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理过程”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与复习对策

2011-05-31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321004

地理教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三角洲考查过程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21004)

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311800) 王迪江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①认识有限时段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作为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这是“地理过程”研究的最高层次,也是地理学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集中体现;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和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1]。

一、高中地理中与地理过程相关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学习地理,重在掌握基本的地理过程和模式。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地理过程的知识点要求,结合高考地理复习要求,可大致归纳出以下基本地理过程所包含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⑴地球运动规律

⑵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⑶内外力作用下的海陆地貌演变过程

⑷大气受热过程

⑸大气运动过程

⑹天气变化过程和气候形成过程

⑺水循环过程

⑻洋流的形成过程

⑼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⑽人口增长与迁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⑾区域产业活动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⑿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⒀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形成原因

⒁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其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⒂以某生态破坏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⒃以某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从《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来看,地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原理与规律渗透在四大考核目标中,特别在更高水平层次的要求中。如要求考生能“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等,并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这说明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将地理过程的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使自己具备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2]。

二、高考地理中关于地理过程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1.注重对地理过程自身的基本原理规律考查

这类试题考查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单一,题目提供的信息一般比较直接,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生需要对地理过程有基本掌握,并结合题目信息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理过程在试题中体现的方式。

例1:(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8~9题)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4回答。

8.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

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图4 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

9.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分析】城市化过程及其问题是基本的地理过程,也是地理主干知识之一,题目通过展示东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目前的表象特征,要求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来判断东京城市化水平。解题过程中只要抓住城市化过程及特点问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东京是大都市带的核心,周边出现千叶、群马等多个卫星城等信息就可以正确选择。

【答案】C C

例2:(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1题)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分析】月平均气温是在这个时段内大气冷热程度的平均物理量,是热量传递与积累过程的最终表现,因此等温线的走向是大气热量动态平衡过程的体现。本题就影响因素的分析要结合在这个地理过程中近地面大气获得热量的多少,并与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即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答案】A

2.运用地理思维,注重对地理事物动态演变过程的考查

地理思维是学习者在地理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是对地理事物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基础上形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也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高级阶段。在地理教学目标中,凡要求理解、运用等较高层次的内容,对其认知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思维。地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地理事物表现出空间上的特征演变,使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在高考试题中,往往是从这方面着眼,要求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问题的要点、情境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示等),认真审视,反复思考,并有所收获,从而剖析出命题意图,确定解题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实现四大能力考查的目标。

例3:(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3题)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⑵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就是河流入湖(海)口泥沙淤积的过程,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的强弱程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影响尤其重要,并且流水作用的强弱又离不开河流水量大小和流速快慢,这影响河口的位置,再进一步导致三角洲位置的变化。

【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两大基本特点,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在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考试制度下,高考试题越来越能体现对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样方能通过考试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这类题目往往区分度较大,以满足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目标和要求。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发生演变过程既有区域性要求,更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性,能充分展示考试说明的四大考核目标,所以在列年高考中均有体现。

例4:(2008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分析】同样是三角洲形成的问题,与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3题类似,但本题强调没有形成三角洲形成的原因,要求考生能在理解三角洲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来反证。从地理能力考查的要求来看,对考生的要求更高,特别强调地理的综合性,要求考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就本题而言,首先考生要明确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中关键是看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出发建立地理思维过程:河流水文特征(流速、含沙量)、海岸侵蚀程度→泥沙沉积程度→河口三角洲的大小,然后结合空间位置,逐一分析其各项条件的满足状况及原因。

【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三、关于地理过程的复习策略

1.明确地理过程,吃透地理原理,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

地理过程是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直观展现。能动态、直观演示地理过程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的记忆,更能促使对原理规律的思考和理解。对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就一定要将地理过程所体现的原理讲清、讲透。课堂上能画简单直观的示意图,展示地理过程;能帮助学生分析资料,提取有效地理信息来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日常渗透,从对地理过程的认识到对地理原理的掌握,最终有效地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大气受热过程如下:太阳辐射以可见光辐射为主,被大气直接吸收有限,说明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直接热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并转化为地面辐射释放,大气吸收这种红外长波辐射,所以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吸收地面红外辐射后逐渐增温并释放的大气辐射(红外长波辐射)也越多,其中部分指向地面,成为大气逆辐射,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个地理过程可用示意图如下图简单直观表示并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2.强化地理思维方式培养,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地理科学的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形成了它既兼有文理科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文理科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决定了地理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与发展的,因此由一个结论追溯它的多种成因,是地理思维的常规之一。如大型渔场的形成,学生容易只强调洋流作用而忽略了浅海大陆架和众多河流入海所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等条件。对地理过程的论证与探讨是地理思维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是地理思维方式的代表[3]。

论证与探讨地理过程的关键在于能够看到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并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海洋性气候是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诸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其中的“西风”把上述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或者说,上述因素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它们对西风登陆并深入均起正相关的作用。其中地理位置,即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起着主导作用。主导因素随分析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要问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性原因,则主导因素就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地形等因素了。

在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中还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鼓励学生自学,提倡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拥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这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逻辑推理中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想象、类比、区域比较等方式,能增进创新能力,提高地理过程的预测能力。当然发挥想象,首先必须丰富自己的想象素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次要经常对知识进行形象加工,形成正确的表象。知识只是构成想象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关键是是否有对知识进行形象加工,形成正确表象的习惯。再者,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想象依赖于语言,依赖于对形成新的表象的描述。例如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西部,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则分布在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假设地球自转反向,这些气候的分布会怎么样?

3.学以致用,终身受用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贯穿新课改的基本理念[4]。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这是《高中地理新课标》对我们地理教学的重要要求。地理高考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具体来说是通过学习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提出必要的论据;能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正确的论证过程与结果;并能因地、因时制宜地就解决该地理问题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从而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地理,受用终身。

[1]李春红.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地理过程”的认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3):10-11.

[2]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文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

[3]李春红.地理过程的高考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05,(6):42-4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三角洲考查过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