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分析及2011年预测
2011-06-02孙广彬
孙广彬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工产品分会,北京 100062)
0 引言
电机制造业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发展史的传统产业。电机制造行业中生产的旋转电机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电机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共计出口电动机27亿台,较上年同比减少24.38%;出口金额为41亿美元,同比减少21.19%。随着世界各国经济逐步复苏,2010年1—8月份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出口额和出口量分别比同期增长了42.49%和38.18%,平均单价也增长了3.12%(见表1、2)。
表1 2007~2009年我国电动机出口情况
表2 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情况
1 我国电动机出口市场和形态的细分
(1)我国电动机出口90%的市场份额依旧被亚洲、北美和欧洲包揽。
从表3可看出,拉丁美洲、非洲市场的平均出口单价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亚洲(特别是东盟市场)出口单价也有一定增长,而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市场平均单价同比回落较大。
表3 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主要市场统计
(2)我国电动机主要的出口市场涉及的国家及地区有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和泰国,出口总额已达全球出口的60%。
2010年1—8月份,我国对伊朗、巴西、德国市场出口量增速较快,对德国市场出口量增长了137%。但美国、意大利、德国市场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见表4)。
表4 2010年1—8月国内电动机出口主要国别、地区市场统计
(3)三资企业、民营和集体企业出口占比稳步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占比下滑明显。
目前,我国电动机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除三资企业外,多数为股份制企业,而且小型企业较多,大中型企业较少。三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是电机出口龙头,实现了主要指标的同步增长,合资企业出口增长也很快,但平均单价继续下滑。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交流电动机出口占比不断下滑。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行业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各类性质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增速已经跃居第一位,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平分秋色。
2010年1—8月份电机出口一般贸易出口额增长了43.63%,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了40.43%(见表5)。
表5 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贸易方式统计
(5)我国各省出口差距较大。表6为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主要省市统计。
表6 2010年1—8月份我国电动机出口主要省市统计
2 我国电动机出口行业呈现的特点
2010年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是最复杂的一年。面临国内密集出台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涨价,以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重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一系列挑战,外部经济形势对出口的影响日益显现,上述政策因素均加剧电动机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
2010年随着能效规定的实施,我国电动机出口呈现以下新特点:
(1)2010年中小电机行业遭遇全新的挑战。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今年我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部分造成电机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②物流成本上涨。据电机主营企业反映,由于油价上涨、高速公路收费更加严格、人工成本增长等原因,今年我国内陆运费和海运费同比大幅增长。③由于一些国际认证机构更改收费标准,部分企业认证测试费用也有所上升。④工厂人工成本增长。⑤不少以出口为赢利的中小电机企业担心出口退税税率下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为小电机企业劳动密集而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市场风险的承受力非常脆弱。
(2)微特电机的发展面临由“大”到“强”的产业转变。我国已成为微特电机生产和出口大国,同时也看到,我国民营微特电机生产公司规模普遍还不大,而海外著名微特电机生产大公司都是上市公司。现在已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团队和营销能力,提高装备水平,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规模大生产。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有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因此,我国微特电机行业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由“大”到“强”的产业转变。
3 电机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2008、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工业领域大幅减产,实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电机行业也随之衰退,2010年属于出口恢复性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电机企业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加强同各方合作。各电机生产企业应通过加大与国际行业“老大”、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步伐,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这种产品创新,提高技术技能的方法无疑是抗衡危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保持自身的实力,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出口的电机产品中,有相当一批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特别是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基本不生产。应围绕节能环保这条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降低能耗,规范企业管理,挖掘自身优势,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电机是工业的主要动力源,对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更大。可以在电机原有的欧美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中南美、非洲、中东等多个新兴市场,有效降低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将报价周期缩短,规避原材料上涨及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4)树立信心,蓄势待发。电机行业应树立迎难而上、共渡难关的勇气和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产业的优势。电机产业在质量、品牌、人才、规模和产品多样性、科技附加值、综合竞争力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提升,这为产业防抗各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心还源自电机产品“工业味精”的特性。以普通汽车为例,一辆汽车中,就有雨刮电机、开窗电机、发电机、倒车镜电机、天窗电机等20多台电机,最高档的汽车更多达180余台电机。作为工业基础元件的电机,注定了产品的广泛市场和前景。应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危机,化危为机,赢得未来。
4 对2011年电动机出口行业提出的建议
2011年扩大交流电动机出口需从三方面入手。
(1)必须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步伐。国内企业生产一代交流电动机产品的生命周期过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迅速提高高效交流电动机的生产水平和产量。欧盟将很快效法美国对进口交流电动机设置“高效”技术壁垒,其他一些国家也将纷纷跟进,以保护其国内的同类企业。我国如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该变化,将有大批企业陷入被动。
(2)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到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上来。2011年结合对电动机出口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维护守法经营企业的权益,引导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高效交流电动机上下功夫,使交流电动机的出口保持持续、健康和高速的发展。
(3)2011年继续加强电机出口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引导电动机出口企业把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名牌、品牌等技术方面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但要会做国际贸易,更要善于做国际贸易,遵守国际贸易的基本游戏规则。
5 2011年我国电动机出口增长预计
2011年我国电动机出口预计增长15%。目前,电机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得不承受的阵痛。但更应看到,正是这一系列洗礼,使得低价竞争时代一去不复返,出口环境会越来越好,这也成为电机行业近年来仍保持较高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个大方向不会轻易改变,特别是电机行业符合劳动密集型这一特征,因此不像服装行业及鞋业等,由于产业链过于简单,最早进入中国投资也最先开始被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生产。国际金融风暴下,国外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会加快在中国贴牌生产或将采购转移到中国的步伐。中国仍会成为外国公司投资或采购电机的首选,而且国外许多终端产品的生产也会转移到中国,这些转移到中国制造的设备所配套的电机也需本地化。由于目前中国国内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尚有差距,导致这些设备配套电机本地化的水平较低,但这预示着中国电机行业的发展空间和远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电机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挤压,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于无形资产建设,加大在技术创新、产品和工业研发、市场开拓、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依靠节能减排来降低成本,消化部分涨价因素。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行业、企业一定能够抓住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进一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实现电机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1]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G].2006.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