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2011-06-06方兴
文/方兴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辽宁的长期战略任务。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省十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省上下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引领和动力。通过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数控机床、盾构机、超高压输变电等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实施“双百”工程,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8个,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50多家,有力支撑了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只有优化结构才能持续发展。辽宁的传统产业基础是工业独大、服务业偏小,工业内部原材料工业比重大,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产业优势更加巩固,以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方向更加明确。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装备制造、石化、冶金和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76%提高到 2010年的87%。装备制造业成为辽宁第一大支柱产业,年均增长24.9%,占全省工业比重提高了7.2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巩固和发展基础优势,加快向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和深加工方向发展。大型硬岩掘进设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起重运输和工程机械、大型冶金石化设备和海洋工程等领域优势更加突出。英特尔芯片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华晨宝马、恒力石化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势头强劲。在服务业发展中,除了总量呈现稳定性增长趋势,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29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775亿元,年均增长12.7%。其中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05年的39.8%提高到2010年的45.3%。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2.7%。目前,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虽然仍来自第二产业,但正在向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工业正在由大变强,服务业正在由慢变快,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现代基础设施是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省以能源、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红沿河核电等一批能源项目顺利实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完成铺轨,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开工,沈阳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大连地铁加快建设;抚顺至梅河口、朝阳至赤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翻番增长。继营口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之后,锦州港、丹东港也全力向亿吨大港目标迈进,辽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大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贯通输水,锦凌、青山水库建设进展顺利,2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新建99座污水处理厂实现运行;300兆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脱硫改造;建成30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辽河、凌河保护区正式组建,流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重大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辽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辽宁已迎来全面振兴发展的黄金期,驶入全面振兴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