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战略推进取向——为全国建制海岛经济开发建设提供示范基地
2011-05-24李靖宇
李靖宇,吴 超,孙 蕾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言
从理论上说,狭义的“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海域内,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建立的可人工控制的海洋生态系统。而广义的“海洋牧场”则是指在狭义“海洋牧场”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出一个集养殖、休闲、旅游、度假、疗养、行业会展、商务洽谈、高端论坛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海洋空间区域,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精神、缓解压力、愉快工作、广交朋友、吟诗作赋的活动场所。可以说创建“海洋牧场”,是由粗放式、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根本转变,不但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解决陆域的粮食问题,进而缓解内陆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所以必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了跟进当今世界潮流,我国也正在积极实施经略海洋开发战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已经做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导向,要求沿海地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求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1]。而辽宁作为东北区域唯一拥有海洋的省份,也适时制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7月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域内的长海县正处在该规划当中,且具有得天独厚的群岛资源优势,具备了创建“海洋牧场”的综合优势。依据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海洋开发的战略投放取向,长海县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自觉领受国家使命,将自身打造成“海洋牧场”的全国典范,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和全国海岛县的开发建设作出应有的示范性贡献,所以有必要对此加以科学论证。
二、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时代背景透视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在谋求创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它们认为,建立“海洋牧场”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的压力,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在后金融危机到来之际和我国大力开发和经略海洋的态势之下,长海县创建“海洋牧场”是顺应时代潮流,是自觉领受国家使命,其示范全国的意义重大。有必要研究国外已建成的“海洋牧场”,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并且通过介绍国内有关“海洋牧场”的重要观点和发展态势,然后分析长海县所在区域发展状况,从而透视长海县创建“海洋牧场”的现实背景。
(一)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国际背景
日本关于建设海洋牧场的设计方案实施的比较早。该国海洋牧场发展基本概况:建设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在1971年提出,随后在1973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再次论证,其目的是为了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在人工管理下寻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1987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与此同时,日本水产厅制订了“栽培渔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是采用现代工程和电子学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放养和吸引野生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在这方面,韩国海洋牧场建设情况也具有借鉴意义。1982年韩国开始加快近海区域牧场化的研究和规划进程。1994-1995年,韩国实施了沿岸渔场牧场化综合开发计划,主要是采取了苗种放流、人工鱼礁设施、浴场环境保护等具体措施。与此同时,韩国还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计划,试图通过补充海洋水产资源,形成海洋牧场,并且通过对牧场进行有效开发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产出最大化和可持续增长。该项目的推进,分别在韩国的南部海域、东海和黄海建成五个大型海洋牧场,有计划地培育特优品种;在总结海洋牧场实际建设经验后,逐步推广到韩国有开发潜力的各沿岸海域。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韩国首先在庆尚南道统营市建设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经过近10年建设,2007年6月正式竣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韩国正推进建设其他四个海洋牧场,并将把建设统营海洋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应用到其它海洋牧场[2]。
(二)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国内背景
198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先生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设想,具体把对渔业资源的增殖和管理分为“农化”和“牧化”两个部分与过程,“农化”即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海水养殖业,“牧化”则是指海洋生物的人工流放[2]。
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战略举措,对渔业资源保护、渔业生态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启动“海洋牧场”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不可否认,渔业经济发展同样也面临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而创建“海洋牧场”可作为有效解决海洋渔业发展问题的绝佳途径,这在日本等海洋国家已得到证明。
在国家新一轮的沿海整体开发战略中,国务院批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而要开发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该品牌应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长海县的海洋群岛等自然资源,使其有成为海域品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打造长海品牌,可以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引来大量的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从而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更好更快地发展,达到国家海洋战略整体推进的目的,最终把长海县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其他适合建立“海洋牧场”的沿海地区。
(三)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区域背景
长海县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综合经济区的交叉空间区域,其发展将会同时受到这两个区域走势的影响。另外,中国北方缺少与海南岛类似的海岛旅游休闲胜地,对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更是呼之欲出。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在我国北方打造一个休闲放松的都市后花园,让人们缓解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必要。对于这一需求,长海县的群岛旅游资源完全可以满足。鉴于以上背景,应当认定长海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环境 环渤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位于环渤海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区域,现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引擎,更是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日益显现,未来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 需要说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力图把东北地区培养成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这一过程中,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沈阳经济区,并且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举将有利于形成“海陆边①指海洋、陆地、沿边。”联动发展新格局,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全方位开放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长海县域实行全面开放、积极开发的经济方略,将有利于东北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四)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母城背景
由于海洋开发活动是陆域经济活动的延伸,所以海岛开发则必然会更多地受到与之毗邻的陆域经济体的影响。长海县的母城是大连,其县级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发展的方向都要与大连市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应当看到,国家为改变市场经济发展中“南重北轻”的格局,不断出台扶持北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并相应出台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也是继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首个有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以辽宁沿海区域为基础,以大连港口为龙头,以大连城市为载体,以东北腹地为依托,阐明了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辽宁省制定和实施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这对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辽宁”,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以港口城市为骨干的辽宁沿海经济区开发战略,是辽宁省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圈开发双重机遇,着眼于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全局而制定的重要决策。以大连为龙头,营口和丹东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面临黄海和渤海,呈斜“V”字型布局,是整个东北地区的重要对外窗口和海上通道。对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要以大连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成为服务于辽宁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窗口。而长海县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在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开发政策的辐射范围之内,长海县的发展层次对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整体建设至关重要。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尤其是大连母城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对于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综合优势认证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每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下,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综合优势,努力为全国海岛县域开发建设提供示范基地。
(一)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地缘优势
图1 长海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长海县又称长山群岛,既是全国14个海岛县和8大群岛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又是全国唯一海岛边境县,行政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全县有142个坨、岛、礁和5处群礁,其中最大岛屿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小岛屿面积仅约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58.9公里,海域面积约772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119平方公里;人口约10.5万,其中户籍人口约7.5万。长海县人民政府驻大长山镇,县辖2镇3乡(大长山岛镇、獐子岛镇、小长山乡、广鹿乡、海洋乡)。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大连市东南方,西面与大连市主城区、庄河、普兰店毗邻,在大连市建设规划中,长海县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海上大连”、“海上辽宁”的示范区和先导区,也是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和促进大连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区域引擎。与此同时,由于长海县南对山东半岛,东临朝鲜半岛,是东北地区距离韩国、日本最近的地区,处于环黄渤海区域的国际合作开发范围之内,所以成为中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的前沿阵地。
(二)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资源优势
长海县域属于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所以有诗人称颂这里是“春夏秋冬都是爱,留下冷暖在人间”。其海岸绵长曲折,海域广阔,渔场、水道、滩涂和海湾众多,有适宜鱼类放流增殖的潮下带约9万公顷,适宜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及贝类放流增殖的潮下带8万多公顷,适宜浮筏养殖海域2万多公顷;海底绝大部分为软泥底,海水由北向南逐渐加深,岛屿周围海底有贝壳、石砾和岩礁底,少数海岛附近有沙质底[3]。长山群岛海域是我国海洋岛渔场主要分布区,素有“天然鱼仓”的美誉;有丰富的鱼、虾、藻、贝、蟹类海洋生物资源。在长海县海域内,黄海北部海域里的各种海洋生物均有分布,拥有近百种的经济鱼类,可食用的藻类有几十种,经济贝类也有十几种。除分布有鲐鱼、牙鲆、石碟、鲅鱼、黑鲩、黑鳗、六线鱼、九鳐、乌贼等洄游性鱼类,还有超过2万平方海里的盘鲍、刺参、扇贝等底栖类分布区。其中,皱纹盘鲍、扇贝、香螺、贻贝、紫石房蛤、紫海胆等是长海县的特有品种。良好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
(三)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设施优势
长山岛水道纵横,港湾众多,海运航线四通八达。全县有49个客货运输港口,与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15个省、市、县的20多个港口通航;还拥有客货港口码头18座,客滚船舶27艘,通向四面八方;开通县域内外海上客运航线25条,每天往来陆岛间客货船只60多艘。与此同时,长海至大连的空中客运航线也已开通,成为我国县级民用机场开通航班的第一县;岛上县乡公路10余条,村村通公路。在邮电通信方面,移动电话信号、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县各乡镇;村级以上岛屿全部通过海底电缆接入大陆电网,已经完成国家示范风力发电项目,步入“全国电气化县”行列。值得一提的是,獐子岛镇海水淡化工程、广鹿岛铁山引水工程及以屋檐集雨为重点的人畜引水工程先后竣工,从而使海岛淡水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5]。
(四)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产业优势
在长海县域,支柱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渔业。2006年9月28日,位于长海县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主营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育苗、养殖、加工和销售,并通过多年不断引进和培育养殖新品种,使獐子岛渔业抢占了市场先机。目前,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养殖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虾夷扇贝养殖基地,还是国内最大海珍品底播增养殖企业,独立开发海域养殖面积居全国首位。更为重要的是,长海县的渔业规模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渔业为主体的一条龙经营形式,具体表现为以养殖和捕捞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了以渔业经济为主,拉动水产品加工、船舶制造业、农业(渔业)产业园区、船舶维修、网绳制造等配套工业的发展格局,从而为创建“海洋牧场”提供了支撑条件。
(五)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政策优势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不但强调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强调了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经营[6]。这是对于长海县创建“海洋牧场”最及时、最有力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此外,大连以开发区和金州区为主的新城区,已经形成大连工业特别是开放型工业的发展态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集群化、专业化、生态化建设。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进以“飞地”形式发展工业的长海县加快海陆联动机制建设,发展县域工业,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该注意到,大连市已经明确要“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稳步推进黄渤海两岸“V”型临海临港产业带和以外长山群岛为主体、近海海域构成的海洋经济区的科学开发建设,把长海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7]。”为此,大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把长海县域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并且进一步投放优惠政策。因为大连人已经意识到,周边海岛开发若跟不上全域城市化进程,就会成为大连市域经济整体推进中的薄弱环节。有鉴于此,大连市政府十分重视长山群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筹划将长海县打造成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别具特色的群岛式旅游休闲胜地,其品牌依托就是创建“海洋牧场”。
(六)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人才优势
大连由于其优美的城市环境、浪漫的海滨氛围、宜人的海洋气候和优惠的创业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大连市人才总量将达到16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其中管理人才约3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45万人,技能人才约3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约20万人,个体工商户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约29.4万人。从目前大连市人才集聚的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已经完成。另据大连统计局统计,截止2009年底,大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1所,中等职业学校102所。在连两院院士20余人。大连人才储量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产业人员素质比较高,这也是长海县创建“海洋牧场”的重要优势之一。其中,研究海洋经济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水面舰艇学院等,已经并且正在培养大量海洋经济开发人才。可以预计,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还将有大批海洋经济人才涌现出来,从而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提供智力支持。
(七)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母城优势
大连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它横跨黄海和渤海,海岸线占辽宁省的68.5%,是“海上辽宁”的主体部分,也是辽宁旅游业的主体部分。大连市旅游外汇和入境人数,历年都占全省总额的50%以上,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年接待海外游客超过10万人的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刺激了大连市运输、邮电、餐饮、建筑、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连市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完善。面向未来,大连市提出,把大连市建成国际性风景旅游名城,旅游业将是大连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而大连的旅游业,又是以“海”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业。也就是说,发展大连的海洋旅游业,就是发展大连的旅游业。因此,长海县域创建“海上牧场”,发展特色群岛旅游业,对于建设“海上大连”、“海上辽宁”,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样,长海县也可借助大连创建国际性风景旅游名城的东风,更好更快的发展特色群岛旅游业,为创建“海洋牧场”提供助力。
四、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区域价值确定
可以认定,在地理位置方面,长海县是我国最北的海岛边境县。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海县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价值重大,无疑会增加大连滨海旅游城市品牌的含金量。而大连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带动广阔腹地走向繁荣。不仅如此,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区域价值,还可以延伸到环渤海经济圈,乃至东北亚区域。
(一)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对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区域价值
长海县所在的黄海海域,最近一层国际辐射范围属于东北亚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东北亚地区作为具有增长潜质的经济共同体,正与欧盟、北美一起并称为三大国际贸易区,将会形成三足鼎立的世界市场格局。预计到2015年前后,东北亚地区GDP将有望占到全球GDP的30%。因此,抢占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临海各国各城市首要追逐的战略目标:俄罗斯联邦政府将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近郊的港口发展成俄罗斯的东大门;日本要在琉球群岛的那霸开辟成自由贸易区;韩国也正在加紧实施西岸开发计划;我国已经加强沿海经济带建设,做出发展临港经济的战略部署[8]。由此可见,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不仅会促进国内相关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将活跃和丰富东北亚地区经济,对于推动东北亚区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区起到积极作用。
(二)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价值
从狭义上来讲,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中国京津冀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主的环渤海的滨海经济带。从全国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属于中国北方的重要结合部。从宏观上来看,环渤海地区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但在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战略推进取向,正是在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大力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长海县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海县域经济的发展,应紧随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开发步伐,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建“海洋牧场”,并依托环渤海区域对海岛旅游逐渐增长的现实需要,打造南有“海南国际旅游岛”,北有“长海国际旅游群岛”的国家战略品牌形象,此举必将使长海县成为拉动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海岛强县。
(三)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对东北腹地的区域价值
国家近年来一直关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诸多重要战略决策,以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步入21世纪以后,党和国家就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需要相应的特殊经济区和经济带的拉动效应与引擎功能。长期以来,东北区域经济一直是保守的面向内陆地区的发展态势,而向外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大。长海县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其海洋资源相当丰富,积极扶持长海县域海洋相关产业,以此拉动东北区域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海陆经济联动之势,培植东北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总而言之,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不仅会助推东北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够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
(四)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对母城大连的区域价值
必须承认,虽然旅游业是大连的主打产业之一,但与北京、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古城相比,其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仅有一百多年的积淀;比起北海、三亚等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大连的海滨旅游旺季又相对较短。为弥补旅游资源相对不足和旅游季节相对短暂的自然缺欠,大连有必要开发长海县这片旅游产业潜力无限的群岛资源,将其打造成中国北方知名的海岛休闲旅游度假区,以此来丰富大连的滨海旅游资源。因此,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不能只是简单地饲养和繁殖某些海洋产品,而是要将海珍产品科学养殖与海岛休闲旅游业融合起来,以创建“海洋牧场”为平台,大力开发新颖的、多功能的海洋群岛休闲旅游业。只有将长海县域的海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出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从而为大连市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发挥重要推动作用。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现实进程,还可以使大连市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海洋渔业和海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力拉动大连市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之际,长海县可以在海产品内销和外贸出口上多做文章,并大力宣传和展示群岛休闲旅游业,吸引国内外游客游览观光,以此助力大连尽快走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由此可见,鼓励和支持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对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五、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支撑项目摆放
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需要结合海岛实际情况及时跟进配套项目,以作支撑。比如,建立海珍品良种繁殖基地,发展修造船业,建设海产品深加工区,开发多功能群岛旅游产业等。这些支撑项目的推进,不仅将会大大提升长海县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可以助推长海县域“海洋牧场”的创建进程,二者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建设海珍品良种繁育基地,扬优良种苗库美名
建设海珍品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良种苗库,是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基础性支撑项目。为此,要加快海岛种苗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拓宽种苗来源渠道,严格把握种苗生产及引进的质量关,重点建设海珍品原良种繁育基地;要坚持以常规主导品种培育为基础,以优良新品种引进培养为重点,以本地品种与外来品种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种苗培育总体规模。要重点抓好獐子岛和广鹿大垣两个海珍品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使种苗业成为长海县渔业的优势产业;要在渔业立县政策引领下,努力做到政府搭台,金融支持,科研先导,龙头引领,以带动全县养殖业户扩大规模,提高渔业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在“五合一”渔业产业化模式的推动下①政府搭台,金融支持,科研先导,龙头引领,带动全县养殖业户扩大规模,提高渔业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围绕创建“海洋牧场”的发展目标,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以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为手段,大力推进县域支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修造船行业发展力度,推动县域工业发展
对于长海县来说,大力推动县域工业发展,积极扶持修造船行业现代化,是创建“海洋牧场”的重要保证。因此,要积极发展船舶修造工业,以县修造船厂为骨干,通过改扩建工程,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管理经验,努力提高船舶修造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建造大吨位、大功率现代化渔船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建造大型先进船舶的能力;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造船业,将修造各种渔船作为长海县船业发展的立足点,建立相应的修造船产业园区,优化长海县的产业结构,使其在市场经济中更具竞争力;要鼓励渔民转变观念,走渔业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探索发展工业及生活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及配套产品等行业,不断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实力,以此来推动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进程。
(三)建设海产品深加工区,筹建海产品外贸出口基地
应该认定,建设海产品深加工区和外贸出口基地,是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国际市场取向。为此,要以发展海洋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开发新产品,加快海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增强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要继续加大整合现有加工资源力度,形成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互相关联的产业链,积极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在硬件建设上立足于同国际接轨,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引进先进设备,应用现代工艺,大力开展综合加工和深度加工,建设大批新型海洋食品企业,并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区;要注重鼓励生产企业通过ISO系列认证、欧盟注册、水产品HACCP认证、美国FDA认证、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等,以增强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度,进而吸引更多资金;要依托距离日韩较近的地缘优势,筹建海产品外贸出口基地,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为长海县水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海洋食品打入国际市场构筑绿色通道。
(四)发展海岛多功能旅游产业,打造群岛休闲游品牌
打造群岛休闲游品牌,发展海岛多功能旅游产业,是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重中之重。为此,长海县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群岛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渔场资源,不断创新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项目,并通过创建“海洋牧场”使长海县的旅游业更加贴近大海,具有海的味道,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大海,享受大海。在这方面,长海县域的优势得天独厚。
1.气候环境 长海县四周被大海环抱,海洋的天然调节作用使长海县具有宜人的半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夏不酷热,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在9.6℃ -10.5℃之间,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小①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有“天然空调”和“天然氧吧”之美称。因此,这里特别适合休闲避暑、观光度假。因为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性工业,大气环境和海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由于气候宜人、海水清澈、天空湛蓝、海鸟成群、沙滩金黄、洞穴海蚀、还有奇礁怪石,构成了秀美壮阔的海岛景观,所以使这里的环境引人入胜。
2.饮食文化 长海县位于著名的海洋群岛渔场之中,素有“天然鱼仓”之美誉。鱼、虾、蟹、贝、藻资源极其丰富,有优质刺参、皱纹盘鲍、大连紫海胆、中国对虾、魁蚶、海螺、虾夷扇贝等海珍品10余种,六线鱼、黑鲪、星鳗、鲆鲽等经济鱼类近百种,海带菜、裙带菜、紫菜、绿菜、龙须菜等藻类数十种。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长海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能够使游客大饱口福,流连忘返。丰富的海产品成就了长海县的“海食文化”,成为吸引广大国内外游客的一大亮点。
3.人文旅游资源 已发掘的30余处贝丘遗址和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显示,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长山群岛繁衍生息,渔猎耕耘,创造了长海早期文明。目前,这些文物保存完好,可供游客参观鉴赏。由于长海县地处边防要塞,又是京津门户,所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爆发在长山群岛的东北海域。1904年日俄战争以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各地都是从这里发起进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海县也被列为根据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已经发现的43处人文景观,为长海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4.自然旅游资源 根据长海县天然禀赋,其旅游业发展应紧紧围绕“海”字做文章,按照发展“群岛式生态休闲文化游”的总体思路,在旅游项目设置上注重娱乐性、参与性和科技性,充分利用海洋群岛优势。由于长海县拥有大量渔场,乌蟒岛又是中国钓鱼协会的海钓基地,仍在继续开发以獐子岛、褡裢岛、大耗岛、小耗岛、石城岛为主的群岛资源,所以要扩大海钓旅游;要以资源底播增殖生产为背景,大力开发海底观光旅游;要以岛、坨、礁和近海渔业生产为资源,开发海岛生态风光游;要以长海县民用机场为依托,开辟乘小型飞艇、飞机环群岛鸟览特色游新航线;要利用“海洋牧场”,形成集海空飞行、海上观光、海下潜水、垂钓、赶海、养殖、捕捞、野餐于一体的海岛特色休闲度假游,开展飞行器环岛游、游艇环岛游、深海潜水游、观海鸟游、海岛科普夏令营游、群岛生存挑战冒险游、品尝海鲜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要举行以饮食、礼仪、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体娱乐、海滨疗养、商务会议、渔家号子为主题的特色渔家风情游,与传统海岛文化“海神娘娘”等祭拜活动相结合,突出海洋海岛主题;要开展参与性和实践性旅游活动,让游客吃、住在渔家,并随船出海,开展养殖和捕捞等具有渔民特色的亲历性旅游活动,使游客充分感受海洋海岛民俗风情,以增强海岛旅游的魅力和吸引力。
六、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现存问题透析
必须承认,任何事物的改变和创新过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北地区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开始后又思想转变缓慢,未能很好地把握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以至于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东北现象”。在这一大背景下,加之地处国防前沿,所以长海县域开放度不够,形成了封闭式、单一式的发展模式,从而造成了长海县鱼创新机制尚不健全、产业结构相对失衡、政企民关系不够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创新机制尚不健全
在海域经济开发方面,辽宁省和大连市虽然提出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大连”的发展目标,但是所辖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要素尚未整合,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创新,仍然存在各地区以邻为壑的掣肘情况,这一滞后的环境因素对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形成了机制性阻碍。一般说来,机制性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优化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广义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9]。就长海县域自身而言,首先是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尤其是还没有完善激励合作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其次是缺乏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还没有搭建好激励县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创新平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平竞争规则的制定,地方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以及独立监管机构的规范等因素仍然不能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在推进企业发挥自律性以及营造资源共享氛围以促进集群技术创新的力度及认识都相对不足①集群技术创新是指集群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并且在技术创新中利用了集群赋予的潜在创新优势,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创新。,这些因素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平台的政策安排;第三是工作机制不够灵活,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县域海洋经济发展要素缺乏有效配置,尚未形成整体优势。应当承认,长海县域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对人才的吸引还不具有优势。面向未来,长海县域如若没有强有力的人才激励政策推出,将难以吸纳足够的企业领袖前来创业。
(二)现有产业结构失衡
由于长海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中的渔业,而渔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为明显,这成为阻碍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结构性壁垒。具体来讲,作为支柱产业的渔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偏大,且产业结构单一,人工抵御自然风险力度较低,海上风暴潮及海洋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极易对海产品尤其是海珍品的养殖产出造成突发性破坏,进而影响到下游产业链继续发展。这种较为单一的产业依赖性极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冲击,而一旦渔业生产环境被破坏,地方政府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以修复。不仅如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并且长期难以恢复。出于对海洋海岛资源的保护,海岛工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及工业发展基础制约了人口聚集方向,海岛交通运输业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由于长海县域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产值超过了第二产业,但实际上是在第二产业受自然条件和政策要求限制前提下的相对发展,而不是第三产业自身的滚动发展,以至于对长海县域经济贡献率一直偏低。
(三)政企民关系和谐度不高
由于我国东北地区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性质比较单一,且与政府完全是一种从属关系,所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由政府决定,自身没有足够的经营自主权,这一背景成为妨碍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根本性因素。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迟缓。长海县域的现实情况也大体如此,县域内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很多方面都要受到政府决策的干预,企业利益和政府利益经常会产生矛盾;由于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其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不足,一方面使县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偏离了市场经济轨道,另一方面也使政府职能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以至于多数企业竞争力弱,发展缓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海县域内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被调动起来,再加上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缺少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因此还处于被动接受政府和企业支配的从属地位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没有协调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海县域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进程。
(四)企业融资依然不便
目前,长海县域内中小企业居多,而它们共同面临的是融资难题,给企业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阻碍,并构成了影响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融资性障碍。究其原因,首先从根本上来说,信贷是一个信用产品。首先银行是根据贷款人的信誉程度来决定是否放贷,是否愿意与申请贷款者建立信贷关系。然而,中小企业从经营开始就处于贷款难的困境,因为它们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的信誉标准。其次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银行根据所承担的放贷风险制定贷款利率,所以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偏高,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承受如此高的资金成本。第三是银行缺乏积极性为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需要对企业做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调查后,才能进行放贷风险评估,还要持续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跟踪。不论对大型企业的大额贷款,还是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银行都必须履行同样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运营成本,要比对大企业贷款高,所以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银行就不会有积极性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进程就难以加快。
七、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推进对策创意
目前,中国跟进世界发展潮流,开始面向大海开发海洋资源。把握这一机遇,在近海比较合适的区域建立“海洋牧场”,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一条明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是自觉领受国家使命,责任重大。因此,应当从解决长海县域的现存问题出发,并且结合长海县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推进对策创意,从而加快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现实进程。
(一)积极跟进跟进战略导向,建立合理创新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发展态势出台多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其中就包括有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成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政策性保障。因此,长海县域应充分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积极实施《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即将出炉的国家、省域及市域的“十二五”规划,做到乘势而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努力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进而在2009年7月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为辽宁沿海地区开发海洋、经略海洋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长海县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正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优惠政策辐射范围之内,所以应当充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推进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步伐,尽全力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争得先机,拔得头筹。应当指出,长海县域具有为追求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利用发展机遇而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有鉴于此,长海县域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战略导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时适度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创新机制,使得县域经济能够更有效率地快速发展。
图2 佩蒂一克拉克定理示意
(二)依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从理论上来说,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根据“佩蒂-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s Law)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都遵循图2规律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差异,此即佩蒂-克拉克定理。:
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第二、三产业不断上升以及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的趋势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这应当成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战略推进导向。根据产业结构现实情况,可以看到长海县域是以渔业作为支撑的第一产业,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是长海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柱。着眼于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过去长海县域不对外开放的封闭状态,仅以“飞地”形式发展的第二产业处于相对落后情况必须改变。长海县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不能只注重渔业发展,就长远建设目标来看,只有三次产业均衡协作发展,才能够促进县域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国家做出有关海岛县域开放政策安排以后,长海县应积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努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适度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在保持渔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长海县域要不断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唯有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长海县域经济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一是要全力开发海洋资源,夯实创建“海洋牧场”基础。除了重视水面资源,还要重视开发海底资源;要加强对新产品开发,提高海珍品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要继续巩固现有优势品种浮筏养殖基地、水产品苗种繁育基地、海珍品底播增殖基地、优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海珍品原良种基地和实用新型养殖技术研发推广基地等六大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全面发展海洋产业经济[10]。二是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开发力度,为创建“海洋牧场”提供保障。一方面,在利用“飞地经济”发展皮口工业园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当地养殖业协调发展,使其发展为长海县域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上一个重要的下游产业承接地;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县域内工业园建设的投资力度,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除此以外,还要积极发展塑料网绳网具制造、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要重视科研工作,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及海水盐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充分发挥大连海洋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长海县域工业发展进程。三是要着重发展旅游业,为创建“海洋牧场”打造品牌。为此,长海县应注重海洋生态保护,根据县域环境的承载力,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以海岛休闲度假、特色海岛游和渔业观光游为主要发展方向,突出休闲渔业和海岛生态两大主题,提升海岛旅游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同时,还应注重运用海洋科技手段,使海岛旅游业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真正做到充分开发海岛资源。
(三)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谐政企民关系
应当指出,要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定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据此形成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和谐社会氛围。作为政府机构,要注重以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乐为战略目标,来履行对经济、政治、文化及各项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以确保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应由过去的直接参与向间接协调,由微观干预向宏观调控转变,通过市场经济原理、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就企业而言,要市场为价值取向积极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把过去应对政府不正当干预的精力腾出来,专心研究产品、研究市场、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消费者的接受度。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有余力协助政府解决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对于劳动者来说,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根据市场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给予个体经营者以战略性引导,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积极性地进行生产经营,而不是盲目的、一拥而上的从事某些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生产经营者也要向政府和企业提出切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配合政府和企业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当然,实行政府、企业、群众三者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原则,不是要求政府、企业和群众只管埋头苦干,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而是要形成合理的互动关系。为此,政府、企业和群众三者必须严格按照“以诚为本、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11]。总之,要注重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建设,才能使政企民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和谐化,从而为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营造出积极的社会氛围。
(四)借助政府行政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由于中小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所以长海县域要注重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政策、法律及财政支撑,凭借政府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证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为此,首先在金融方面,长海县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并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比如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二是要制定强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度高的特点,为中小企业提供合理的信用担保;三是要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帮助中小企业上市,使其在创业板市场上进行融资。其次在资金方面,长海县政府应着重从实际需要出发实施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方案:一是要给予中小企业特定事项的资金扶持,如解决当地特殊群体就业问题,政府应当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二是要建立发展准备金,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三是要坚决取缔不合理收费,从源头上扼制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四是要为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设立特别奖励基金。只有这样,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才会尽快进程。
八、结语
长海县作为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通过长海县域创建“海洋牧场”的积极推进,不仅可以有效发挥“海上辽宁”、“海上大连”先导区和示范区的战略导向功能,逐步实现带有群岛旅游度假特色的“海洋牧场”建设目标,而且还能够为我国海岛县今后的开发建设做出积极探索,其成功经验的借鉴价值和示范意义相当重大。因此,长海县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开拓进取,对发展中遇到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化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独具中国特色的“海上牧场”建设,从而实现海岛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海岛县域开发建设的示范基地,成为环黄海经济圈国际合作开发的区域引擎。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1).
[2]余运安.韩国.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情况及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水产,2008,(3):22-24.
[3]张耀光,张岩,王宁.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海域环境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2007,(6):768-773.
[4]栾维新,王海壮.长山群岛区域发展的地理基础与差异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5,(5):544-550.
[5]长海县政府.长海概况[OL].长海县政府网,http://www.changhai.dl.gov.cn/,2010 -5 -27.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1).
[7]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OL].辽宁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ln.gov.cn/zfxx/fzgh/qygh/200709/t20070914_130374.html,2006-1-16.
[8]孙书贤.建设海洋牧场 发展新型生态渔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6):81 -83.
[9]J A 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辽宁大连长海县优化主导产业提高海岛渔农村经济运行质量[OL].新农村商网,http://nc.mofcom.gov.cn/news/P1P210224I1461271.html,2007-02-26.
[11]赵克强.构筑新型的政企关系[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972/317343.html,20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