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自杀”之谜
2011-05-30佚名
佚名
生活在幽深海域的鲸鱼凭借自己独特的本领,像精灵般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中尽情游弋,从不迷失方向,可为什么鲸鱼集体“自杀”事件却接连上演呢?是鲸鱼厌倦了大海的生活吗?还是受到了外力的侵害?
葬身海岸墓地
中国福建省打水岙湾曾发生一起抹香鲸集体自杀事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一大早,打水岙湾就开始涨潮,海上巨浪冲天,巨大的声音不断传来。忽然,正在近海捕鱼的渔民发现了一头10米多长的抹香鲸,惊喜之余他们赶紧用大网把它罩住。这头鲸鱼似乎也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开始拼命地挣扎吼叫。那独特的吼叫声似乎触怒了本不平静的大海,海水变得更加狂躁,拼命地呼叫翻滚。这种场面连最有经验的渔民也未曾见过。正在惊诧之余,只见一群抹香鲸蜂拥而至,顷刻间就到了被捕的鲸鱼近前。它们不断地用身体摩擦被网住的同伴,并用叫声进行安慰。有的抹香鲸冲向渔船,开始发动猛烈的攻击。惊慌的渔民们赶紧放开手中的渔网,全力稳住了上下颠簸的渔船。经过很长时间的搏斗,双方都无损伤。这时潮水已经退落,所有的鲸鱼无一幸免地搁浅在海滩上,但可喜的是它们都还活着。潮水又一次上涨,鲸鱼们似乎又有了生存的希望。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们并没有离开海滩,而是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死亡。渔民们用尽任何方法想驱赶它们回到大海,可是鲸鱼们却纹丝不动。
海事部门得知消息后,赶紧组织营救。渔民们动用帆船拖拽鲸鱼。一会儿,几头鲸鱼又重新返回了大海。可当渔民们准备再拖拽其他鲸鱼时,竟发现已经返回大海的鲸鱼,又被海浪送回到海滩。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种悲壮的场面震惊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12头抹香鲸在海滩上死去。
这种自杀行为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出现过,岛国新西兰就曾多次出现鲸鱼集体自杀事件。2003年1月8日下午,在距离新西兰南岛30海里(约55千米)附近的半月湾海滩,有人发现海面上出现了异常的景象。原本平静的海水突然变得汹涌澎湃。接着,一大群鲸鱼突然朝海滩游来,不一会儿就全部搁浅。人们赶紧通知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有关部门马上派出当地志愿者和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紧急营救。当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几头鲸鱼已经死去了,而其余的鲸鱼也奄奄一息。最后经过人们紧张地抢救后,39头鲸鱼被送回大海,但仍有120头鲸鱼没能再回到大海。有关人员证实了这些鲸鱼都是经验丰富的领航鲸,几乎不会迷失方向。而2006年11月,新西兰岛又出现了类似的自杀事件。上百头鲸鱼冲上海滩,搁浅自杀。后来经过人们的营救,73头鲸鱼重返大海,而剩下的54头鲸鱼还是尸横海滩。
鲸鱼们之所以能在浩瀚的海洋里生存发展,是因为它们有着特殊的本领。尽管视力较差,但它们的脑细胞可以发送和接受超声波,并由此来判断障碍物、食物和敌人。因此鲸鱼不但不会迷失方向,有的甚至可以领航。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冲上海滩自杀呢?
从恶劣环境中逃逸
鲸鱼的集体自杀行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人们希望能够解开其中的谜团,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海洋精灵。很多专家认为海洋环境的局限或改变可能使鲸鱼无法适应,不得不逃离大海。
荷兰学者杜多克认为海岸的地形气象条件可能是鲸鱼出现搁浅的原因,坡度平缓的海岸经常成为它们的自杀地点。当鲸鱼偶然游到浅海地带时,它发出的超声波无法探测出深水的位置,因此回声信号就会失真。这个结果导致鲸鱼误入浅海,最后在海岸上搁浅。可是他的观点不久就被推翻了。经研究证明,鲸鱼只有在坡度较缓的海岸处才会搁浅,但在目前发生搁浅事件的地区,它们的回声信号并不会受到干扰。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涨潮、退潮等其他海水剧烈波动也可能造成鲸类搁浅,但无法解释为何平静状态下的海域也发生过不少鲸鱼自杀事件。
一些地磁学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认为地球磁力才是罪魁祸首。一般情况下,磁力线大多围绕在海岸线周围,但有些地区的磁力线却横穿过海岸线,而不是与它平行。鲸鱼们一旦进入这个磁力陷阱,就很难再出来,而它们的超声波也会受到地磁的干扰,无法进行正常的探测。另外,有的海岸地磁线受到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改变。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人为因素的干扰——人类种种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已经使鲸鱼们的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伦敦大学教授西蒙德斯指出:人类的水下军事活动以及海上作业逐渐频繁,而这些活动带来的水下爆炸、噪声、污染等使鲸鱼受到刺激,致使导航系统发生紊乱,甚至导致它的身体发生病变,最终走向死亡。法国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列德博士也同意这个观点。经过对搁浅死亡的鲸鱼尸体解剖发现,有些鲸鱼的身体确实存在着中毒等迹象。但是否是由噪声、污染引起的病变,或鲸鱼因生病导致搁浅自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外界环境的改变或者干扰,确实对鲸鱼的生存有着很大的威胁,但生存是任何生物的本能,地球上的物种以此自我保护,从而繁衍生息。鲸鱼们对生命的遗弃,似乎与其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关联。
生命基因的驱使
除了海洋环境因素之外,许多专家开始寻找鲸类自身的局限,研究它们放弃生命而自杀的内在原因。
弱肉强食被公认为自然界不变的真理,鲸鱼间也不例外。英国鲸豚保护协会主任马克·辛蒙德就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领航鲸的群体凝聚力十分强大,当遇到比自身更为强大的其他鲸类或更危险的鲨鱼时,其他鲸鱼便集体出动拯救同伴,一旦处于弱势,鲸鱼们就可能被追赶到浅海,从而出现了集体搁浅自杀的行为。而某些死亡的鲸鱼尸体上确实也有搏斗厮杀后留下的咬痕,不过这种关于保护本能的说法似乎有些片面。
类似的观点也被一些学者提了出来。他们认为动物间的相克相生也可能与鲸鱼自杀有关。他们发现鲸鱼的身上有一种叫“鲸虱”的小虫。这种小虫景观不是很大,但它却有着极其坚硬的外壳,能够弄破鲸鱼的皮肤,然后寄生在肉里面,靠吸血为生。少量的鲸虱或许对鲸鱼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久而久之,过多的鲸虱就使鲸鱼无法忍受了。因为它们竟然可以吃掉鲸鱼的大片肌肉。为了摆脱这些寄生虫的侵扰,鲸鱼们不得不游到海水盐度较低的海域,这样那些鲸虱就会离开鲸鱼的身体。通常一些入海口或小海湾的海水盐度相对低一些,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使很多鲸鱼搁浅自杀。后来,两位美国科学家在已经死亡的鲸鱼耳朵里,又发现了很多其他寄生虫。两人认为这种寄生虫影响了耳朵的收听功能,致使其迷失方向,酿成集体自杀的悲剧。上述两种观点似乎颇有道理,但似乎还是不能解释鲸鱼为什么选择集体自杀。
面对着这些海洋精灵的死亡事件,我们能做的就是破解其中的秘密,尽力保护它们。
(摘自《世界神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