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堵”看损失
2011-05-30黎远
黎远
在北京出差,客户晚上热情地派车送我去机场。我站在他们车库前一看,里面一水的崭新黑色轿车。在车上我问司机,你们一共有多少这样的车?他说十八辆。一个不大的单位有这么多公车,老实说有些让人吃惊。司机一脸苦笑地告诉我,因为北京限行呀,尾号是每个数字的车,每一周都必须有一个工作日是上不了路的,所以只好多买车将牌照的号码一一错开。
据说开始摇号以后,套牌的事件就增多,更有甚者,年届六旬的老太太开始学车了——因为一家多有一本驾照参与摇号,就可以增加一份中签的概率。听来有些哭笑不得。当一个合理需求得不到正常渠道满足时,人们变着法用非正常手段去实现,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我们政策出台时,没有考虑那些本来合理的需求——我们要的是期待中的结果,比如车少、治堵,而至于为了实现这个结果而扭曲、压制了的合理需求,似乎政策制訂者早已“习惯性漠视”。需求不能正常释放,只好畸形释放,但这种释放往往更危险,代价更大。
经济学上有个“社会效益净损失”的概念,意思是如果某个市场变化以后,市场各参与主体所获得的效用总体是减少了,就是社会效益净损失了。有益的市场行为,会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某些政策却实证了一把“社会效益净损失”。限行政策出台前,政府是否考虑到,北京本来就这么多人要出行,公交系统也没发生质的飞跃?
还是那个司机告诉我,北京的问题是公务车太多,而部委全在二环以内,所以五湖四海来的车全往二环里挤。如果长安街可以左转,如果有一些部委可以从二环以内搬出,估计交通就会好很多。这办法能否实现暂且不说,至少可能比直接限行要更有效一些吧。希望我们的政策制订者少去考虑严苛的限制性政策可以持续多久而不激出事端,多想想那些你扭曲了却仍然存在的需求,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