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
2011-06-01黄宇清彭利芬洪梅华
郑 茜 ,黄宇清 ,彭利芬 ,洪梅华
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医院内一科,广东佛山 528000;2.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江西井冈山 343000;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广州 51065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临床多见的肠道代谢紊乱病,频繁发作的腹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IBS常伴随便秘等内分泌异常状况,极易引发肥胖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多项危险因素。IBS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起病原因尚未得到业内学者的一致认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NAFLD是和肝脏代谢异常相关的慢性病,与胰岛素抵抗、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关联,这和IBS的发病有相似之处。目前,关于IBS和NAFLD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调查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居民,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综合探讨IBS和NAFLD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年龄18~89岁,平均38岁;女111例,年龄17~93岁,平均39岁。所有对象均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并在全项体检结果基础上筛选出NAFLD合并IBS组患者25例,单纯NAFLD或IBS组患者36例,非NAFLD或IBS的居民139例。全部研究对象于体检前7 d内均未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且行超声、血尿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和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NAFLD的确诊依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判断标准[2],出现无法确诊时依照美国胃肠病学会NAFLD的诊断标准执行。B超检查结果判断以肝脏区域内光点反射变强、肝脏后区回声减弱、血管走向不明、门脉血管壁显示模糊和肝脏体积变大为主要诊断依据。IBS的确诊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认为3个月内持续频发腹痛或不适、腹痛症状连续3 d反复发作、排便频率异常或排出物性状变化等为筛选条件,确定IBS患者。同时出现NAFLD和IBS典型症状者为NAFLD合并IBS组患者。
1.3 方法
详细询问调查对象的既往病史,记录患者的临床合并症;由身高、体重测量结果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测定空腹12 h后静脉血糖、血脂含量;应用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first sensation volume,FSV)、排便时阈值(defecating sensation volume,DSV)、 排便窘迫时阈值 (maximum tolerable volume,MTV)和最大容量时的感觉阈值 (painful sensation volume,PSV)。其中FSV代表研究对象直肠扩张时测得的最小注气量,DSV代表患者初次有便意时的注气量,MTV代表患者便意不可控制时的注气量,PSV代表因注气而引起患者痛感时的注气量。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成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FLD合并IBS组和单纯NAFLD或IB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AFLD合并IBS组患者25例(检出率为12.50%),单纯NAFLD或IBS组患者36例(检出率为18.00%)。NAFLD合并IBS组中并发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均较单纯NAFLD或IBS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NAFLD相关因素与IBS的相关性
NAFLD相关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三酰甘油含量(TG)、总胆固醇量(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各种相关因素中血清TG与NAFLD发病密切相关,而当NAFLD合并IBS后,血脂异常情况加剧,增加了疾病的危险因素。NAFLD相关因素与IBS的相关性见表2,由表2可看出,NAFLD 组合并 IBS组 BMI、TG、TC、LDL-C 和 FBG 含量均比单纯NAFLD或IBS组高,而HDL-C含量则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NAFLD合并IBS组和单纯NAFLD或IB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表2 NAFLD相关因素与IBS的相关性(x±s)
2.3 NAFLD对IBS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胃肠动力的检测包括FSV、DSV、MTV和PSV。NAFLD对IBS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NAFLD合并IBS组后患者胃肠容量感觉阈值均较单纯NAFLD或IBS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合并NAFLD后IBS组胃肠感觉阈值明显下降。
表3 NAFLD对IBS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x±s)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模式的转变,IBS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0%左右。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个人体质(如遗传、感染、炎症和心理变化等)关系密切,但IBS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3]。NAFLD也因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三酰甘油含量(TG)、总胆固醇量(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LDL-C)和空腹血糖 (FBG)是NAFLD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通过比较NAFLD相关因素同IB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混合两种疾病后,血脂异常情况加剧,增加了疾病的危险性。NAFLD组合并IBS组BMI、TG、TC、LDL-C和 FBG含量均比单纯NAFLD或IBS组高,而HDL-C含量则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NAFLD组合并代谢综合征后患者血脂代谢明显异常、肥胖超重现象增多,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增大[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以上均说明IBS与NAFLD在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IBS具有典型的腹部不适症状,多种因素导致的IBS常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致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加重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NAFLD也是目前人群中高发的肝代谢紊乱疾病。相关文献表明,NAFLD是脂肪肝的常见类型,常伴随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5]。本研究结果表明IBS合并NAFLD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仅存在一种疾病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混合两种疾病后加重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给患者增加更多痛苦;NAFLD与IBS合并后并发症加重,也说明二者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NAFLD合并IBS组后患者胃肠容量感觉阈值均较单纯NAFLD或IBS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合并NAFLD后IBS组胃肠感觉阈值明显下降,混合两种疾病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胃肠功能应激性的变化,导致受刺激的阈值降低,因而病情加重。
因此,IBS和NAFLD的共同作用不仅能引起代谢功能高度异常,还会加速炎症引发人体病理生理改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积极给予恰当的减重方案,帮助患者减肥、减脂,同时配合药物降血脂血糖等措施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关注和重视IBS和NAFLD,积极锻炼身体、克服不良情绪、规范生活习惯,能够帮助患者纠正血脂、血糖异常程度,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促进身体康复[6]。
[1]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78-28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5):164-166.
[3]张丹,郑岳,夏志伟.秦皇岛市城近郊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山东医药,2008,48(14):87-88.
[4]熊理守,陈曼湖,王伟岸,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5):356-359.
[5]王深皓,董蕾,罗金燕,等.41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1):1130-1132.
[6]姒健敏,陈淑洁,孙蕾民.浙江省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