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门弟子的春天

2011-05-30熊丙奇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1年10期
关键词:名校学费生源

熊丙奇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而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媒体因此发问: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数据显示,农村生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在逐渐提高:1989年,43%;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年,53%。但在重点大学,农村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很多农村孩子上的是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和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40%和25%。

要以“知识改变命运”,必须考上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但在高考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很难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比例。提高高职高专、三本和二本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一本重点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最高。首先,这些大学获得政府的投资多,学费相对较低。北大、清华的学费标准在全国高校内是最低的,一些民办高职高专的学费反而很高,这是质量与学费倒挂。

其次,一些民办院校和高职高专,没有政府投资、补贴,也没有社会捐赠渠道,办学完全靠学费收入。为了压缩办学开支,不少学校放长假,减少实验、实训课,让学生到校外自找实习机会,等等,学生的在校教育呈现“空心化”趋势。

再次,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十分看重学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求职者提出三个“985”要求,即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所读学校,都是“985”高校,堵死了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发展道路。

如此,家庭相对富裕的城市孩子,用较低的学费投入上名牌大学,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而家庭贫寒的农村学子,却要以更高的学费开支上一般学校,得到较低的教育回报。这个局面伤害的不仅是农村学生,还有农村家庭的教育希望和经济前景。

重点大学教育回报率高,很大程度上不是源于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特色,而是把大学分为“985”、“211”和一般本科的各种计划。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世界一流大学不是通过计划造就出来的,而是通过学校间平等竞争发展出来的。我们应该使重点大学也进入竞争,促使它们改变招生政策——如今,大多数名校都青睐城市生源,而如果要通过竞争争取各方认可和办学经费,名校就会反思自己的教育使命,关注自己的教育声誉,在招生评价中,也像国外大学那样,适当向贫困生倾斜,对农村生实行加分评价。

对于高职高专,也应给予投资和补贴,甚至于使这些学校能像国外社区学院、职业学院那样全部免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歧视。

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是大学平等竞争的问题。缺乏竞争,不只是农村生、城市生,大学发展的路都越走越窄——当初的大学独木桥,变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而名校的教育质量每况愈下,一些城市生因此到国外上大学。促进高校间平等竞争,不仅会给寒门子弟带来春天,也是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

(侯大超摘自《新华日报》2011年8月19日)

猜你喜欢

名校学费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名校介绍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我的兴趣班学费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赶集挑名校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