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2011-05-24王占军沈东风陈华荣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7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00038
王占军,沈东风 ,陈华荣(.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7;.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00038)
0 前言
目前,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仅局限在概算、预算、标底编制、项目实施及建设项目结算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管理认识不深,并因通信建设项目存在多个投资控制阶段而导致重复计价,使建设项目投资难以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
现代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理论的基本理念已从单纯的价格管理转变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主张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系统的计划来控制投资,其目的不仅在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不超批准的投资规模,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本文基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从投资者和业主的角度,结合对通信建设项目投资资料的分析,研究通信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投资管理,为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投资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 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LCM),是将3个相互独立的管理过程(决策、实施和运营过程)通过集成化和统一化,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1]。本文结合通信建设项目建设的特点,将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其中,通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包括制定项目建议书、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评估等;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实施阶段包括施工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动用前准备阶段等;运营维护阶段包括使用维护、项目后评价等。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见图1。
图1 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
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强调在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各种措施随时纠正各种偏差,保证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要求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和实施面向运营,以建设项目运营目标为导向,以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和实施为基础,使工程资源、组织、技术和信息一体化和系统化,通过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充分协调结合,实现相关参与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在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为下一阶段建设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从而使建设项目以最合理的项目投资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是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工作流”为主线,以“物资流”为载体,以“资金流”为控制关键,有效地管理资金,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实现建设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最大化。
2 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分析
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全面分析各阶段对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强弱,是有效管理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提。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见图2。
图2 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图2显示,通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95%~100%;设计阶段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5%~95%,初步设计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10%~35%;实施阶段是通信建筑产品的形成阶段,也是投入资金最集中的阶段,但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仅为5%~10%;运营维护阶段的建设项目投资随着通信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而逐渐递增,直到通信建筑物的报废。
对通信建设项目投资资料的分析表明,通信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的费用在整个建设项目投资中所占比例为2%左右,而这2%的费用对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5%~95%;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对整个工程投资影响程度却高达95%~100%。因此,通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是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
3 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3.1 决策阶段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在通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投资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影响,是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此,为提高决策阶段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从4个方面加强管理力度。
a)业主及委托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
b)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c)建立建设项目全寿命目标体系,使它更具有包容性和完备性,构建建设项目目标层和思维方式圈[2]。
d)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运用科学发展和超前规划的理念,以系统论来指导决策工作。
3.2 设计阶段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通信建设项目经过决策阶段确定后,设计阶段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设计委托书的要求和设计合同规定,通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努力把建设项目概算控制在批复的投资额内。
a)推行设计招标或方案竞选。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可以通过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选择实力强的设计院;建设单位要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优化设计方案。
b)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与审查的作用,严格控制设计文件的质量和深度。
c)推行限额设计。严格按照批准设计任务书中的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d)采用标准设计。在满足使用、美观功能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标准设计,如通信局房工业化模式,采用定型设计、通用设计一般可降低成本10%左右。
e)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在设计方案优选时,综合考虑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运营成本,体现建设项目前瞻性。
3.3 实施阶段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3.3.1 招投标阶段
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是通信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最重要环节,也是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招投标阶段的科学管理是控制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
业主应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一是实现业主对施工单位的选择,选择实力强的承包单位不仅保证了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也可避免产生施工合同签订后对承包单位难以管理的局面;二是签订好的施工合同,为工程结算和反索赔提供重要的依据,达到对建设项目进行更有效控制的目的,特别是08版清单计价规范施行后应更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执行。
3.3.2 施工阶段
通信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最终实现工程方案、工程设计,并形成工程实物的过程,同时也是落实施工合同、实施投资管理的操作过程。因此,对业主来讲,在严格控制通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投资管理的基础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投资管理,以有效控制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3]。
a)做好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工程进度款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对施工单位的一种制约。因此,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避免工程进度款付超。
b)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据统计,材料费在通信建设项目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的75%左右,占直接费用的80%左右。管理过程中需认真考察材料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特别是施工合同中规定的甲指乙供和甲供的材料)。
c)严格控制工程设计更变。为了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尽量减少施工变更,严格履行监理工程师审批制度,对变更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合理的设计变更,以免出现施工阶段的造价超支情况。
d)搞好合同管理,减少施工单位的索赔。施工合同在履行期间,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投资方面的纠纷,同时业主应全面履约,以避免索赔的发生。
3.3.3 竣工阶段
通信建设项目竣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项目投资、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4]。因此,为使竣工阶段起到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主要从3个方面严格控制。
a)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严格考察工程质量,确保优质优价,严格验收。
b)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制定相关制度,坚持按合同办事,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
c)工程预算外的费用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各单项工程投资,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核减等。
3.4 运营维护阶段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通信建设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是建设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的阶段,该过程同时产生运营维护费用,且该项费用随着使用年限而逐年递增,直到工程项目报废拆除。因此,在运营维护阶段要尽量提高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降低运营维护费用,使二者达到合理的统一。
对业主来讲,一方面由工程管理人员向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设备运营交底与学习培训,以实现优选的运营方案,从技术源头控制项目投产后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对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4 结束语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通信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是以投资者和业主为主体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通过对通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分析,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各项措施进行投资控制分析,形成一整套科学、先进的控制管理项目投资体系,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保证项目资金顺利高效地形成资产,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最低化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王进.关于建立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的探讨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6):63-64.
[2]陈光,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 [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0):87-91.
[3]唐菁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罗波,辛志胜,朱长明.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理论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