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优异种质资源引进鉴定利用研究
2011-05-23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
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王 琴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信阳 464000)
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红麻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红麻原料生产基地。近几年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红麻育种组选育出的中杂红305、中杂红318等杂交红麻在我市麻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红黄麻市场价格波动大,杂交制种风险亦大,目前,信阳红麻生产用种仍以74-3、青皮3号等为主导,由于长期种植导致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信阳红麻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相关单位相继选育和创新了一批红麻优异种质资源和品种,我们经过多年的引种、比较与示范试验,筛选出了7份红麻优异种质,通过在信阳麻区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鉴定与评价,进一步明确这批红麻优异种质在信阳市的丰产性、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为信阳市红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0年安排在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园区进行。试验田土壤系黄褐土性水稻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7g/kg,全氮1.04 g/kg,速效磷14.1mg/kg,速效钾60.4 mg/kg。试验地前茬种植绿肥紫云英。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8个。其中,T15、T17-1、T17-2、T19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一年生资源组引进,福红952、福红992、福红航992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以中红麻10号作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 m2,采用垄作栽培,每小区种植2垄,垄面宽0.8 m,垄沟宽0.5 m,垄长5 m,每垄种植2行,行间距0.5 m,重复间走道宽0.8 m。
1.3 栽培管理
紫云英翻压后,结合整地于5月31日施入N:P2O5:K2O=16:14:1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作底肥。6月1日起垄划行条播,播种后土壤墒情较差,于6月4日抽水浇地,以利齐苗,6月7日降雨,各品种出苗较好。6月17日间苗1次,6月24日按18万株/hm2定苗。7月3号追施尿素75 kg/hm2作旺长肥。试验期间共中耕除草3次,培土1次。8月2号,用杜邦升氏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5%)加噻菌铜悬浮剂(有效成分20%)防治红麻炭疽病1次,遇雨天及时排水。10月1日收获。
1.4 年度小气候
6月上旬气候干燥,中下旬气候适宜,7、8两月雨量较大。特别是7月份,信阳地区受东移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连续暴雨,田间积水严重,加上强阵风影响,红麻大面积倾伏都在60%以上。9月份降雨量又恢复正常。整体来看,红麻试验期内,前期雨量适中,利于红麻苗期生长,中、后期雨量偏大,造成麻株倒伏,并伴有提早落叶现象。
1.5 室内考种及分析
收获时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麻株20株,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每小区单独收获、沤洗,测定纤维产量。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AS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性状
从表1可见,各参试品种的纤维产量均高于对照,以LSD法进行方差分析,各参试品种间的纤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福红航992的纤维产量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其余7个品种间的纤维产量差异不显著。
在8个参试品种中,福红航992平均纤维产量为2 984.8 kg/h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2.79%,居参试品种第1位;福红952平均纤维产量为2 959.1 kg/hm2,比对照增产11.82%,居参试品种第2位;福红992平均纤维产量2 932.2 kg/hm2,比对照增产10.80%,居参试品种第3位;T19、T17-1、T15、T17-2 平均纤维产量分别为 2 859.1、2 855.3、2 855.3、2 675.8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04%、7.90%、1.79%、1.11%。
表1 参试品种的纤维产量分析表Table 1 The result ofyield analysis ofall tested varieties
2.2 主要农艺性状
2.2.1 株高、茎粗、皮厚
从表2可见,参试各品种的株高均高于对照,除T15外,株高均在3.80~3.95 m之间,其中以福红航992、T17-2最好,分别为3.94、3.88 m。
茎粗除T15外,均高于对照,幅度1.75~1.89 cm,其中以T17-2、福红航992最好,分别为1.89、1.80 cm。
皮厚只有T17-2、T17-1高于对照,分别为1.36、1.34 mm,而株高和茎粗表现最好的福红航992皮厚则与对照近似,为1.32 mm。
综合株高、茎粗、皮厚3个主要农艺性状,T17-2和福红航992表现最好。
2.2.2 单株去叶鲜茎重、鲜茎出麻率
从表2可见,参试品种的单株去叶鲜茎重除T15、T17-1外,均优于对照其中,以T17-2、福红航992、福红992表现最好,分别为550、530、490 kg。而鲜茎出麻率方面则以T19、福红992表现最好。综合2个性状,以福红992表现最好。
2.2.3 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干皮精洗率
从表2可见,参试各品种中单株鲜皮重以T17-2、福红航992、福红952表现最好且高于对照。T17-2、福红航992、T19和福红952的单株干皮重高于对照,T17-2、福红航992表现最好,分别为51、50 g。T15、T17-1、福红992的干皮精洗率高于对照。
表2 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Table 2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all tested varieties
2.2.4 单株纤维产量
从表2可见,T17-2、T19、福红952、福红992和福红航992的单株纤维产量均高于对照,以T17-2、福红航992表现最好,分别为30.4、29.7 g。
2.3 抗性
由于2010年7月中旬遭遇灾害性天气,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其中,T15、T17-2、T19和福红992相对倒伏严重,其中又以福红992最严重。而在立枯病和炭疽病等病害方面,各品种发病率均较低,甚至没有发病。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参试红麻品种的纤维产量来看,7个参试品种的纤维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福红系列的福红航992、福红952、福红99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幅度达10%以上,在试验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产量优势,比较适合于在信阳市推广应用,其它4个品种也比对照增产,可以继续进行比较鉴定。
3.2 从参试红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来看,7个参试各红麻品种的表现优于对照,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与产量性状表现基本吻合,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势,增产潜力大,适应性较强。其中以福红系列的福红航992和福红952表现最好。
3.3 本试验属于夏播红麻,由于播种后天旱,加上7月、8月雨量过大,致使土壤板结厉害,田间积水严重,造成红麻大面积倒伏,对各参试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各参试品种红麻纤维产量和正常年份比相对较低。由于试验在开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措施、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验证。
[1] 吕江南,贺德意,等.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Ⅳ)[J].中国麻业,2004(5):245-250.
[2]龚友才,黎宇.红麻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J].中国麻业,2001(2):31-32.
[3]祁建民,林荔辉,林培青,等.红麻新品种福红952的选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3,32(1):1-5.
[4]吕玉虎,潘兹亮,张丽霞,等.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07(1):41-42.
[5] 吕玉虎,潘兹亮,张丽霞,等.红麻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