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05-23魏爱风魏海建张爱华
魏爱风,魏海建,张爱华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
糖耐量异常(IGT)指存在糖代谢异常并有可能向糖尿病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患者具有发生糖尿病的倾向及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IGT者较糖耐量正常者有更高的病死率。目前认为 IGT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舒张功能不良,其发生、发展受体内多种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1]。2008年 8月~2009年 8月,我们观察了 48例 IGT患者血浆 ET、CGR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 IGT患者 48例(观察组),其中男 26例,女 22例 ,年龄 48~55(54±2.2)岁;病程(7.5±1.74)a。符合 1999年 WHO及2003年美国医师协会(ADA)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血糖升高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损害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近期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门诊体检健康者 40例(对照组),其中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47~56(51±2.5)岁。两组体质量指数、血压、临床资料及血清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有可比性(均在正常范围)。
1.2 血管活性因子测定 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两组空腹及餐后 120 min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 ET、CGRP水平比较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预计我国到 2010年可能达 6 300万[2,3],而 IGT人群已达 6 000万[4]。 IGT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最危险因素,每年约13.3%的 IGT患者进展为糖尿病[1]。研究发现,糖尿病发生之前均经过 IGT阶段,心血管疾病早在IGT阶段就已启动[5]。目前认为 IGT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舒张功能不良,其发生发展受体内多种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1]。
表1 两组血浆 ET、CGRP水平比较(pg/ml,±s)
表1 两组血浆 ET、CGRP水平比较(pg/ml,±s)
组别 n ET CGRP空腹 餐后 空腹 餐后观察组 48 62.73±10.52 83.17±10.16 46.13±3.21 41.08±2.35对照组 40 49.58±7.54 52.17±6.13 86.41±6.18 85.21±4.92 P值 <0.01 <0.01 <0.01 <0.01
ET是 1988年由日本学者 Yanagisawa等[6]首先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的生物活性多肽,是体内最强烈持久的血管收缩因子。ET是一种循环激素,对血管、心脏、肾脏等器官及内分泌、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调节作用。CGRP是于 1982年由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的多肽,广泛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具有强心、扩血管作用,是最强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7]。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代谢控制不良亦可导致组织缺氧、血小板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减少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在缺氧状态下,导致血栓素、转化生长因子 β、肿瘤坏死因子等损伤性物质产生增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ET的产生和释放,并使 CGRP合成和分泌下降,由于 ET升高、CGRP降低,引起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血管平滑肌损害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2]。
本研究观察组空腹及餐后血浆 ET水平均明显对照组,餐后血浆 ET水平明显高于空腹水平;空腹及餐后血浆 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餐后血浆 CGRP水平明显低于空腹。随着血糖增高,血浆ET升高、CGRP降低。提示对 IGT患者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血糖、降低 ET、升高 CGRP,以延缓或减轻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1]刘闺男,周敬.糖尿病—冠心病等危症的新理念及新思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2):7-9.
[2]潘长玉,金文胜.葡萄糖耐量异常[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5-9.
[3]Li CL,Pan CY,Lu JM,et al.Effect of metformin o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Diab Med,1999,16(6):477-481.
[4]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 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134.
[5]潘长玉.有关 DM联盟专题研讨 IGT/IFG的情况[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3):151.
[6]Inoue A,Yanagisawa M ,Kimura S,et al.The human endothelin family:Three structurally and pharmacologically distinct isopeptides predicted by threeseparate genes[J].Proc Natl Sci USA,1989,86(8):2863-2867.
[7]王望,王宪.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超家族与高血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5):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