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声导抗检查结果比较
2011-06-08谈齐峰余志能
单 鲲 谈齐峰 余志能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儿童期疾病,容易引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同时还可导致颜面部发育障碍以及全身系统发育迟缓[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也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是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SOM的发病基础是咽鼓管功能不良,而在儿童期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腺样体肥大。因此,也是SOM发病的重要因素[2]。
由于儿童理解、配合、语言表达能力差,各项主观评价及检查方法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而声道抗检查则是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SOM的早期阶段仅有中耳腔气压的改变,而声导抗检查是反映中耳腔气压变化的敏感检测方法,同时还能反映出鼓膜、听骨链的情况变化。它能够在早期就比较准确的反映出SOM的情况。同时其又具有方便、快捷、无创、敏感的特点,方便临床上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所以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
为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关系及腺样体刮除术对SOM的治疗效果,对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0~14岁;经鼻咽部CT或鼻内镜检查明确腺样体肥大;接受手术治疗。
1.1.2 排除标准:本组排除各种先天性疾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
1.1.3 一般资料:经上述入选及排除标准筛选,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所有患儿均经鼻咽部CT、电子鼻咽镜检查,均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入选82例患儿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2~14岁,中位数年龄6.6岁。
1.2 诊断标准
按Liden/jerger分类法[4]分为5型:A型,正常型;As型,声导纳减低型;Ad型,声导纳增高型;B型,平坦型;C型,负压型。
1.3 检查设备及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均行声导抗检查。声导抗测试全部采用丹麦Interacoustics AZ26型测试仪。患儿取坐位,检查及清洁外耳道,选择合适大小探头耳塞,封闭外耳道,排除影响声道抗检查的外界因素,按常规每次测试前进行标准耦合腔校准。对啼哭不止、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给予与其体质量相适应量的水合氯醛催眠(0.5mL/kg),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测。
1.4 手术设备及方法
全部使用美国史赛克鼻内镜及配套手术成像系统,美国史赛克电动刨削系统。取口腔、鼻腔双进路,全麻后在内镜直视下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全部手术均以:腺样体组织消失;鼻咽顶后壁光滑、恢复正常结构;后鼻孔完全暴露;双侧圆枕等其他结构无损伤为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声导抗检查,结果见表1~3。
表1 手术前、术后1周声导抗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本组结果分析如下。①3组数据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肥大增生的腺样体确实对中耳气压结构存在影响。②随着术后随访时间延长,声导抗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的病例数逐渐增多,表明术后仍存在一定时间的恢复期。考虑不排除术区水肿等因素影响。术后1个月或更长的随访期对于手术效果评价更有意义。③术后1个月随访,仍有部分病例呈现异常图型。考虑不排除中耳、咽鼓管本身结构性病变影响可能。对此部分病例,仍应进一步研究。
表2 手术前、术后1个月声导抗检查结果比较
表3 手术后1周、手术后1个月声导抗检查结果比较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其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交界处,两侧借圆枕与咽鼓管咽口相隔。腺样体出生时即存在,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而4~7岁时为其增生旺盛期。增生肥大的腺样体除了阻塞后鼻孔,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及引流外,还常向两侧挤压圆枕,导致咽鼓管咽口开放困难或完全闭合。而咽鼓管则是维持中耳气压平衡的重要解剖结构,是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的桥梁。咽部腭帆张肌的运动调节咽鼓管咽口的开放和闭合,从而调节中耳腔的气压,使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平衡。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咽鼓管咽口正常开放功能异常,咽鼓管咽口多处于闭合状态,导致中耳腔内压力下降,或出现负压情况。而持续的负压状态则易引起鼓膜内陷、听骨链异常、中耳腔渗出等情况,从而导致SOM的发生和反复发作。这是腺样体肥大引发SOM的解剖学基础。Gates等[5]认为腺样体引起SOM的发病机制为:腺样体功能活跃,导致组胺大量释放,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及咽鼓管黏膜水肿,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诱发SOM。另外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容易出现反复的炎症,急性炎症时病原菌可直接侵犯咽鼓管。并逆行而上引起中耳的炎症感染。咽鼓管发生炎症时可因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等原因导致咽鼓管开放受影响,从而使咽鼓管的气压平衡和引流功能下降,形成SOM出现的病理基础。另外长期的或反复发作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使中耳腔始终处于异常气压状态,久之则可影响鼓室、鼓窦、乳突等气房的发育,最终导致气房引流功能受影响,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的病理基础。所以有学者认为腺样体刮除术应作为SOM的前驱治疗[6]。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是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SOM的发病基础是咽鼓管功能不良,而在儿童期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腺样体肥大。目前认为肥大的腺样体引起SOM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7]:①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②咽鼓管返流;③腺样体是细菌的储蓄池;④腺样体免疫异常。临床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年龄与其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年龄相一致的现象,证明腺样体肥大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重要影响[8]。文中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有94耳声导抗表现B型、20耳声导抗表现C型,均提示中耳气压结构异常。与文献报道相符。综上所述,进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治疗SOM的理论基础一是解除肥大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的机械性阻塞,二是消除咽鼓管咽口周围的慢性炎症病灶,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引流等正常功能,最终恢复中耳腔的正常状态。文中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经腺样体刮除术后,声导抗检查结果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明确腺样体肥大的病例,切除腺样体对于恢复咽鼓管功能,恢复中耳腔正常气压状态有明确效果。建议对于患有SOM的儿童患者,一旦发现腺样体肥大应尽早切除,从而达到治疗SOM的目的。
随着声导抗测试法在我国的普遍开展,目前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临床仍然存在着误诊漏诊现象。声导抗检查对于中耳腔压力情况、咽鼓管通畅情况、以及是否有积液、是否有粘连等情况的判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由于患儿理解、配合、语言表达能力差,各项主观评价及检查方法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而声道抗检查则是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SOM的早期阶段仅有中耳腔气压的改变,而声导抗检查是反映中耳腔气压变化的敏感检测方法,同时还能反映出鼓膜、听骨链的情况变化。它能够在早期就比较准确的反映出SOM的情况。同时其又具有方便、快捷、无创、敏感的特点,方便临床上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所以声导抗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意义。
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首先想到腺样体肥大的可能,因为它是诱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凡是声导抗检查显示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图者,均应进行鼻咽部相关检查。根据患儿年龄及合作程度,或行鼻内镜、电子鼻咽镜等内镜检查或行鼻咽侧位片、鼻咽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腺样体肥大。一旦明确诊断后,则应尽快治疗,以利咽鼓管功能的恢复,从而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1]崔颖,谷京城,王雪峰,等.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割术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6):590-591.
[2]陈亮,黄以乐.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3):135.
[3]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5-737.
[5]Gates GA,Muntz HR,Gaylis B.Adenoidectomy and otitis media[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Suppl,1992,155:24-32.
[6]Nguyen LH,Manoukian JJ,Yoskovitch A,et al.Adenoidectomy:selection criteria for surgical cases of otitis media[J].Laryngoscope,2004,114(5):863-866.
[7]李永奇.腺样体切除术与儿童中耳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3):139.
[8]程亚平.中耳免疫反应对内耳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0,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