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肌体·机制

2011-05-29ArticlePictures吴

河南电力 2011年5期
关键词:危险点班组变电站

文 Article/图 Pictures吴 涌

班组犹如一组组基因,构成了企业的肌体。一个个安全管理的“金点子”,在摸索中更新,在实践中改善,解决了大电网运行维护中许多复杂的安全问题,最终形成了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班组代表之一: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运行方式班

发言人:朱莉莉

班组特色:“三前”工作理念——谋之在前、行之在前、目标在前;电力负荷预测准确率全省第一

安全管理理念:做洛阳电网安全风险“诊断师”

朱莉莉工作室是2010年省电力公司首批授予的班组长工作室之一,全班8个人平均年龄30岁出头,担负着洛阳地区电力通信计划、运行方式、保护定值管理等任务。

2010年,她们从发供电平衡、电网潮流、稳定分析、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编制了《2011年洛阳电网运行方式》,从战略宏观层面上对电网运行进行预测,对电网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控。

每年,她们通过梳理检修计划,结合洛阳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点,从检修计划的必要性、检修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设备运行的科学性以及班组生产承载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周密的整体检修计划。

作为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的第一道环节,“前”字浓缩了运行方式工作的突出特点。以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为例,两项分析报告作为公司和电网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出具时间基本都需要提前数月。近年来,随着运行水平和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具时间仍在提前。

负荷预测是调度专业同业对标中的关键指标,既是电力调度的技术难题,也更能够直观体现调度运行、安全风险预控水平的高低。在运行方式班的努力下,洛阳公司负荷预测准确率指标连续4年在省公司系统排名第一。

作为电力调度职能由经验型向数据分析型、执行型向为企业决策幕僚型转变的一个关键环节,运行方式班将在洛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乃至河南电力备用调度中心的作用发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班组代表之二:保护综自部一班

发言人:方辉

班组特色:二次保护系统安全风险管控可视化

安全管理理念:让安全风险看得见

二次系统是电力系统中最复杂的技术环节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和保护种类多样性带来的安全风险压力不言而喻。保护综自部一班在二次保护系统可视化管理方面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保护综自一班以看板管理、标志管理、痕迹管理等手段,通过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视觉感知信息建立起变电站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作业管理、生产看板管理五大类“可视化”模块,使原本复杂的二次保护安全风险管控变得显而易见。

在施工中,他们提前一周对施工方案、现场危险点进行分析,制作“工作现场安全措施布置”看板4块、二次回路预控图8块,将现场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危险点以及预控措施等进行明晰。

结合人员承载能力,实时量化工作量,对工作整体任务细化分解,提前对人员、时间和材料进行编排和准备,统筹安排工作流程,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细化每日工作内容、人员配备和危险点预控措施,实现工作量化对比,清晰展现各环节的任务要素。

在二次设备管理中,创新使用保护压板着色标志,将功能压板、出口压板、备用压板分类分色标志,使二次保护方式的巡视检查更加直观和便捷。

班组代表之三:保护综自部二班

发言人:王灵贵

班组特色:智能变电站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十一本账”

安全管理理念:让交叉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变得简单

金谷园变电站作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其智能化改造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现成规程可以遵循。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停电、运行设备彼此交错,设备联调测试涉及专业多、厂家多、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造成安全风险点多、风险管控难度大,复杂的二次系统更成为整个工程的关键点。

保护综自二班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可视化、班组工作实时化、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安全管控要求,结合金谷园现场实际情况,对改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在可视化系列举措的基础上,推出独有的安全风险管控“十一本账”。

除去常见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等,有“三本账”是二班独有的,分别是:被许多专家称为“智能化软规程”的《设备调试备忘录》,里边分为一般问题和严重问题两大类,主要记录着厂家应用在现场的调试方法和调试过程,详细写明了某个设备容易出现的危险点、误操作,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过的调试方法以及最终解决办法等。《现场人员日计划管理》,班组人员要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处理方法、遗留问题等详细录入,并配上照片,做到班组人员首问负责。《厂家人员工作监督》,每天由

厂家负责人填写工作位置、危险点等,由班组进行审核。

班组代表之四:500千伏牡丹变电站

发言人:叶鹏

班组特色:大型工作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典型经验

安全管理理念:明晰、便捷、简单

2010年4月,500千伏牡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开工,作为河南省的枢纽变电站,在为期18个月的综自改造期间还要穿插进行500千伏洛牡线降压改造以及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缺陷消除等工作,工期长、作业面大、涉及专业多、人员数量大、现场安全风险点多。

针对这些特点,牡丹变电站提出“工作流程标准化、保护规程现场化、危险点提示明晰化、图纸就地化”,有效提高了运行维护效率和质量,使工作标准更加明晰,巡视检查更加便捷,危险点更易辨识和防范,图纸更易服务于现场运行维护人员。

由于站内设备多、保护配置复杂,该站还特意制作了保护屏索引,将保护盘的名称、位置在醒目的位置进行清晰的明示。在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时面板上应点亮的指示灯处贴上醒目的红色标志,运行人员在巡视二次设备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异常和故障。

“每天的工作流程清清楚楚,每块区域的措施明明白白,不管走到哪里都轻轻松松”,这是许多施工人员的真实感受。

省公司总经理葛国平对这次以班组安全管理为主题的座谈以及洛阳公司在该工作中的亮点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公司各单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六型一化”班组建设要求,着眼基层,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认真提炼总结班组安全管理经验,落实“两抓一建”工作要求,以深化班组建设为抓手,最终形成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图:保护综自二班在探讨智能保护装置校验的新方法

猜你喜欢

危险点班组变电站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电力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控制对策分析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
220kV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危险点分析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