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的管理智慧
2011-05-28王俊
王 俊
有人认为,枯燥的理论与深奥的概念从来都不是企业管理知识的核心,它们只是专家学者自娱自乐的产物;相反,许多口口相传的小故事,通俗易懂,其中往往蕴藏着管理学的精髓。读完下面几则小故事,或许你就会对企业管理有了几分心得。
不会修床腿的建筑师
古时候有一位建筑师,远近闻名。某天,一人问他:“您名气很大,究竟有什么特长呢?”
建筑师答道:“我最擅长衡量木材,能根据木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木料来建造房屋。我对整幢要建的房子的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懂得什么地方应该分派什么人去做。只有在我的指挥下,工匠们才能有条有理地劳动,如果没有我,房子就建不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来拜访建筑师。建筑师家里的床正好坏了一条腿,他就对仆人说:“一会儿去请个工匠来修理一下吧。”
这个人吃惊地问建筑师:“您天天都和木料打交道,难道您连区区一个床腿都不会修吗?”建筑师随口答道:“这是工匠做的事,我怎么会呢!”这个人心想:“原来他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到处吹牛!”
后来,官府要修官衙,将建筑师请去了,这个人就匆忙尾随,想看建筑师出丑。
到了工地上,这个人看到,地上放着成堆的木料,工匠们把建筑师围在中间。建筑师根据房子的需要,在木料上敲打几下,就知道了木材的承受能力,然后他像音乐家一样挥舞着手杖,指着右边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匠就全跑到右边砍起木料来;他又用手杖指着左边命令:“锯!”那些拿锯子的工匠就全跑到左边锯起木料了。
在建筑师的指挥下,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官衙很快修好了,建筑师得到了官府的嘉奖。这个人终于明白了建筑师的能耐。
故事告诉我们,世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人才”。只有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用人,最重要的是明确岗位职责,使员工的才能与岗位相匹配。
“鱼”“渔”新说
从前,有两个饿汉在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一位智慧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一个饿汉要了一篓鱼,另一个饿汉要了一根鱼竿,之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煮鱼,点起篝火煲起了鱼汤,他狼吞虎咽,片刻间便连鱼带汤吃个精光。没多久,他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河边走去,可就当他已经看见不远处的大河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不甘地倒下。
又有两位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智慧长者赠送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不过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携手共同去寻找河流。两人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大河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在海边盖起了新房,并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鱼”“渔”新说表明,企业员工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的员工,一个空有职业目标、不肯与人合作的员工,都是不合格的员工。企业应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团结、协作、共赢的理念。
用橙子选法官
在西班牙的历史上,有位国王办事十分公正、认真,被百姓视为正义的化身。一天,西班牙的大法官不幸去世了,国王便向全国宣布,他将公开选拔大法官。
有三个人毛遂自荐:一个是宫廷里很有名的贵族,一个是南征北战过的勇猛武士,还有一个是很普通的中学教师。在三位候选人的陪同下,国王离开了王宫。城中百姓纷纷跟随,想看看国王是如何考验这三位候选人的。
国王与众人来到一口池塘边,停下了,只见池塘里漂浮着几个橙子。考验开始了,国王问贵族:“你说池塘里一共漂着几个橙子?”贵族迅速走到池塘边,数了数,然后答道:“一共是6个,陛下。”
国王没有表态,继续向武士问同样的问题。“我也看到了,是6个,陛下。”武士甚至没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国王的问题。
围观的群众纷纷开始议论,国王怎么会用这么简单的问题来考验未来的大法官呢?“池塘里一共有几个橙子?”国王最后也问了中学教师同样的问题。什么都没说的教师脱掉鞋子,跳到水里,把橙子捞了上来。“陛下,一共是3个橙子。它们都被切开了。”
“你知道如何执法,大法官就是你了。”国王宣布。
真相不是只靠眼睛就能辨别的。企业管理者在无法对员工的行为、品格、态度、能力等作出准确判断时,就不应妄下结论,以避免双方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于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高僧的绝技
在一次地震中,山洪暴发,一块巨石轰然滚落,正好堵在山下小镇子的街口。小镇上的人很讨厌这块挡道的巨石,决心移走它。但即使是几十名壮汉齐心协力,也动它不得。
某天,一位和尚云游至此。和尚身披袈裟,飘逸出尘,看样子是位身怀绝技的高僧,小镇上的人便向他请教移石之法。高僧或察看地形,或凝视巨石,久久不语。人们等得不耐烦了,很失望地相继散去。但是,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巨石上出现了4个竖写的大字:天降之宝!那字龙飞凤舞,气势非凡,再加上巨石这个载体,显得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人们明白了,高僧的绝技不是武功,而是书法。渐渐地,没人再想移开这块巨石了。后来,人们还在它周边围好栏杆,种上了花草。由此,巨石成了街头一景,引来四方访客。
其实,任何人都会在前行中遇到飞来的“巨石”。不幸的是,我们经常会陷入“愚公移山”的泥淖而不可自拔,比如,工作上遇到困难时,认定一种解决方法,却始终不能成功,最终导致情绪低落、效率下降。此时,企业自然应将员工从泥淖里拉出来。
所有的企业管理者们都应当明确:所谓麻烦,只有在你拒绝作出任何思路的改变时,才会是真正的麻烦。如果管理者能够跳出既有的思维模式,站在更高处,那么再来审视“巨石”时,也许就会发现,它确实是块“天降之宝”。
为人才买公司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却一直被研究管理学的人津津乐道。
福特汽车公司非常重视人才。一次,公司有一台马达坏了,所有技术人员都修不好,只得另请高明。请来的人叫思坦因曼思,原是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一家小公司的老板雇用了他。
思坦因曼思来了后,略一检查,便在马达的一个部位上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上一句话:“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这16圈线圈一去掉,电机立刻运转正常。
福特公司的老板享利·福特因此对思坦因曼思非常欣赏,力邀他加盟福特。思坦因曼思却说:“我所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地跳槽过来。”享利·福特一听,对他更加欣赏了,马上说:“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过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享利·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竟不惜买下一家公司。他的举动不难让人理解,因为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设备需要人才去操作,产品需要人才去开发,市场需要人才去开拓;人才意味着高效率、高效益,意味着企业的兴旺发达。
反观国内许多企业,人才意识着实有待加强。这些企业对员工吝啬、苛责、不人性化,甚至是剥削,使有才能者寒了心,纷纷流走,留下来的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角色。这不仅是有才能者个人的不幸,更是企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