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对话系列魔法师黄百鸣

2011-06-03采访杨天东欧阳琴书

电影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叶问喜剧香港

采访/杨天东 欧阳琴书

摄影/罗征宇

遇到黄百鸣这样的采访对象真是非常幸福,眼前这位早过六旬、纵横香港、内地三十余年的电影前辈,完全没有架子,由始至终的和颜悦色,听一个问题就明察你的来意,条理清晰不紧不慢出口成章。香港影坛向来不乏多面手,黄百鸣算其中的一个,演员、监制、制片人在他身上这不属稀奇,“系列之王、喜剧之王、造星之王”这三个头衔才是让坊间更感兴趣的话题,那就请随小编一一对此刨根问底,让黄百鸣抚古论今忆往昔,亲述“三王”如何炼成吧。

要当“系列之王”,电影必须卖座

Movie:您的系列电影是从《最佳拍档》开的,当时怎么想到拍这个题材的?

黄百鸣:《最佳拍档》是1980年春节上映的。当时我跟麦嘉、石天、三个人组成了“新艺城”电影公司。《最佳拍档》的票房打破了当时的中外影片最高的记录,我记得是2700万。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最主要当时没有同类型的电影,我们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电影。像美国的电影007就很厉害,拍了这么多年还是拍007,主角老了又换另一个007,为什么?因为它娱乐性非常丰富,还有很多的动感和特技。当时我看香港还没有这一类型的电影出现,所以我们就拍了一个《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说飞车。我们当时请了很多飞车的特技人员过来,不单单请美国的,还请澳大利亚的,香港电影从来没有试过这么大规模的飞车特技阵容,我们是第一部。有一个镜头是摩托车从二楼冲破玻璃飞到地上,要一气呵成,这时候两边的特技人都说做不了,本来要放弃,结果我们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柯受良。那个时候柯受良没有名气,他发名叫小黑,是曾志伟的好朋友,曾志伟特意把他从台湾请来完成这个镜头。当时我不认识小黑,我心想这个台湾人为了赚钱,把命都要拼了,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都说不行,一个台湾人怎么能说行?结果他来了,把约签了,定金也收了,第二天就要准备拍这个镜头。我记得很清楚,拍之前我专门还去找柯受良喝咖啡,我跟他说,你一定考虑清楚人身安全的问题,现在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都说不行,我不希望你为了赚这个钱把命丢了,如果现在你告诉我有问题,明天我就取消这个拍摄,定金你还拿走。但是小黑很有信心,说没问题,完全可以完成。第二天正式拍摄的时候,我叫制片准备一个救援车在旁边,发生什么事情第一时间上医院。当时所有外国的特技人员都在现场,他们不相信自己不能拍的镜头,居然有一个台湾的小伙子说可以,所以就都来看。结果小黑一飞就成功了,把所有的外国特技人员都看呆了。

Movie:当时柯受良是从几楼飞下来的?

黄百鸣:二楼,当时柯受良是用命在拼,他的名气就是从这部电影出来的,后来他越来越厉害,可以说《最佳拍档》成就了很多奇迹。

Movie:当时您有没有想到会有这个成绩?

黄百鸣:绝对没有想到,因为我们那时候只是想尝试一些人家没有拍过的东西。“新艺城”当时是新公司,80年代初在香港的电影界有两大公司,一个是嘉禾公司,一个是邵氏公司。“新艺城”当时打不过它们,于是我们就想找一些他们不拍的东西来拍。那时候他们两大公司都拍武侠片、功夫片,所以我们就借鉴好莱坞,像《最佳拍档》就是007这类型的东西,故事是天马行空的,有喜剧,有动感,还有很多当时没有看到的东西被放进去。除了这些以外,我还加了很多话剧元素。因为我演过很多年话剧,其中莎士比亚非常有名的一个话剧《驯悍记》被我改编过,这个剧本是讲一个很凶的男人怎样用他的办法去收复一个很凶的女人。我觉得这条线很有意思,就把它放到《最佳拍档》了。这部电影出来非常卖座,所以没有办法叫停,就决定拍成系列电影,第二年我们拍了《最佳拍档之大显神通》,同一个班底,也是非常有娱乐性的,也非常卖座。结果我们一口气拍了五集。第三集也打破了当时香港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等于这个系列有两部电影破记录,非常厉害。

Movie:可是后来为什么《最佳拍档》系列没有再继续拍下去呢?

黄百鸣:在新艺城时期,只有两个系列拍过五集,《最佳拍档》跟《开心鬼》,这已经很多了,慢慢的观众看的也累了,一个系列拍了五集真的非常不错。另外《英雄本色》也是我们拍的,也拍了三集,《倩女幽魂》也是我们拍的,拍了三集。

Movie: 当年《开心鬼》系列也很成功。

黄百鸣:当时我去参加一个中学生独幕剧比赛,因为我以前也是演话剧的,所以邀请我去当评委。其中有一个中学生编的话剧,我觉得创意很棒,是讲一个鬼跟三个女学生的故事。我当时就给了他冠军,我觉得这个题材可以拍成一部电影。后来我找到这个中学生,希望他能替我编这个故事,但当时这个中学生要考试,没有时间,所以我就把他的版权买过来。我记得当时因为这个中学生年龄太小,是他妈妈代表他来签的约,我给了他5000块钱版权费,这在当时已是非常多,尤其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后来我就自己把这个话剧改编成了电影,取名叫《开心鬼》。这位中学生受了这件事的影响,变成现在很有名的一个导演,他就是马伟豪。

Movie:这种类型的影片在上世纪80年代绝对是一种创新。

黄百鸣:没错,当时香港没有这种青春校园喜剧。而且我还要在其中放一个鬼,其实这不是一个恐怖的鬼,你可以说他是天使,说他是神仙也可以,他是一个比较梦幻一点的人物,这个人物进来是帮这些小女生去完成她们的梦想。其实最后梦想的实现也不是靠这个鬼,是靠自己的努力。所以我们的主题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当时《最佳拍档》已经拍了三集,越拍越贵,好莱坞的特技,请大明星,样样都要花大钱。反过来拍一个校园题材的电影,可以用新人,成本就低了。导演也是找了一个从来没有拍过电影的,叫高志森。他拍第一部《开心鬼》才24岁,他以前一直是跟我当编剧的,我跟他一起把《开心鬼》写出来,然后让他当导演。演员用的都是些没演过戏的学生,《开心鬼》可说是新艺城十年中制作成本最低的一部电影。

”第一部《开心鬼》才200万的成本,替公司赚了1100万。那个时候在香港买一个好的房子,才20多万,一部《开心鬼》的利润就能买50多套房子,太厉害了。“

Movie:当时每拍一集《开心鬼》需要多长时间?

黄百鸣:大概是两个月。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很厉害的特技,特技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很简单。

Movie:您觉得《开心鬼》能持续往下拍的动力是什么?

黄百鸣:第一部《开心鬼》才200万的成本,替公司赚了1100万。那个时候在香港买一个好的房子,才20多万,一部《开心鬼》的利润就能买50多套房子,太厉害了。当然《最佳拍档》也赚了1000多万,但《最佳拍档》成本要1000多万,这样算起来200万赚1000多万,跟1000多万赚1000多万比较,《开心鬼》就厉害多了,所以我们就继续拍下去了。第二年拍《开心鬼放暑假》,我们新换了一批小女生,跟第一部戏不同了,她们不但要演戏,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唱歌,出唱片。我还记得当时找了很多唱片公司都不愿意替她们出唱片,我们只好自己出。唱片还没有推出来的时候,我们宣传部的人拿给电台去听,结果我的宣传人员回来跟我说,电台的人听过后说可以叫黄老板省点钱,不要再做广告了。我听完很生气,我说你告诉这些电台的人,我这个唱片一定会大卖。结果我做了一个三个小女生站在一起的海报,非常靓丽。当时歌坛只有实力派,没有偶像派的,这三个小女生虽然唱不好,但是她们长得很漂亮,而且这些歌都很有卖点,结果这个唱片出来大卖。

Movie:您凭什么判断这个唱片可以大卖?

黄百鸣: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但是我有信心,我知道她们三个小女生唱歌不是很好,跟实力派没得比,但完全是一个新的包装,因为市场上没有这个东西。还有,我要吸引当时的小男生、小女生,他们觉得这三个小女孩很Q,海报拍得很漂亮。还有这部电影卖座,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就需要听他们的歌。1985年《开心校园》出来后,在香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轰动的不得了,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商场里做宣传,场面轰动到警察要把枪拔出来才可以,他们都说,这三个小女生比邓丽君来还更轰动。

Movie:其实导演都很怕重复自己以往的经典,您这种一再的重复,比如说今年叶伟信导演的《开心魔法》就是有《开心鬼》系列的前身在。

黄百鸣:其实《开心鬼》这个系列,一直有人叫我拍,我一直都不拍。后来太多人要求我再拍,所以跟叶伟信导演聊起来,他说好了,我们拍一个新的一部。没有鬼了,叫《开心魔法》。这个题材的东西比较少的人拍,拍学生的,校园的,一些有超能力的东西,好多年都没有人拍,但是美国片很多,都很成功,你看《哈利·波特》就是在学校里面有魔法。

Movie:你会想继续推它的系列吗?

黄百鸣:这是一定的,《开心魔法》可以说是《开心鬼》系列变出来的,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片种。我觉得现在要再拍《开心鬼》,不能像以前那样拍,要有新的概念。另外一个跟《开心鬼》系列相似之处就是我们这个电影也需要提拔一些新人。当年的《开心鬼》系列,每一部都捧出不同的女生,所以《开心魔法》里面我们也捧了一个17岁的女生当女一号。我希望《开心魔法》能成功,变成我新的一个系列开辟下去。

Movie:那我们再说说“喜事系列”吧,它与“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并称您的三大系列。从1992年《家有喜事》票房大卖之后,这个品牌电影连续19年经久不衰,是一件艰难的事,在华语影坛也是一种奇迹。您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

黄百鸣:其实喜事系列之前,我拍过一部《八星报喜》,它奠定了喜事系列的基础。为什么有这样的概念,因为之前每年的春节我们都拍《最佳拍档》,虽然非常的卖座,但是后来观众也看累了。我就想,观众要看一些不一定新,起码是这几年没看过的东西。等于我们去酒楼,天天给你吃鱼翅鲍鱼,吃多了你也吃累了,也要吃一吃青菜。1988年的时候,我就想来一个改变,香港跟大陆的贺岁概念不一样,香港地方小,年三十晚没有春节晚会,都去看电影,所有电影院都是满座的。我从小有一个感觉,过年就是看电影的日子,平时可能是一两个人看电影,而过年就是一家大小看电影。所以我就想要拍一部一家大小都能看的电影,所以拍了一部《八星报喜》。讲一个家庭三兄弟的爱情故事,3岁到80岁都可以看,没有飞天、没有动作,只有温馨、只有搞笑、开心,演三兄弟的是周润发、我、张学友,结果我们又一次打破了当时中外影片最高的票房记录。过了四年,也就是到1992年的时候,新艺城已经没有了,因为我的两个拍档觉得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所以退休了。而我则独立创立了东方电影公司。东方电影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家有喜事》,也是讲三兄弟的爱情故事,也是我编剧,但是三兄弟变成了我、张国荣、周星弛。其实整个故事结构和《八星报喜》一样,但内容不同。这部电影当时的票房是4890万,是我人生第五次打破了中外影片最高票房纪录。《家有喜事》之后,我的喜事系列也变了,1993年,我觉得可以变成古装,用这个概念我拍成了《花田喜事》,这也是一家大小能看得懂的电影,《花田喜事》又成为1993年全年的票房冠军,虽然没有打破票房记录,但也卖了3800万。我停了一段时间,到1997年,又找了周星驰继续拍。

Movie:听说是因为周星驰涨价,让喜事系列停了很长时间没法继续往下拍?

黄百鸣:周星驰这个时候是涨价了,但是这部电影也是全年冠军。周星弛不肯演了,是因为他自己当老板了,所以《喜事》系列一直停,停了很长的时间。但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完全因为周星驰,而是因为从90年代中开始,香港电影进入了黑暗的时期。这时候内地没完全开放,亚洲金融风暴也影响着我们,台湾的观众也慢慢不看香港电影,而且盗版很厉害,影响整个行业,香港电影从300部跌到50部,很多人都不做电影了,有的去了好莱坞,有的回大陆拍电视剧。坚守这个行业的,我是其中一个,我在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这个机会就是CEPA的出现。CEPA之后开始出现合拍片,所以我尝试搞合拍片,第一部合拍片我投资的是徐克的《七剑》,《七剑》在香港做了800万,但是在国内做了8000万,让我看到内地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Movie:《叶问》系列可说是您来内地后最获成功的影片,有否想过拍《叶问3》吗?

黄百鸣:暂时不会考虑拍《叶问3》了。因为这几年叶问题材太多了,大家需要让观众和市场好好消化一下这个题材。

Movie:可能内地因为电影工业的原因,还有电影观念的原因,很少拍系列电影。您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运作系列电影您有什么心得?

黄百鸣:要做系列,首先这部电影卖座才可以做系列,好莱坞的系列多的不得了,都是非常卖座的,其实我的概念也是从好莱坞来的,007年我小时候就看,到现在我这么大的年纪还看007,007都不知道换了多少主角,但是戏没有变,还有超人、蝙蝠侠等等太多了,都是系列,都很卖座,既然观众接受了,为什么你不继续拍系列,至少你不用伤脑筋去想另外的东西出来。除非你这个东西,观众看累了,那你就停一下,过几年再拍,加一些新概念,再推出来,观众还是接受。所以能够打出一个成功的品牌做系列,就是一个很赚钱的东西。

要当“喜剧之王”,观众必须爱看

Movie:现在许多人都称呼您为香港喜剧电影的“活化石”,这么多年您一直在拍喜剧,您为什么对喜剧这样情有独钟?

黄百鸣:第一,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包括香港电影最黑暗的时候我还是用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我觉得总有一天黑暗过去,所以我才一直坚持到现在。第二,我做电影之前,当时在香港还没有电影学院,唯一可以吸收经验的出处,就是演话剧,所以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演话剧。白天我去洋行工作,晚上和一大批朋友组了一个业余的话剧团体,叫青艺,排话剧。那时候我就喜欢演喜剧,也喜欢改编一些外国的喜剧,我改编的对象都是一些外国的喜剧大师,像莎士比亚、莫里哀、还有哥尔多尼、果戈理等等。我把他们的喜剧改编成广东话对白,从改编当中我真的学到很多写喜剧的技巧。因为那时候都是我自导自演,所以我会看观众的反映,如果他们没笑,第二场演出,我就会再改台词,直到他们笑了为止。所以这十年的话剧基础,让我收获很大,让我懂得了怎么去写喜剧,怎么去演喜剧。

Movie:内地有许多种不同的喜剧风格,您怎么总结您的?

黄百鸣:我想可能我是“黄百鸣”式吧。我的戏首先必须是一家大小能看的,然后还是开心娱乐性的,从头开心到尾的。然后,我的贺岁片香港味道比较浓一点。当然,我的戏还必须有大明星撑腰,都是当下最红的。

Movie:当年创造这种“群明星”阵容的时候,是否想到它最终成为了喜剧的一种流派?

黄百鸣:当年我用这么多明星是为了贺岁片,过年的电影,是为了让观众看到这么多大小明星,在电影里面给他们拜年。我觉得春节的电影就是热闹,需要很多明星在里面。但是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这么多明星的,比如《开心鬼》就不用,什么明星都不要,找一些从来没演过戏的小女生来演,也是成功呀,所以无所谓,看你拍什么电影。

Movie:《叶问》那么成功,为什么不坚持拍动作片,又想起回过头来拍喜剧呢?

黄百鸣:从动作片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我就觉得我应该要拍我最拿手的喜事片。而且,香港每一年的过年,所有电视台都重播我的老片《家有喜事》、《花田喜事》、《八星报喜》等等,老板、发行公司、观众都怀念。我记得有一次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认识我,说,黄先生,为什么你不拍喜剧了,你的《家有喜事》我看了一百遍。我觉得应该是回头再拍了,所以我2009年重拍《家有喜事2009》,这个时候已经请不来周星弛,我就重新组合,我、古天乐、吴君如,没想到又成为香港2009年全年的华语片票房冠军。看来香港人还是喜欢看喜剧。但我们现在拍电影不是只拍给香港看,我也希望香港的这些喜剧电影,能让大陆观众接受。结果《家有喜事2009》在大陆只卖了4000万,4000万当中可能有一半是南方的,尤其广东这边的。我想可能就是地区文化的差异,结果第二年我拍古装《花田喜事2010》,票房接近6500万,等于上座率超过50%,再过一年,就是今年年初的《最强喜事》,也是把甄志丹第一次找来演喜剧,接近1.8亿。所以,港味喜剧也是慢慢地让内地观众接受。

Movie:介意别人说您江郎才尽,依然是在老套的喜剧模式里找灵感,为了票房而票房吗?

黄百鸣:我有两类电影,一类可以找大明星来演,一类可以找一些从没演过戏的新人,两个模式都成功的,就看你怎么拍。

Movie:过了这么多年,您觉得这种喜剧风格还能顺应大众的需求吗?

黄百鸣: 我觉得风格是永恒的,而时尚的东西是根据时间在变,比如现在流行网络,我们的戏里也有网络交友。你身边在流行什么东西,你是知道的,你会想要把它编进这个戏里面去,这个是最重要。

Movie:那你不怕别人说你的喜剧不够高级?

黄百鸣:我觉得观众来看黄百鸣的戏就是要放开一切,反正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Movie:喜剧很难拍,观众很挑剔,您的优势来自哪儿?

黄百鸣:导演是喜剧的灵魂人物,有了好导演和好的剧本,也更需要演员。喜剧演员非常的缺少,香港你看没有多少能演喜剧的,除了周星驰。目前为止,香港最能演喜剧的都在我手里。

Movie:可有人说,香港的电影已经走到了没落阶段,尤其是喜剧。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您是什么感受?

黄百鸣:就是难过。这几年香港过年的时候,有时候有一些搞笑片,都不好笑,票房也不好,后来慢慢地连搞笑片也没有了。2007年过年的时候居然放了一个尔冬升的《门徒》。这种类型的电影怎么可以放在春节这么大吉大利的时间来呢?因为没有!以前那么多贺岁片大家争来争去,那么辉煌的年代,有个说法叫“两个周一个成”,就是周润发、周星驰、成龙都在抢这个贺岁档,后来为什么都跑掉了?!所以我决定,今后每一年都拍一部贺岁的喜剧,把我过去经典的拿回来再拍,当然我得重新包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但是风格是一样的,保留我以前的风格。

Movie:您觉得香港的喜剧和大陆的喜剧差异性在哪儿?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您看吗?

黄百鸣:我非常欣赏冯导的电影,他的《不见不散》在香港的发行还是我替他搞的。当时我就看到了他的才华,内地他是最厉害的一个拍喜剧的导演。我虽然也是拍贺岁片,但中间断档了七八年没拍喜剧,改去拍功夫片了。所以现在说起来,他应该比我更专家了,哈哈。

Movie:会不会有人说黄百鸣现在好像把香港味道丢掉了。

黄百鸣:现在我们拍的就是大中华电影,喜剧也是一样。能打破地域界限非常好,希望我的喜剧让所有的中国人看到,都会开开心心。包括马上上映的《开心魔法》,我们也希望做到这一点。

要当“造星之王”,必须火眼金睛

Movie:您在圈内是著名的点石成金,许多大牌明星都是从您手上发掘出来的,您对造星有何特别绝招吗?

黄百鸣:其实捧新人的信心,是因为多年经验的积累。第一是给演员一个机会,第二我们是真的很有信心把他们拍得很好。

Movie:我们知道您造星无数,可您自己曾说过最欣赏的还是张国荣,是因为他跟您合作时间最长还是因为他的表演才华?还有,我们很想知道您对张国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黄百鸣:我有写过专门纪念张国荣的

文章,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我有多么欣赏他(注:本刊后文有转载)。哥哥真是演什么像什么,从来没有架子,电影到外地宣传,周润发只带一个人,就是他老婆,张国荣什么人都不带。现在的大明星,助手、化妆、发型师、保镖通通要带,一个人带10个人,机票都是一大堆钱。唉,所以我经常都说,要是张国荣还在就好了,帮我省好多钱呢。

Movie: 虽然很多明星都把您当伯乐,可也有人把您当“仇人”。听说,80年代的时候成龙特别“恨”你们新艺城?

黄百鸣:当时成龙一直在拍民初的功夫片,可是被“新艺城”的创意逼着他开始拍时装片,比如《警察故事》等等。他每一年过年都在和我们对打,但是总是输给我们。他从12楼跳下来怎么受伤也好,我们弄几句笑话就把他说赢了,所以他“恨”我们啊。那个年代,一切都比较良性竞争,前些日子我碰到成龙,他表示很怀念那些日子,能促进他去做些好片子。

Movie: 新艺城时代您也挖掘了很多后来很有名的导演?像徐克、杜琪峰……

黄百鸣:还有很多很多,包括高志森、于仁泰,于仁泰。现在在好莱坞也很有名,甚至陈木胜,现在的叶伟信,很多你能数出的导演,当年都是新艺城的。当时很多人称新艺城是电影的“少林寺”,训练了很多高手出来,当时新艺城是以剧本为主,我们叫集体监制,其实是走好莱坞的制度,导演只是执行者。

Movie:可是听说您最器重的徒弟高志森“背叛”过您,有这么回事吗?

黄百鸣:高志森以前是新艺城的编剧,那时他才27岁,后来我找他拍《开心鬼》,第一部的片酬好像是6万,然后第二部涨了一些,8万,结果这个系列红得不得了,他马上也成为名导演。后来有一次公司聚会,他假装喝醉酒,跟我说‘我对不起你’,我就追问是什么事,他说他要去别的公司做,要离开新艺城。就这样,我当时的竞争对手德宝用100万的片酬挖走了他,留不住的,只能祝福他喽!

Movie: 您和徐克的关系可以追溯到80年代,你们合作了《最佳拍档》、《倩女幽魂》、《大三元》等名噪一时的作品,后来还有《七剑》,如何评价这位老朋友?

黄百鸣:徐克当时是吴宇森推荐给我们的,当时推荐徐克给我们,我们也是有点害怕的,因为徐克没有进新艺城之前也拍过几套戏叫好不叫座,同时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个很花钱的导演。后来他进来以后,第一部戏我们与他合作《鬼马智多星》,当时剧本也是由我写的,令徐克第一次拿金马奖最佳。之后徐克就一帆风顺。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徐克和我们就很合拍,大家都是差不多年纪,大家当时对电影都是有一种热诚,这种合作令徐克一路走向高峰。反而推荐他进来的吴宇森,那个时候就郁郁不得志,直至1986年,徐克监制《英雄本色》时把吴宇森叫回来做导演,吴宇森就这样一炮而红。我们当年是一起打拼过来的,我不信他信谁?所以当时他给我《七剑》的剧本,我没看,就决定投他这部戏。这个剧本我一直锁在抽屉里没看,因为我怕看了之后会不认同他的想法,索性由着他去拍,我信他!后来《七剑》在内地卖了8000万,这个票房在当年来说已经很不得了。但我也想过他这部片为什么有那么多争议,我觉得问题就在于他拍的太长了,原片是4个小时,最后剪成两个小时,很多情节只能被迫删掉,很可惜。他的这次尝试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一半一半吧!

Movie: 在《英雄本色》之前的周润发是票房毒药,他是怎么“咸鱼翻生”的?

黄百鸣:绝对是,当年周润发在电视很受欢迎,但是很奇怪,他拍的电影都不卖座,他第一套过千万的电影就是新艺城的《灵气逼人》,于仁泰导演,我和他一起合演。但当年他还是没有信心,拍完《灵气逼人》之后他又回到电视台,直至两年之后,新艺城再拍《英雄本色》,又找他演小马哥,其实演小马哥最初也不是找他,找过很多人,都排不到期,最后找到他,而且当时小马哥也不是主角,主角落在狄龙和张国荣身上。后来施南生说,当时签周润发做小马哥,连一部片酬都给不足,因为他不是主角,只是友情客串。但是周润发很聪明,他看到这部戏越拍越好,就跟导演说,你不要算片酬了,我任拍,所以就一路加他的戏码,到最后成了最受欢迎的角色。

Movie:你是怎么找到古天乐来演喜剧的?听说是张国荣推荐给您的?

黄百鸣:一半一半吧,我对看演员还是有一点准的。当年张国荣、周润发都是我们发掘出来的。当然找古天乐演喜剧,因为他是一个比较新鲜的面孔,平时大家看了太多他演的文艺片和警匪片,他演喜剧的效果就会出来,才会有他好的一面的。他也演过王晶的喜剧,但是和在我的电影里风格肯定是不一

样的,跟他自身过去也不同,比如说他演《家有喜事》,还是不够放,但是演《花田喜事》,就已经放开了。

Movie:除了古天乐,甄子丹是您近年来合作最多的演员,您投资的《叶问》捧红了他,现在您要再想找他拍戏,有问题吗?

黄百鸣:当时用甄子丹,是因为我要拍动作片,所以我需要一个真的懂得打的人,《七剑》之后我就一直和他合作,每部都很成功。我最初签甄子丹的时候,他也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会卖座,一直拍到《叶问》他才变成一剂灵药,很多人来抢他。当时我和甄子丹签了合约,一年一部动作片,拍了《龙虎门》、《七剑》、《导火线》,都是不同类型的,很难再有什么突破了。于是就想到可以拍人物,拍个一代宗师,就想到了叶问。《叶问》一下子就把他拍出来了。现在太多人找甄子丹拍戏了,我要找他拍戏当然没问题,但是要排队。

Movie:熊黛林和Angelababy是您近年造星最成功的两位女星,当初是怎么挑中她们的?

黄百鸣:《叶问》的时候,我为了保险,开始想用一些有名气的女演员,然后子桓(黄百鸣之子)就提醒我,为什么不试试看熊黛林。熊黛林在模特界很有名气,但是她没演过戏,不知道她能不能演?电影出来之前,很多人都在怀疑,为什么找一个模特来演这么重要的角色,结果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她演得很好,连叶问的儿子都觉得她演的很像他的妈妈。同样在《花田喜事》里,Angelababy这个角色,我出于保险,开始想的是阿SA,结果阿SA没档期,又是子桓提出用新人,他就提出Angelababy。把她约出来见面后,我就发现这个女孩子很活泼,很有喜剧细胞,我就和她多聊戏,结果拍起来很顺利。大家看完《花田喜事》,就会觉得她是一个明日之星。

Movie:您觉得现在的喜剧演员当中,比较看好谁,除了合作过的?

黄百鸣:现在没有什么新的喜剧演员了,好的都在我手上了。

Movie:从《龙虎门》到《叶问》,再到《花田喜事》《开心魔法》,您开始力推儿子黄子桓做编剧,并为他组建天马公司开戏,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黄子恒是您这几年造的最大一颗“新星”。

黄百鸣:这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其实我当初送他去加拿大,读的是经济,但他始终只对电影感兴趣,也许是小时候他一直看新艺城电影长大,然后又常常看到我在书房里面写剧本,潜移默化;他刚进东方电影做事的时候,没人敢用他,老板的儿子嘛,不知道怎么用……后来他就自己拿着摄像机,去为电影制作花絮,自己拍自己剪,学习到很多;《龙虎门》是第一次用他写的剧本,还是有很多问题的,现在已经好很多!天马电影是为了子桓开的,初期我会帮他开山劈石,我希望他青出于蓝。我会一直拍,不会退休的,不过,等有一天子桓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或许我会考虑这个问题。

Movie:编剧、演员、导演、监制、老板等一系列与电影有关的身份,您现在最享受的是哪个?

黄百鸣: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感觉,最享受的当然是做演员了,没压力,不用考虑那么多,还有很多人来照顾你。这个影片卖钱了,所有的影迷叫你的名字,获得的满足感很大。编剧就默默无闻的,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零变成画面。导演是最威风的,在现场做指挥。当监制、老板,是我做的最多的,也是最辛苦、最担心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你要开拍什么电影,就要从监制开始,成不成功、能卖多少钱、拍多少钱、用什么演员……这些都是要从监制的角度去判断。

Movie:最后再向我们的读者们推荐一下您的新片《开心魔法》吧。

黄百鸣:《电影》杂志的读者们,《开心魔法》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首先有我,有我就开心,我不再演鬼了,我演康新贵教授。还有《叶问》最强的班底拍这部戏,他们来拍这个戏,我觉得它比《叶问》更好,当然里面有很多帅哥参加演出,古天乐、吴尊、吴京,还有来自日本的最受欢迎的魔术师演出,在里面有一场非常厉害的魔术,还有精彩的魔法等着你们看。记住,《开心魔法》12月1日上映。

猜你喜欢

叶问喜剧香港
“初创”杯喜剧大赛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杯具们的喜剧
《叶问4》杀青
爆笑喜剧
香港ifc商场
香港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