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萝卜新品种榕研1号的选育

2011-05-22方淑桂陈文辉曾小玲黄建都朱朝辉

中国蔬菜 2011年18期
关键词:抗病区域试验生育期

方淑桂 陈文辉 曾小玲 黄建都 朱朝辉

(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11)

1 选育过程

榕研1号是由雄性不育系6-4-1A与自交系16-1-5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母本6-4-1A:2000年以日本的东方惠美为不育源,与武汉的和风进行杂交,从后代中选择可育株为转育父本,连续6代回交纯化,可育株自交纯化,于2006年育成雄性不育系6-4-1A,同时获得相应的保持系6-4-1B。不育系表现不育率与不育度均为100%,雄蕊严重退化,蜜腺发达,开花结实正常,无畸形荚。父本16-1-5:2000年采用广东的南研30与武汉的夏抗40进行杂交,从杂种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连续6代自交纯化,于2006年育成较稳定自交系16-1-5,早熟,耐热,抗病,叶色淡绿,叶数11片,叶基盘小,表皮均匀光滑,品质优。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2007~200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进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至2010年在福建省累计推广200 hm2。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007、2008年秋在福州市蔬菜研究所进行品种比较试验,8月 20~25日播种。小区面积20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以短叶13为对照。榕研1号表现生长快、整齐、耐热、抗病、高产,2007、2008年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885、3945 kg,分别比对照短叶13增产15.6%和15.4%,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

2008~2009年进行区域试验,小区面积30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8月10~20日播种,小高畦栽培,畦宽(带沟)1.2 m,每畦种植两行,株距14 cm。榕研1号生育期55 d(天),平均每667 m2产量3943 kg,比对照短叶13增产14.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2)。

2008~2009年在长乐、平潭、莆田、霞浦、龙岩等地进行生产试验,各点面积均为1350 m2,8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采收。榕研1号每667 m2产量3800 kg左右,比对照短叶13增产10%以上。

2.2 耐热性

表1 榕研1号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 榕研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008年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榕研1号在福州平地最早可以在7月下旬播种,比夏抗40、热抗40、夏阳骄子、夏白玉、夏白王、热白玉、短叶13等品种都耐热,生育期50 d(天),每667 m2产量2500 kg左右,在所有供试品种中产量最高。

2009年7月20日播种,以短叶13为对照,结果榕研1号生长正常,肉质根发育良好,50 d(天)收获,平均单株质量0.4 kg;而对照短叶13表现生长缓慢,叶片卷曲,肉质根小且木质化,水分少,商品性差,平均单株质量0.3 kg。说明榕研1号耐热,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

2.3 适应性

2008~2009年在福建省5个地区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榕研1号均表现耐热、抗病、稳产高产,适应全省各地栽培。尤其是山区6~7月栽培,表现特别突出,品质好,产量高。

2.4 抗病性

2009、2010年经福州市植保植检站田间抗病性调查,榕研1号未发生病毒病,黑腐病发病率1.5%,菌核病发病率1.0%,均低于对照短叶13(黑腐病发病率5.0%,菌核病发病率3.0%)。

3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早熟,耐热,株高35 cm,开展度40 cm,叶簇直立,板叶,叶片绿色,叶数13片,叶长30 cm,叶宽11 cm,叶基盘小。肉质根长圆柱形,根长26~28 cm,1/2入土,直径5~6 cm,皮肉均为白色,水分多,品质好,2010年 10月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试验室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1.1%,水分89.8%,VC 0.1474 g·kg-1,还原糖0.02 g·kg-1,蔗糖0.0013 g·kg-1,蛋白质0.0139 g·kg-1。生长适宜温度20~30 ℃,生育期55 d(天),每667 m2产量3500 kg左右,适宜福建省夏、秋季栽培。福州平原地区8~9月播种,一般每667 m2种植7000~8000株。

猜你喜欢

抗病区域试验生育期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不同生育期遮荫淹水对烤烟形态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