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县域循环经济的河南农村庄园建设模式探讨

2011-06-04薛艳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年4期
关键词:县域农业农村

薛艳丽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郑州 450001)

农村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根据对以往全国及河南省各典型村进行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模式的专项调查,走访及调研,可以初步总结归纳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种模式[1](见表1)

表1 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及案例

以上典型村落我们可称之为小康村,这些小康村代表了我国广大农村“集体致富”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些小康村当年的创业条件不复存在,自然环境、政策资源、市场条件等方面完全不同了,所以,现在的小康村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旗帜、榜样和小城镇建设的核心,但不能提供新农村建设的“通用模式”。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必须结合自身的特殊背景和条件,探索适合本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却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探索如何进行现阶段河南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河南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1 河南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的现状,本文围绕河南新农村建设问题,以郑州市的村级干部为对象,进行了典型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收回问卷90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现将问卷统计结果有关问题分析整理如下。

1.1 农户级问题

1.1.1 农户家庭基本生活情况

调查中的农户大多数为村干部,家庭情况在本村中为较好或一般;家庭中各有不等数量的住房、耕地、电视、摩托、电话、手机,一部分有汽车和电脑。

1.1.2 农户思想状况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看病、子女上学、赡养老人、信息不灵等 (如图1);他们之中多数希望从事加工业或服务业,目前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有缺少资金和社会关系。被调查者希望子女达到本科以上教育水平的人数比例约占74%,而且如果子女高考不理想,最佳选择是让其继续上职业学校。从此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对教育非常重视。

调查中很多人认为目前农户间收入差别很大,其造成原因主要有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社会经验和市场信息 (图2),而且他们认为致富主要靠机遇关系和技术勤劳。在农业生产销售中遇到困难排序依次是:缺资金、缺新技术新品种、缺销售信息,并希望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很多人听说过农业小额贷款,但少数人非常了解并贷款。被调查人员中绝大部分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参加更多培训。

图1 农民生活困难比例图

图2 农户收入差距影响因素

1.3.3 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

调查中绝大多数人对国家农村政策非常关心,并且大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比较积极;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资金投入,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主要应该从国家投资和国家投资与农民投资结合中来。

当前农民最盼望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发展生产提高农业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和建立社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保障。很多人认为当前农民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脱贫致富信心不足、法制意识淡薄和对农村公共卫生不关心的突出问题。

在理想村干部方面,认为应该由本村致富能手和为本村做事的人当任村干部的比例占总选项的76%,可以发现广大农民致富心切和对为农民做实事的领导干部的信任和渴望。

图3 新农村建设关键因素图

1.2 村级问题

此次调查涉及村所处地区广泛,平原地区居多,城郊地区和山区半山区也有;村人口规模1 000人以上的占82%,且都在500人以上。2008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等,农民人均收入在3 000~5 000元居多。

1.2.1 村庄规划

多数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近3年村庄整治建设重点以环境整治为主,且近3年村庄整治建设投入以财政、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为主体;绝大多数通村公路已经实现硬化,公交客车也大部分已经开通,而村内道路大部分还是部分硬化。

信息网、燃气网建设。被调查村庄宽带网入户率整体低于30%。有线电视网大部分已到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比较高;广播网及农民信箱也已经开通并入户农村。大部分村庄没有燃气管道,大部分农户使用瓶装燃气。

图4 当期村级班子存在问题

1.2.2 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建设

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比例较低,多数为80%以下;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例较高,大部分达80%以上;公共服务方面,部分村已经建立村办公共场所,老年活动室较少,大多数村级卫生室已经建立。在学生入学方面,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小学、初中普及率基本实现100%,而高中普及率则徘徊在60%~80%。

1.2.3 新农村建设

绝大多数村已经实施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两委会”班子基本协调,“村支部”活动基本正常。

统计结果显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和二三产业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提地承包收入和其他收入。

调查中,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公共服务建设问题和农民素质问题。当前村级班子最突出问题主要为素质问题。

2 县域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新农村建设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任务排序中可以看出:生产力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从我国农村的现状看,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农业产值的增长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废弃物的高排放来维持。为此,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发展思路和载体,依此载体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力发展。本文将以县域经济为背景,重点探讨一种新的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途径。

2.1 对循环经济的本质性认识

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也就是通过人类劳动实现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交互经过两个循环阶段——即生态物质循环和经济物质循环,顺次经过两个循环过程——即由生态物质循环向经济物质循环的转换过程与经济物质循环向生态物质循环转换过程,采取一种最基本的经济运行形式——即经济循环,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最基本内涵。

从循环经济现有研究成果[2-3]来看,有学者曾从学科、生态伦理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三个不同的角度探究了循环经济的本质,通过这种探究,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必须明确的。

第一,循环经济不单纯就是生态经济,应该更确切地说,它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最低代价生态内生化经济发展理论”具体体现。

第二,循环经济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的循环模式,它是建立在“人一自然一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基础之上的经济系统的循环,体现了循环经济系统论。

如果将循环经济贯彻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必须是将循环经济的上述理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贯彻执行,并通过这种执行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和任务。

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满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通过满足可持续发展经济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村经济运行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两者之间一脉相承。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公正”。这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的根本体现。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这正是通过人类劳动实现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交互经过两个循环阶段——即生态物质循环和经济物质循环,采取一种最基本的经济运行形式——即经济循环的真实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说,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完全的统一,它将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的一场革命[4]。

2.2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条件分析

县域经济是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引申和具体实践的尝试,具有中国特色,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其发展主题和方向。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据河南统计局资料,十六大以来,河南县域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3%,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6%;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支出超过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突破两位数。在第七届中部六省百强县中,我省占了46个,前10位中就占了6个。这些数字直观地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2.1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概况

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西北向东南第次降低,一些平原地区农业县成为河南发展的底部,变成了中部崛起的塌陷区。从2005年河南109个县 (市)经济实力综合指数来看,指数最高的是义马市,为2.91;最低指数为柘城县,为-0.88,其中正指数的有38个,占总数的34.86%,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西北部,负指数县 (市)71个,占总数的65.14%。经济实力综合指数极差为 3.79,标准差为 0.7297,区域差异显著[5]。

综合起来看,河南县域经济约有1/3左右相对发达些,大部分还处于不太发达的状态。但总体上,河南县域经济处于活跃的发展之中,与中部地区其它省份相比,还相对发达,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就较大了,而且内部的差异已经比较明显。有关河南与其它省份的竞争力比较情况见下表。

表2 河南与其他省份竞争力比较表

2.2.2 制约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趋于活跃,但还缺乏很大的龙头,辐射影响力还不够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被人形象的比喻为“十八罗汉闹中原”,出现了一些活跃的县域经济,如长垣的起重机械、医用卫生材料、防腐、烹饪,林州的汽车配件、建筑,修武的旅游,临颍的无公害蔬菜,鄢陵的花木等,形成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群体,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但是,即使这些发展比较好的县域,与发达省份相比,依然显得实力不足,还不能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

(2)由于“极化”作用的存在,导致农村本就匮乏的资源不断向中心城市流动,从而削弱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不平衡经济增长极理论指出,一些优先发展的地区会成为增长极,增长极会吸纳周围地区的资源,从而可能造成周围地区的“沙化”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固然赚了些钱,但同时也失去了在农村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农村的一些优秀人才一旦流入城市,就不再回流,如考上学的学生,更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发展的后劲,严重妨碍了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3)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以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物质要素的投入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实际上被弱化[4]。而高新技术作用不断被强化。这就需要完善的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据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调查统计。我国纯农业户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年限仅为6.23年。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高达14%~8% 。而且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以技术含量高为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经营主体的低水平将会成为极大的制约因素。

(4)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严重妨碍了高级的精神创造活动,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掀起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来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在一个文化的沙漠上,根本无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厦。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就不会有新农村[5]。

(5)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组织程度,以应付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我国农民处于一种分散、无序的状态,这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极不适应。经验表明,农业合作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益的组织形式.家庭经营可通过合作社加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之中,高度的组织化有利于循环经济技术的传播和认同,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目前,我国农村中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新的技术的传播和运用[5-6]。

(6)缺乏相应的发展模式。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少.主要是各种生态农业。如何从本区域自身背景、需要、条件和机遇出发.选择最适合的循环经济途径、拓宽发展模式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3 县域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庄园模式

3.1 庄园模式的社区功能

这种庄园具有如下的基本功能:

(1)具有大农业的生产功能。庄园毕竟位于农村腹地,是农业生产的管理场所,应该按照大农业的生产要求,配备相应的管理机构。除了现有的农村基础政权机构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以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

(2)具有文化娱乐的功能。由于农村的文化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很贫乏,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农村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在进行庄园建设时,要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场所。

(3)具有先进合理的环保措施。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提高文化卫生水平,绝不能再走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庄园建设时应配备合理的环保设施,特别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立农村废弃资源、垃圾的循环利用。

(4)具有合理的交通、信息等设施。要把农村建设的和城市一样方便,便于农民乐居其中。除了交通已经初步完成外,信息通讯将成为建设的重点。通过信息网络的全覆盖,提高农村捕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缩小城乡差别。

(5)具有民主自治的功能。现在的农村离开民主自治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需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为农村的长治久安奠定政治与管理基础。

3.2 庄园的社区规划

(1)社区发展规划。新的社区模式将突破传统的自然村庄模式,进行必要的撤村并点,使得新庄园具有一定的规模,以便实现上述的庄园功能。

在进行庄园建设时,首先应进行庄园发展战略规划,谋划庄园长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领域,建立具有特色的发展体系,这是指导一切庄园发展和建设的首要问题。

(2)社区总体规划。社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社区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社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就某项专题活动制定的,如土地利用规划、给排水规划、养殖规划等,这些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内容进行编制,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庄园建设的策略选择

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性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单纯的倾向哪个方面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解决资源供给、主体素质、产业化、法律环境、科技支撑、市场机制等诸多问题。

3.3.1 以循环经济建设为契机,倡导一种节俭的农村新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既把循环经济当做一种新的经济方式,也看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建设农村新文化,否则,再新的设施也没有实质意义。而小城镇将成为农村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散地。根据上述反映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用正确的理论和相应的技术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农村经济科学、持续环保的发展,真正达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要求。

3.3.2 加大教育和科技支持力度,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

一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给各类职业教育院校适当的农村招生同时还可鼓励这些院校面向农民群众举办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环境保护知识传授给农民;二是由政府牵线搭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农村地区的项目协作,以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吸引有关院所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最终实现科研机构和农民双方的互利共赢;三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状况制定出相应中长期计划,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和创业,这样既可缓解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压力,也可通过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加盟,逐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3.3.3 以规划为切入点,切实搞好村庄治理。

1)整治的总体思路:住宅建设分为保留、整改、拆除和新建几个类别,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排水、污水处理、道路、环卫、供电等。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店、文化站所。绿化景观建设要注意整体生态景观的协调。突出绿化重点,选好绿化树种,做好景观协调。

2)变革的切入点:治理规划。解决目前村庄治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应从观念、制度和操作层面上找原因;村庄的治理规划,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编制客观的规划体系、搭建规划实施平台和挖掘地方人文内涵等方面寻找结合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稳步建设和谐文化村庄。

3.3.4 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组织程度,以应付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这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极不适应。经验表明,农业合作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益的组织形式,家庭经营可通过合作社加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之中。高度化的农业组织起到了桥梁作用.形成“循环技术一农业组织一农业经营者一农业组织一市场”这样的链条,有利于循环经济技术的传播和认同。

3.3.5 政府、财政应该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

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是循环农业发展的责任主体[8],应通过舆论引导.建立示范工程等促进农民理念的转变。同时。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需要在前期投人大量的资金.若单靠农民一己之力.循环经济的实施困难很大。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探索增加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对农村应在发展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通讯、基本医疗、农民购买和实用新型农机具、采用农业新技术、植树造林、污染防治和处理等项目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甚至可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实验田等通过政府提供所需材料和产品政府收购部门订单收购的方式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促使农民积极加入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队伍中[9]。

1 夏雪.河南新农村建设主要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改革论坛网,2007,8

2 黄永强.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5)

3 胡茂成,循环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 陈红兵,卢进登,赵丽娅,等.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6)

5 彭宝玉,覃成林,阎艳,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地理,2007,(3)

6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04

7 林光彬,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6)

8 张大东,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6)

猜你喜欢

县域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