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河套和湾区
2011-05-30江迅
江迅
在这历史的惊喜中,香港人能不能融合,必须尽早自我期许。
融合是一种战略。融合是一种趋势,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不过,有不少香港人,对“融合”却保持警觉而疑虑重重,持有异议而疑事疑行。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于半个月后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出台,据悉,文件会谈到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对此,香港的有识之士,给予极大关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如登日前透露,文件的初稿中,有不少具体项目,谈及广东与香港的融合与合作,其中提到香港的内容,有环保、水资源、食品和药物安全等,所花篇幅和文字,都比“十一五规划”着墨多。香港中联办主任彭清华日前也说,“十二五规划”将明确香港功能的定位,对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作出更全面的阐述。
这是历史的惊喜,惊喜从来是动人的。
不过,在香港,这么多年来,大凡香港与内地融合的新闻,从来收读率、收视率不高,这总是令人不可思议。按理说,两地融合事关香港人的切身利益。2010年9月,香港政府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北上创业的香港人已超过40万,比1997年回归前夕翻了两番,特别是2009年就有4万香港人移居内地,人数首次超过内地定居香港人数;香港人2009年前往内地旅游度假、探亲访友、读书工作的总人次达7060万。这样的数据表明两地民间融合的趋势。有位香港传媒高层人士谈到两地融合的新闻时说,“香港人不爱看,我们也要作最大努力请读者看”。
前海、河套、湾区,这是最新的香港与广东融合的大工程,遗憾的是工程再重大,似乎也成不了香港百姓的热议话题。
前海,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地处珠三角区域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会处,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这一区域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新,是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简单说,前海定位是珠三角的“曼哈顿”。
河套,即落马洲河套区,包括香港落马洲和深圳皇岗口岸一带,发展区占地87公顷,有教育区、创新区、生态区、交流区、滨河休闲区、口岸综合功能区、居住区等。河套区心脏地带打造为高等学府和创新科技区,2013年动工,首批大学设施2020年启用。
湾区,即“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计划涉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5市所辖17个区和香港、澳门全境,陆地面积68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0万,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自然生态”的新格局,实现“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精华区”、“引领大珠三角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
这三个大工程是香港经济和社会生活转型的蓝图,关系到香港下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关注前海、河套和湾区的香港人原本就不多,而仅有的关注者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声音:“香港的中环会搬到前海,那香港的中环怎么办?那可是香港的核心啊。”“将香港新界东北发展为‘城市客厅,这不是用香港的土地资源为内地人服务了吗?”“这些项目的许多提法完全超乎香港市民认知范围,究竟搞什么东东,这涉及全香港利益,这是典型的香港‘被规划了”……
香港寻求再次腾飞,前海提供绝佳机会。以前海实施的体制与法律为例,这是香港与内地融合的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有望在前海全面推行香港的普通法,换一句话说,它就是另一个“特别行政区”,需要制定另一部《基本法》了。香港律师会会长王桂埙在一次公开演讲时,流露出对前海的憧憬:“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前海的建议使我想起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创新概念”,香港律师有望以一种新方式,“在前海提供法律、金融和会计服务的新典范”。深圳已摆明与香港携手向中央争取政策,令前海起飞。在这历史的惊喜中,香港人能不能融合,必须尽早自我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