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2011-05-31钟云飞巴丽敏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

钟云飞,巴丽敏

(1.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2.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130021)

1 评价研究基础

效益评价的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套能客观、准确、全面并量化反映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由于组成流域系统的因素复杂和各流域具体状况的不一致性,以及人们评价效益的目的、重点和方向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我国关于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官方表述,水利部颁发的GB/T16453-2008《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其中提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投资计算,年运行计算以及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计算,并给出了几个具体计算方法。其后,水利部又于2008年颁布了GB/T15774一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包括43个指标,其中基础效益指标15个,经济效益指标7个,社会效益指标13个,生态效益指标8个。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人是对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开进行计算。

2 评价指标选择

2.1 选择原则

1)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原则。各评价指标及其所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特征之间应存在内在联系,单个指标不仅要代表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某个方面,同时要将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成为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全面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综合效益。

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指标应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且是客观存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应明确,能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水平,应尽可能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后直接和间接效益。同时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和可能性,易于收集和量化,指标的设置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繁杂。

3)层次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原则。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准则层,其中还分别包括各项指标层,所建立的指标应充分考虑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阶段性和综合效益的不断变化,使选择的指标既有纵向的连续性,不但要分清层次,又要各层指标有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横向可比性。

2.2 指标选择

本文确定本次研究的评价为治理效益的综合性评价,无论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无一不受到组成小流域的各种因子的影响,因此,为了探索各个因子的运动规律和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小流域系统的整体功能,获得最佳效益,研究了大量影响因子,并结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确立了9个指标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见表1。

3 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就是衡量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的多少。在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对治理期间自然与社会环境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变化原因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对后续治理的指导。

表1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效益。指除调水保土效益外的其他生态效益,指在投入一定劳动的过程中,地表径流状况、土壤质量状况、近地层气象环境给生态系统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以及整个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进而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产生的某种效果综合。一般是通过点的观测结合面上调查取得治理前后不同时段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

2)经济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物质基础。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步骤如下:计算单位面积措施基本建设的投入;计算单位面积措施每年的净增产值;计算各项措施收回基本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收回以后,若干年内不同时段净增产值,以研究各项措施长远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着重把土地和劳力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通常采用农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选取自然和社会背景条件相近、水土流失治理度不同的区域对比计算,或分治理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

4 实例研究

4.1 项目概况

以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为例(2003—2010年)。吉兴小流域属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辉发河项目区,也是辉发河支流的重要发源地。地处梅河口市吉乐乡境内,地理位置东经 125°28′32″~125°31′38″,北纬 42°10′25″~42°14′21″。流域长度6.83 km,流域平均宽度1.9 km,流域形状系数0.28。

4.2 项目效益指标评价

1)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了30%。土壤物理性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平均容量减轻,总孔隙度增加,透水速度都有所增加。

2)经济效益。通过综合立体开发,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2.3%,土地生产率提高46.2%,流域内已建成了农、林、畜、副产业体系。人均收人提高了15倍。

3)社会效益。通过治理,使当地的农林牧用地比例趋于合理,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人均产粮增加了3.4倍,并使当地的劳动力利用率大幅度增加。

4.3 项目治理效益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效益指标指数代表了流域治理效益的优劣程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结果显示,通过3年的治理工作,流域治理综合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综合效益指标值为 0.379,2005年为 0.269,2009年比 2005年提高了40.9%。从3种效益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率来看,社会效益的权重为0.17,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贡献率相近,效益权重分别为0.39和0.44。从三大效益评价结果看,以经济效益提高最大,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通过在吉兴小流域内实施农业、工程、林草措施相结合等综合治理措施,流域系统内的生态功能逐步增强,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也稳定增长,小流域各项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只有各个单项效益均较好时,才能体现出较高的综合效益。

[1]李智广,李锐,杨勤科,等.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7):71-75.

[2]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报告[R].2007.

[3]沈波,范建荣,等.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概况[J].中国水土保持,2003,11.

[4]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等.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l):68-71.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
好刊社会效益高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