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防控与疫苗制备要点

2011-05-31李新华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猪病猪只猪群

李新华

(杭州荐量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8)

中国现阶段养殖条件下疫病防控核心:均匀有效抗体

●免疫是畜禽产生均匀有效抗体的核心

●环境是保证畜禽均匀有效抗体的基础

●监测是检验畜禽均匀有效抗体的手段

●药物是畜禽维持均匀有效抗体的保障

一、当前猪病防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集约化养殖场在建设时偷工减料,造成小环境恶化;规模化养殖场在环境处理上不投钱,造成大环境污染;需求专家的技术服务却不愿付费,专家只好站在付费人的角度说话;玉米霉变的程度大为提高,造成免疫抑制;兽药企业的保健方案是假定猪只处在隐性感染威胁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时绝大多数不清楚隐性感染源,使用频率高和剂量大,猪只长期处在药物的毒害中;高铜、高锌、瘦肉精、促生长剂等严重损害猪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打不完的针,消不完的毒。

当前很多养殖户把药物当作“救命稻草”,而忽视了营养、环境、管理才是养猪的基础,精力过多地放在了药物的预防保健上,形成药物滥用。主要表现在对以下两种疾病的盲目治疗。

1.仔猪腹泻。仔猪腹泻是养猪业中的一大难题,寒冷、潮湿、卫生状况与奶水质量,是哺乳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掌握好温度能减少腹泻的发生。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营养和饲料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猪场的一种顽疾,一年四季都发生而且是全群发病。恶劣的空气和强烈的温度变化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外部因素。

实际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没有细菌或只有细菌而没有病毒的猪病也几乎不存在。猪病越来越复杂,以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为原发病的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已成为目前猪病的普遍现象。

二、我国猪瘟感染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地区为猪瘟疫区,传染源处处存在。猪瘟病毒毒力与猪瘟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染强毒力猪瘟病毒的猪只,猪瘟症状明显,通常在1~2周内致发病猪死亡;猪瘟是养猪生产的第一杀手,近60%的病死猪与之有关。猪瘟的混合感染和非典型化严重威胁养猪生产的安全,要采取科学的办法净化猪群,减轻感染压力以加强免疫效果,同时还应保证免疫密度,切实提高整个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

低毒力毒株主要引起仔猪的先天性感染,并有缓慢传遍猪群的倾向;低毒力株感染猪只多数呈无症状、非典型和慢性猪瘟的比例高,而不易被发现;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时通常无症状,常产生外观健康的仔猪或弱仔,可在数周或数月内不被发觉地大量排毒。

三、猪瘟难以控制的原因

1.我国养殖业正处于传统的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互相交迭和并存的时期,养殖模式的多样化给猪瘟的预防带来了一些新的疑难。

2.猪瘟的防疫多年来都采取了高密度注射或重复注射的免疫方法,猪群中易感猪只少了,猪瘟多呈散发,要对广泛存在的传染源引起高度重视。

3.母猪带毒造成仔猪垂直感染,是猪瘟防控的又一大难题,出生前感染猪瘟的仔猪,大都不能建立起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保持持续感染,这种猪能存活很长的时间,最可怕的是这种猪还不断排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4.慢性猪瘟是一种病程至少30 d的致死性疾病,病猪病程缓慢迁延,常常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而临床表现又无猪瘟的显著特征,易造成误诊。

5.疫苗由政府采购供应,由于不准收费,有些一线兽医人员服务就不到位。有的随便找一个塑料袋装上疫苗往下送完就了事,这样做很不符合要求。

6.猪瘟疫苗保存温度要求较高(-15℃)。单位所购设备性能达不到要求,加上长期不除霜,苗温都在-10℃以上,时间一久就影响效价。

7.免疫操作不规范,在对疫苗质量求全责备之外,应重视免疫操作质量。

四、母猪的净化

坚持抗体监测和淘汰带毒母猪的净化措施。猪群中不显症状的带毒母猪,长期排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它通过胎盘垂直传递,造成仔猪生前感染。也可以水平传播使被感染猪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保证猪群健康最有效的办法是坚持抗体监测,以鉴别和淘汰带毒母猪。猪瘟抗体检测方法很多,如间接血凝试验等,血凝价在5Log2以上为合格。对经多次免疫,抗体水平仍不上来的种猪,就要及时淘汰处理。

五、我国猪瘟弱毒疫苗研发史

1945年,分离到湖北石门系猪瘟强毒;1954年,石门系猪瘟强毒在家兔身上连续传代培育出猪瘟兔化弱毒株(延用至今);1955年,成功研制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用兔化弱毒株接种健康兔,取脾脏、淋巴结制成湿苗);1958年,由湿疫苗改进为冻干疫苗(脾淋苗);1965年,用兔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接种后36~40 h乳兔在低温下冻死取含毒组织(兔化组织苗);1975年,新生仔猪肾细胞兔化弱毒细胞苗;1984年,新生小牛睾丸细胞苗、山羊肾细胞苗、牛体反应苗;2008年,传代细胞系猪瘟活疫苗。

六、兔毒的稳定性和对猪的安全性

猪瘟病毒由于长期连续通过兔体传代而明显减弱其对猪的毒力。就减弱过程来说,是随通过兔体传代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在实验过程中,67代以前,接种易感猪及哺乳猪仍有死亡,到91~165代时,接种仔猪死亡率降低,到214代以后,对任何日龄的仔猪都安全。据统计,免疫注射接种猪的反应率不到1%,死亡率不到0.1%。现规程规定基础种子代次478~490代。

七、疫苗生产关键点控制及免疫事项

1.种毒制备。精选兔源,确保热反应,脾脏种毒。

2.生产用兔应激控制。饲养健康优质兔(感染病毒病后体液中干扰素含量、兔瘟抗体的影响等),运输应激控制(电解多维等)。确保95%以上热反应、脾肿。生产用兔原始测温,耳窝电极电子测温,红外扫描剔除无热反应兔。分析原因,精选兔源。

3.脾脏采集。采集时冰袋低温保存,冻存及时冻干(一周内)。

4.抗原纯化降低过敏风险、冻干保护剂。猪瘟免疫观点母猪抗体水平提高并保持整齐度(每年三次);母源抗体可以持续至42日龄;仔猪首免40~45日龄,60日龄二免;对现约有半数较高母源抗体20~25日龄猪,免疫后无应答现象,缺乏足够认识;免疫程序要考虑三方面:监测、风险分析、副反应考虑;对无抗体与低抗体母猪,逐头再免,3~4周后如仍不合格母猪,应淘汰。

八、过敏反应的预防

1.在注射疫苗过程中,应携带肾上腺素注射液及专用注射器具,随时准备急救。在注射疫苗之后,尤其是30 s内,随时注意猪的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抢救。

2.在使用疫苗时,最好先注射少量猪,观察30 min无异常,再全群免疫。使用猪瘟组织苗时,应按规定剂量使用,不可任意加大。

3.免疫注射时应昼避免强行捕捉、大声呼叫及操作粗暴而引起的应激,还应避开炎热和严寒的时间段,如夏季的12:00~15:00及冬季的凌晨。

九、关于“超前免疫”

出生就接触猪瘟抗原容易诱导耐受,免疫系统没有完全成熟,疫苗不一定能激发完全保护;零时免疫有难度,接种持续时间长,易导致稀释的疫苗效价受影响。弱毒被递呈细胞处理并传递给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大约需要2 h,免疫能力不完全是抗体效价,主要看机体对病原的敏感性,一般养殖场往往在超免后2 h才供应初乳,而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多种抗体与蛋白,从而影响其对其它疾病的抵抗,所以不提倡。

十、疫苗作用的正确评价

虽然疫苗对某些疾病特别是病因相对单一的急性传染病的控制起重要作用,可以降低发病率,但是单靠疫苗决不能控制,更不能消灭任何传染病。在综合性防制措施下充分发挥疫苗作用: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特别是生物安全方法防止强毒进入畜群或减少强毒的污染量。

猜你喜欢

猪病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