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伟 十年银坛苦斗人
2011-06-03牛春燕
文/牛春燕
黎君民伟,1893年农历八月十六生于日本,6岁回到香港。在1994年香港第13届电影金像奖上,一尊“最高致意奖”颁给早已故去的黎民伟,颁奖词曰:“香港电影拓荒者,缔造历史第一人”。然而说起黎民伟,反不如自家孙女黎姿出名,因其为人低调,很少对子女提及自己的事绩。倒是近年来学界的一番研究成果,让低调谦逊的他逐渐为人所知,最常被人提及的便是“香港电影之父”、“中国纪录电影之父”之名。他喊出了“电影救国”的梦想,孙中山先生为他提下“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他60年的生命旅程中,电影是他不变的追求,革命是他与时代共同谱下的华彩。这也是本期将其作为封面的首要原因——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一位历经风云的电影传奇人。资深电影史研究者杜云之在《中国电影史》中曾指出:“黎民伟是第一位参加电影工作的革命党人,华南电影界的革命先导。”
他醉心光影,编写演出《庄子试妻》,成为香港第一套原创故事片。妻子严珊珊也因此片成为中国影坛第一位女演员;
他委身革命,加入同盟会,立志用电影救国;
他冒着炮火,跟随国父孙中山北伐,摄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他散尽家财,监制多部经典作品,孕育出阮玲玉、费穆、吴楚帆等一代精英;
他不屈不挠,对电影锲而不舍的梦想和坚持,终成为中国电影巨人。
不仅如此,他经历过不同的电影制作方式和阶段——少年时代拍摄实验电影,青年时代搞独立自制电影、新闻摄影,壮年时主持上海最有规模的民新、联华公司;他能编、导、演、制,精通摄影,并且能兼顾其他技术部门,包括冲印,晚年仍努力引入最新“格马”冲片技术,使香港脱离人手冲片的时代;他还与戏院发行商罗明佑合作,强强联合,促成了联华的诞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最辉煌的时代,他们把产、供、销一体化,这种电影实体成了当时中国电影业的托拉斯。
“黎民伟的生命跨越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见证或参与过国民革命、北伐、抗日、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出生、英殖香港受教育成长,从无到有始创戏剧电影,再从小到大在香港、内地开拓电影事业。从十七八岁起,他致力于以戏剧推动革命、启发民智,二十岁初涉电影,自学多年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拍制纪录片。为此理想而创立民新、联华,制作大量的剧情片,十数年间倾心竭力,并和妻儿全身投入,不惜散尽家财。抗战初起在上海烽火中拍摄新闻片,此后八年为避战乱而颠沛流离,在后方从事文化救国宣传。贫困不改其积极乐观,教儿育女,亲友爱人。抗战胜利后重返穗港,身无长物仍孜孜从事中国电影的重建。五十五岁后身患重疾,仍为电影技术的改进恪尽厥职,又不忘为电影文物历史的保存做出贡献,病中依然积极筹划剧本、为筹建影院奔走。对儿女谆谆善诱之余又让他们做出升学的抉择,为国为家为人可谓任劳任怨,直至最后一口气亦不失不忘。” 这是香港资深电影文化学者罗卡为《黎民伟评传》所作的《序》中对黎民伟一生的概括。
“黎民伟是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去办电影,但绝不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区区百字,可以勾勒出一生,却不能描摹传奇。为人同于治史,本应严谨并公证,然而于人,总有一份感情牵涉其中。在追寻黎民伟的革命脚步中,随着资料的聚集,故事的更迭,眼前展现的人物也脱离了黑白文字的局限。爱之深者,愿为他带上桂冠,责之切者,则声声质疑。然而现实是,在为革命奔走为电影疏财之外,黎民伟也不过是一个丈夫、父亲、一个庞大电影家族的代表,甚至他还是个并不成功的电影经营者和一个电影技术狂人。特别是他于民新、联华两家电影公司的衰落,更凸显了他在“先驱”之外的局限。这一点,民新时期曾为黎民伟拍摄过电影的欧阳予倩在他的《电影半路出家记》中说得恳切,“黎民伟一直把电影当做他的终身事业,可是他的兴趣专在技术方面,对暗房工作埋头钻研,作为一个制片事业的领导者却不够条件。”黎民伟之子黎锡先生也认同某些研究电影史的学者分析“黎民伟是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去办电影,但绝不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骨感让黎民伟不仅留下了丰功伟绩,更留下了诸多遗憾,这一点在他生前已多有阐述,所以才有了那一篇《失败者之言——中国电影摇篮时代之保姆》。
然而黎民伟的一生是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电影家的一生,是一个进步的、有使命感的爱国者的一生。他一生致力于电影,可以说实为电影生,为电影死,寄托着他全部的生活乐趣和人生理想。他既是一位不断开拓的电影事业家,又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电影艺术家。在“电影救国”的思想下,执着于开拓发展的同时,还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抗战期间,黎民伟在桂林时,好友田汉以诗相赠,其中一句:“十年银坛苦斗人”,一个“苦”,一个“斗”,让后人看到了黎民伟的艰苦的电影人生。
黎民伟是名副其实的全才电影人。他能编、导、演、制,精通摄影,并且能兼顾其他技术部门,包括冲印;晚年仍努力引入最新格玛冲洗技术,使香港脱离人手冲片的时代。他对性别与男女权利的取态也相当先进;率先扮演女性角色,鼓励妻子和他同台演出,让妻子身兼主妇、母亲、演员、革命党人的多重身份,在当时女权与女性地位远低于男性的历史条件下,他对女性的态度是比较开明先进。
黎民伟的生命比电影更广大,他素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的《黎民伟日记》日后也成了后人的研究资料。他不仅有每年的小日记,还把重要的事项誊抄岛一个厚本子上,被家人称为“大日记”。在大日记的开头几页除了写他自己的履历、家中各人的生日等等,还特别标记“民伟一生应注意”的事项,共有三点:
一、 以投机而兴亦因此而败,大虑。因财以促其寿命;
二、 施恩莫望报五字,自是解除一切烦累;
三、 切忌登政治舞台及走军界。
这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抗战时期,黎氏家族避走桂林,田汉写诗相赠,其中一句“卅年银幕苦斗人”亦可看做是旁人对他践行的肯定。
黎民伟晚年时总结自己的一生,言称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中国电影摇篮时代之保姆”。他走过的道路充满艰难困苦,而他创立的业绩光照史册。他的电影生涯,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前半个世纪的历史足迹。他的身上,既体现了电影先驱们开拓进取的共同品格,又显示出他正直坚定的独特个性。
黎民伟从事电影,长路漫漫走的太近憔悴。近40年的电影人生,他希望过、奋斗过,也部分到达过,但依然发出了作为一个“失败者”的自嘲。他在里面失败之回顾中写道:
香港民新影片公司,因维持而至将私产四十余万元拍卖。
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因维持乃将广州东山房产揭款二万元。
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因一·二八事变,再以东山房产押款二万元以维持。
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因八·一三事变,因维持至影响霞飞路私产拍卖。
香港启明影业公司制片场因港事变而被毁,个人三十年心血损失,还要维持四十余职工生活。
1953年10月,黎民伟病逝香港,仅留下现金22元和价值港币6200元的财产。由当时电影翘楚组成的黎民伟治丧委员会成员包括:吴楚帆、关文清、朱石麟、李应生、卜万苍、马徐维邦、金擎宇、朱旭华、郑用之、谢益之、赵树。他们尊崇黎氏为“国片之父”,乃因黎氏身为革命先驱,一生对电影的无私奉献及其风度人格。
笔者素来以为,写人不可以偏盖全,拘囿于本期的主题,才有了上文对于黎氏一生的简短述要,这其中必有疏漏。而做黎民伟,是基于香港、内地研究者们历年来的研究成果,既为研究,也便有论见的不同,我们多采用大众说法。因此两者,后文若有不妥之处,欢迎勘误。此专题成文特别参考了黎民伟之子黎锡先生,并及罗卡、陈野、郦苏元、司徒兆登等诸位学者已公开发表诸多评论传述,《黎民伟日记》,凤群所著《黎民伟评传》,特别是黄式宪老师提供的《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黎民伟》。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