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食心虫的发生及其药效防治试验
2011-05-28朱文佩
朱文佩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经济作物总站 323500)
李小食心虫又名李小蠹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为害李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景宁县李树园里普遍发生,为害轻时,幼果提早落果;为害严重时,果实充满虫粪,不仅使果实无法食用,而且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2009~2010年,对李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进行了试验,防效显著。
1 发生规律
1.1 生活史
李小食心虫在景宁县一年发生2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其老熟幼虫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李树基部周围,以树干为中心,以1m为半径,1~5㎝的表土中越冬幼虫最多。10㎝以下的土层没有越冬幼虫。还有少数在草根附近、石块下或树皮裂缝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出土期较为集中,在4月下旬~5月初(与气候有关),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卵期7d左右,即孵化为幼虫,蛀入果内直到幼虫老熟脱果。第一代老熟幼虫7d后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产卵孵化成第二代幼虫,幼虫蛀入果内20d后,老熟脱果结茧越冬。
1.2 生活习性
李小食心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昼伏夜出,黄昏时在李树周围交尾,羽化后1~2d,即在幼果果面产卵。卵单粒散产,产卵量平均为32.5粒。第一代幼虫在果面上爬行几个小时后即蛀入果内。此时幼果果核尚未硬化,被害后极易脱落。随果落地的幼虫,多数尚未完成幼虫期。蛀果后未落地的幼果,幼虫可以转果为害,1头幼虫常常为害几个果实。第二代幼虫蛀果的仅啃食果肉,不再转果。老熟后脱果,结茧越冬。
2 药剂防治试验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在景宁县英川镇英川村牛头模基地中进行。该片果园始建于1996年冬,1998年进入初果期,总面积为4h㎡约1800株,西北走向,主栽品种为红心李。试验园在李园内选90株树(0.2 h㎡)进行,从试验园周围的李树中选出与试验园相同株数的李树作为对照区。
2.2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1)在越冬幼虫出土初期地面施药1次加产卵期树上喷药1次;(2)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地面施药1次加产卵期树上喷药1次;地面施药分别于4月29~30日(幼虫出土初期)和5月7~8日(幼虫出土盛期),将辛硫磷毒土(1㎏药剂拌细土15㎏,供6~8株果树使用),均匀撒于树干周围0.8m范围内,地面松土2~3㎝后立即踏紧拍实,以利熏闷和触杀出土幼虫;树体喷药于5月23~24日(调查树体上李小食心虫卵果率达到0.5%~1%),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3)对照区,按常规年份的防治方法,树上喷药3次:第1次于5月4~5日,用50%的辛硫磷1500倍液喷施(兼治其它害虫);第2次于5月23~24日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与试验园相同);第3次于6月6~7日用40%杀虫威1200倍液喷施。
2.3 结果与分析
6月下旬果实成熟前,在李树上随机采果,检查李小食心虫的虫果率,并分析比较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李小食心虫防治试验效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地面施药结合树上喷药各1次的防治方法比常规用药对照区的防治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还可看出,地面施药时期在李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初期比出土盛期的用药效果要好;通过计算比较,地面施药结合树上喷药各1次的用药成本比树上喷药3次用药成本每株要低0.07元,如果加上喷药人工费用的减少,折合每h㎡李树可节约成本85.5元。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对李小食心虫宜选择适期的地面施药和树上喷药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地面施药的最佳期应结合当年气候(温湿度)情况来定,一般选择在气温达16~17℃,越冬幼虫刚出土时施用较好。如果条件允许,10d后地面再施一次,效果应当更好,药剂可选用熏蒸,触杀力强的农药为好,如辛硫磷、对硫磷等;树上喷药最佳期以调查树上的卵果率情况来定,当卵果率达到1%时喷药最好,药剂可选用敌敌畏、敌杀死、速灭杀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果园中有中晚熟品种,可采取果实套袋或于第二代李小食心虫产卵期(一般于8月上旬)再喷1次杀虫剂防治,建议各核果类果园可以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