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研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
2011-06-06吴红胤
吴 红 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体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中提出了全面健康的三个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为人们树立了健康的新观念: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舍去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日益复杂,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又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 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1.1 大学生体质测试显示高职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学生体质下降是世界性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能够清楚的反应近几年中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其中身高体重是反映学生成长发育水平的一个外显指标;肺活量是衡量人体质健康和持续工作能力基本因素之一;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发育水平的和谐度的评价;1000米(男)、800米(女)作为速度耐力标准指标,主要是测试学生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及学生整体的运动能力[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是个不争的事实,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中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健康测试,2002年教育部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监测调查。与2000年相比,中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及肺活量等素质和机能指标在2000年比199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2]。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中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总之,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突出问题且发展较为迅速。学生体型两级分化现象严重,表现在胖的太胖、瘦的太瘦,学生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水平下降,尤其是有氧能力水平最差,整个生理机能水平下降。
1.2 湖职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SCL-90调查并结合访谈心理咨询老师得知,湖职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相应年龄段平均水平,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水平,但在焦虑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职院也存在着可导致应激反应的学生。总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湖职院学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分析
2 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因
2.1 体育锻炼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不佳。除了体育选修课之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总体来讲,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多些。其中男女生在选择体育项目上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喜欢选择活动量大、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女生多选择具有一些健身娱乐性质的项目,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虽然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上有差异,但是他们的锻炼动机都非常明确,始终是把增强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上,能充分认识到体育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
通过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学生认为缺少场地器材和缺少校园群体运动氛围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场地器材的投入,同时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营造学生群体锻炼的氛围,并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方法的传授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但是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过于社会化,学习动力不足,行为散漫,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造成了学生身体的亚健康状态[3]。通过调查分析得知,高职学生行为习惯过于社会化,吸烟和饮酒现象普遍,男生在这方面情况较之女生严重,尤其在学生聚餐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烟雾袅袅,即使不吸烟的学生,也受到来自二手烟的危害,而且学生缺乏自控力,饮酒过量,甚至发展为酗酒,对人体器官、神经、精神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调查同时发现,学生上网情况严重,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状态。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群体中眼病、腰椎病和精神疾病也比较普遍。而且,长时间的上网,也减少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睡眠状况不佳,睡的少和睡的晚成为普遍现象,长时间的睡眠缺失,不仅影响了第二天的生活学习,还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烦躁、情绪不佳,容易冲动等。
2.3 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应激
心理健康是由认知、情感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通过对存在可导致应激反应的学生心理状态形成原因分析,得知自卑感、经济条件、情感问题、就业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为高考招生的最后一批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有些学生是因为高考的失利而滑档到高职院校来,感觉读高职院校比较悲观。这也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诱因;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教育培养费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良好,学生的生活成本较高,学生攀比现象严重,经济压力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情感问题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高职学校的学生,人际交往比较活跃,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不能正确处理情感问题,陷入情感的泥潭,这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而且,最近几年,因情感问题,造成心理失衡的学生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同时高职学生同样存在着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就业难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3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的认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但是不科学的体育锻炼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效应,如心理衰竭和运动成瘾。目前认为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最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
表2 湖职院学生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对照表
3.1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焦虑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情景、氛围的情绪控制能力,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和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从而改善个体焦虑水平。并且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会不自觉地陶醉其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对缓解身心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3.2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学生的抑郁水平
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体育锻炼对改善抑郁状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颖等研究表明平时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大学生其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大学生[4]。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
3.3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自尊心
自尊心常被视为衡量心理良好感的测量指标,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尊的作用是明显的[5]。通过体育锻炼,锻炼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情绪得到宣泄,而体育锻炼对形体的改变,进而提高人的自信,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尊。
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干预策略的实施
4.1 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设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同时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提供体育锻炼与健康相关的公共信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深化健康意识,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4.2 塑造校园体育健康氛围
从学校体育与健康政策上积极争取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支持,保证提供必备的体育与心理健康资源,并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系列体育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体育文化节等。同时发展强大的体育锻炼健身联盟,发挥体育锻炼的群体效应,营造适宜学生体育锻炼的氛围,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向着健康、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
4.3 优化课程改革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体育选项课程,让大学生掌握2-3门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并积极落实好俱乐部的管理和建设,使大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5 结 论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焦虑与恐惧,降低学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尊。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包括开设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加强校园体育氛围的营造,同时要注重课程优化,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知识习得-行为尝试-习惯形成”的健康促进体系的形成,切实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崔世君.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课程改革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88-90.
[2] 张占平.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1.
[3] 王飞加.高职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74-75.
[4] 何 颖, 徐 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67.
[5] 杨 云.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