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5-31李薇曾晓华沈思魁

当代医学 2011年36期
关键词:贝拉粘膜食管炎

李薇 曾晓华 沈思魁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1],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抑酸治疗,常用抑酸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一般观察研究较多,但关于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及两种不同机理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比较研究较少[2-4];作者选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两药进行比较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自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4月30日门诊老年患者(排除继发性食管返流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后)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1例。

1.2 纳入标准

1.2.1 年龄≥60岁。

1.2.2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5]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症状:(1)反流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嗳气中任一个症状;(2)食管刺激症状包括胃灼痛、胸痛、吞咽疼痛中任一个症状;(3)食管外刺激症状咳嗽、气喘、咽喉炎、口腔溃疡、副鼻窦炎中任一个症状。

1.2.3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参考诊断标准 第十届洛杉矶国际消化会议提出的食管炎的内镜分类,A级:食管粘膜有一个或几个<5mm的粘膜损伤;B级:同A级外,连续病变粘膜损伤>5mm;C级:非环形的超过两个皱襞以上的粘膜融合性损伤;D级:粘膜有环状融合性损伤病灶。

1.2.4 排除病例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呕吐,或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2.5 所有患者治疗前查肝功能、肾功能,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不纳入。

1.3 治疗方法

1.3.1 依据病史和检查排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伤和药物因素等造成的食管粘膜损伤,排除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手术后、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包括幽门和高位梗阻所致)。选出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201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04例,男54例,女50例,年龄60~82岁,中位年龄67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反流症状79例(含反酸、反食、嗳气),食管刺激症状60例,食管外刺激症状等症状34例。内镜检查:A级52例,B级22例,C级16例,D级14例。B组97例,男48例,女49例,年龄60~86岁,中位年龄66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反流症状66例,食管刺激症状54例,食管外刺激症状等症状28例。内镜检查:A级47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10例。A组雷贝拉唑20mg qd,莫沙比利5mg tid,铝碳酸镁1g tid。B组奥美拉唑20mg qd,莫沙比利5mg tid,铝碳酸镁1g tid。两组均治疗一月后到医院复诊并复查胃镜,评价内镜下食管破损黏膜修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3.2 30d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存留患者进行统计评价。雷贝拉唑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安斯菲”),奥美拉唑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奥克”),莫沙比利、铝碳酸镁片(达喜)两组选同品牌同厂。

1.3.3 患者如服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松弛下段括约肌药物则需与抗反流药物错开1~2h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1.3.4 内镜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下粘膜破损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粘膜破损下降2个等级以上;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内镜粘膜破损下降1个等级;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3.5 临床症状改善 分为有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好转)、无效3种状况。

1.3.6 统计学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非实验因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等)基本均衡。两组患者均配合完成治疗检查,无流失患者。

2.2 治疗效果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两组间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例)

表2 两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对比

表3 两组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胃镜变化情况(例)

表4 两组粘膜破损治疗疗效情况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一月后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WHO老年标准:欧美地区为年龄≥65岁,亚太地区,为年龄≥60岁[6]。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广义上讲,凡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妊娠呕吐,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呕吐,或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均可导致胃食管反流,引起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本病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40~60岁达高峰[1]。老年人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与抗反流屏障改变有关:(1)老年人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随年龄增大而改变;(2)老年人多合并老年病服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松弛下段括约肌药物。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现仍存在时间长、疗效欠佳、易复发的特点,目前治疗是以围绕抑制胃酸、减少返流为主要目标进行,对存在食管黏膜损害的患者常需较强的抑酸剂。

本人随机双盲研究发现,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间比较:表1、表2提示反流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性,P>0.1;但表3、表4则提示治疗一月后食管黏膜破损修复愈合雷贝拉唑组是86.7%,而奥美拉唑组是73.1%,雷贝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且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性。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镜下的金标准是粘膜破损的愈合。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的轻重与食管内镜下的改变具有不一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疼痛阈值等综合因素有关,这是两组症状改善差别不大的原因。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改变则是一个客观可以复查的指标。从本试验结果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明显好于奥美拉唑,产生愈合较好的疗效与雷贝拉唑的抑酸效能有关。

研究还发现,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两组老年患者在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时,用常规PPI治疗剂量治疗时,均未发现明显肝肾损害副作用。

已有研究认为奥美拉唑存在抑酸效应慢、需要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抑酸效果、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的效果不稳定等缺点,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影响[7]。新型PPI雷贝拉唑从理论上讲由于pKa值等于5.0,解离能力强,离子型多,对H+-K+-ATP酶的抑制快,起效快,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且抑酸效果持久[8]。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相比,由于在其化学结构吡唑环和苯并咪唑环上进行不同基团取代,且不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结合,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9]。有研究发现雷贝拉唑第1d即可达到最大抑酸效果的88%,奥美拉唑仅仅能够达到42%。使用雷贝拉唑第1个24h胃内pH>3的百分比为55%,奥美拉唑仅为37%。这些研究资料显示出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比奥美拉唑更好更强的疗效的理论与试验基础。

本次对比试验显示,治疗结束时,虽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无差异性,但治疗组内镜下粘膜指标却较对照组改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1]陆再英,叶任高.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2.

[2]肖英莲,陈曼湖.抑酸剂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1):9-11.

[3]方翰良,方奇慧.联合应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02例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1):49-51.

[4]程红.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85-186.

[5]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6]汪耀,孙明晓.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6):5.

[7]柯美云,王智凤,孙晓红,等.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675-678.

[8]Besancon M,Simon A,Sachs G,et al.Sites of reaction of the gastric H,K-ATPase with extracytoplasmic thiol reagents[J].J Biol Chem,1997,272:22438-22446.

[9]Tytgat CNJ.Shortcomings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proton pump inhibitors[J].Eur J Gastorenterol,2001,13(1):29-32.

猜你喜欢

贝拉粘膜食管炎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老狗贝拉
四十九条围巾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三根横线的秘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