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品都一无所知,对中国的歌曲也知之甚少,只有一位女生能用汉语唱一句中国当今的流行歌曲,这足以使我很激动了!大家都希望多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我们送给汉语教研室中俄文化交流丛书,供他们阅读。

当天晚上我们乘006次快车从哈巴罗夫斯克前往弗拉基沃斯托克,列车运行了11小时,第二天弗拉基沃斯托克时间8:00就到了,车票2310卢布,相当于人民币500元。相比中国列车贵了点,但车箱条件非常优越,卧铺相当于中国列车的软卧,卫生间异常干净,我们与两名俄罗斯青年同住一个包厢。

弗拉基沃斯托克是我非常熟悉的城市,十多年前我在纳霍德卡工作时,每次从中国绥芬河来都要到二道河子长途汽车站转车去纳霍德卡,但现在变化太大了,有些不敢认了。我们住在条件较好的弗拉基沃斯托克宾馆,普通标间宿费每天3000卢布,相当于人民币650元,在这里住宿的旅客中国人居多,大多数是旅行团。

弗拉基沃斯托克是著名的海滨城市,有点像中国的大连和青岛,这里的胜利广场游人如织,人们在苏军战士雕塑前合影,雄伟的滨海边疆区政府大厦为广场增添了几分庄严。潜艇展览馆是弗拉基沃斯托克景点的一大特色,游人可以到潜艇里面参观,潜艇旁熊熊燃烧的长明之火,把我们带进了反法西斯战争年代……

我们住的弗拉基沃斯托克宾馆临海,居高临下,在11楼的房间里举目远眺,湛蓝的大海波光粼粼,海天连成一线,点点白帆,像散落在蓝色绸缎上的颗颗钻石。我们沿海边的小路散步,被前方拥挤的人群所吸引,鼓乐齐鸣,一辆辆豪华车擦肩驶过,我问了一位中年妇人方知,这里正在举行国际电影节,明星亮相,难怪人们围的水泄不通。有位妇人看我们的年纪稍大又身着西装就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她学过日语,还用日语与我们打招呼,当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时兴奋地说她到过中国。

弗拉基沃斯托克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还有一座西伯利亚铁路纪念碑,飞机、火车、海运十分方便,火车站仅靠着海港,铁路和码头交错纵横,铁路从这里到莫斯科9288公里,我曾经坐过弗拉基沃斯托克到莫斯科的列车,7天7夜的旅途,是我有生以来坐火车时间最长的一次,返程又乘坐了连续飞行8小时的飞机,也是我坐飞机时间最长的一次。弗拉基沃斯托克海港是城市的一大景观,港湾分布着军舰、轮船和繁忙作业的吊车,浩瀚的大海使这座城市更加美丽诱人。

历史上弗拉基沃斯托克(海参崴)中国人就不少,据说现在的太平洋大街过去中国人在这里经商的很多。我们住的弗拉基沃斯托克宾馆走廊墙上画中就有清朝穿长衫留大辫子的中国人。

在今年中国“哈洽会”上听说弗拉基沃斯托克有汽车制造厂,我真想去看看。火车上一位热心的俄罗斯旅客告我们,汽车厂在Луговая,厂名叫 Сойллерс Дальзавод,我们乘车去Луговая,这也是我以前熟悉的地方,轻车熟路,很快找到了Дальзавод工厂 , 没 想 到 的 是 Сойллерс Дальзавод和Дальзавод不是一个厂。几经周折最后终于找到了汽车厂,这是一家新建的与国外联合生产轿车的企业。这使我非常兴奋,俄罗斯远东也有轿车制造厂了!

海参崴到中国的交通非常便利,飞机、火车、汽车均可,我们先去了火车站,售票处不在车站大楼内,在路上遇到一对与我们年纪相仿的俄罗斯夫妇,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去售票处,并帮助我们询问有没有早晨的票,使我们很受感动,与她们一起合影留念。

10日我们要返回哈尔滨了,经考察还是汽车更方便,有直达绥芬河的汽车,为了多了解点俄罗斯,我们决定分段乘车回哈。我们返程相当顺利,从海参崴早晨乘公交车去二道河子长途客运站,转乘弗拉基沃斯托克到乌苏里斯克的长途客车,经过2个半小时就到达了乌苏里斯克,正赶上乌苏里斯克到东宁和东宁到牡丹江的汽车,18:30就到了牡丹江,此时客运站已下班了,恰巧有一辆牡丹江返回哈尔滨的客车,我们当天21:30就到达了哈尔滨,创造了从海参崴乘汽车一天到哈尔滨的奇迹,现代交通的快捷令人想像不到。

乌苏里斯克是滨海边疆区与中国黑龙江省最近的城市,在这里等待回国的旅客中国人非常多,多数是来俄罗斯出劳务的,这里与同江一样也见不到“倒爷”了,这些出劳务的中国人主要是盖楼、修路等基本建设的,眼看要过中秋节了,忙着回家团聚,不少人都带了俄罗斯的豆油,据说价格低质量好。

从中国黑龙江到俄罗斯远东,金秋阳光普照,温暖和煦,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们对来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罗比犹太汉语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换一种方式思考
追剧宅女教汉语
为罗比寻找彩虹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