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U型槽宽频微带天线
2011-06-01李鹤言
李鹤言,李 萍
(1.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西安 710086;2.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 710086)
由于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剖面低、重量轻、易馈电以及易与载体共形安装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通讯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微带天线是一种谐振式天线,高Q特性决定了其带宽较窄。针对扩展微带天线的频带问题,已经有很多设计方法,如增加寄生单元、增加匹配网络、缝隙耦合馈电、采用多层结构等。文中利用加载U型槽的方法产生新的谐振点,从而达到增加微带天线带宽的目的。
1 天线结构设计
天线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该天线为单层矩形结构,因此保证了天线的低剖面性,且在实际应用中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介质层尺寸为L×W,厚度为h,相对介电常数为εr;沿天线纵轴方向加载两对称U型槽,横向槽长度为lf,竖向槽长度为wf,槽宽度为d。
设计通过辐射板上加载两U型槽,增加了电流路径,在边缘处产生反向电流激励,从而产生新的谐振点,当新的谐振频率与原谐振频率很接近时,微带天线的带宽便得到展宽。同时,基板厚度h和介电常数εr均对微带天线的带宽有影响。h越大,频带越宽,但厚度加大使得天线尺寸增大,破坏天线的低剖面,且会引起表面波的明显激励。εr与天线的尺寸成反比且其越高天线的带宽越窄。因此,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基板介电常数与厚度。为便于天线组阵时功率的平均分配,采用一分二功分器结构,枝节参数利用TXline软件计算得出。
2 天线仿真分析
以图1的天线结构为基础,采用介电常数εr=2.94的介质材料,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在13.5 GHz的天线,并使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 13.0进行仿真分析。
图1 天线结构图
该天线可以产生两个谐振点,由于U型槽对微带天线频率的谐振点和带宽有很大影响,在此重点讨论U型槽不同参数对天线的影响。因为不希望多余的谐振点产生,故文中将两个U型槽的横向长度与竖向长度设为一样。为研究方便,设定其他的参数为定值,分别改变lf、wf及d的值以考察其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当增加U型槽横向长度lf和竖向长度wf时,电流路径增加,谐振点位置随之变化,高、低频谐振点均向低频移动,且高频谐振点移动速度较快,如图2和图3所示。U型槽宽度d对低频谐振点带宽影响不大,只是发生了轻微的偏移,高频谐振点向低频移动,如图4所示。
优化U型槽各参数后,继而研究改变U型槽与贴片的相对位置以及在地板上的位置对天线各参数的影响。仿真得知,当介质板厚度h从1.316~1.716 mm以步进0.1 mm变化时,天线回波损耗较为明显,最大增益变化不大,天线在谐振点12.83 GHz及15.06 GHz的阻抗带宽与增益变化如表2所示。而两U型槽间距a以中心波长λ=21.4 mm为参考点左右各1 mm范围内变化时,天线回波损耗和最大增益几乎不变。
表1 天线参数取值
表2 不同h值天线参数变化
通过仿真分析,调节各参数使两谐振点最优组合,得到S11性能最好的结果,优化后天线参数设计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微带天线的窄频带特性限制了微带天线的大范围使用,文中通过Ansoft HFSS 13.0软件建立天线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在天线辐射板上加开对称U型槽的优化方法,明显改善了天线的电性能参数。
[1]WUIGAND S,GRUG H H,PAN K H,et al.Analysis and design of broad-band single-layer rectangular u-slot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s[J].IEEE Trans.on Antennas Propagate.2003,51(3):457 -468.
[2]JANG Y W.Experimental study of a broadband U -slot triangular patch antenna[J].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002,34(5):325 -327.
[3]车仁信,纪颖,刘广生.一种U型宽带微带天线的设计与研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1):54-57.
[4]TONG K F,WONG T P.Circularly polarized U -slot antenna[J].IEEE Trans.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2007,55(8):2382-2385.
[5]焦永昌,潘雪明,王泽美,等.一种双开H形槽的新型宽频微带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05(5):626-659.
[6]董芸,张杰,李春晓,等.宽带U型槽矩形贴片微带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08,24(4):41 -44.
[7]张中雷,张任.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91-92.
[8]赵兰,廖斌.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研制[J].材料导报,2007,21(11):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