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2011-05-21吉世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阿托冠脉

吉世军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随之触发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后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可以显著减少ACS患者的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的发生率,降低早、中期死亡率,且能增加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达到他汀类治疗的长期效益。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ACS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62~79岁,平均(69.58±7.7)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非Q波心肌梗死39例,Q波心肌梗死3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和心肌酶学改变进行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时间24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 mg/d,每晚顿服,治疗3个月。记录药物反应的时间在服药前及服药2、4周后,并同时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肌酸磷酸激酶(CPK)。患者出院时,根据肝功能或LDL-C的实际情况,将阿托伐他汀用量调整为40 mg/d或20 mg/d,并继续服用其余口服药物。随访时间为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常规采血化验,并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方法根据1998年1月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草案进行,根据“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血脂达标率,TC<4.7 mol/L、LDL-C<2.6 mol/L为治疗后标准,总达标率为TC和LDL-C均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 CRP、TC、LDL-C水平降低明显(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mg/L)

2.2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 患者用药后复查心肌酶、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肌痛、腰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ACS的3种不同临床状态。ACS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永久性或间歇性的阻塞[2]。有报道,软斑块多见于冠脉病变处,主要是正性重构,血栓形成为其特点,软斑块常会增加斑块破裂,正性重构导致冠脉内斑块张力增加,增加斑块破裂机会[3],这与正性重构处斑块脂质核心大、巨噬细胞多有重要关系。临床证实,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已公认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是指对ACS具有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拮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对改善内皮功能、冠脉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非常显著[4-5]。而且,在饮食基础上,对总病死率及CHD死亡率的降低也是他汀类药物的显著优点。同时,具有稳定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防止破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功效[7]。口服给药后,阿托伐他汀能被迅速吸收,1~2 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为12%,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12%。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ACS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作用,表现在经治疗后能使血CRP水平显著降低,这也是改善ACS预后的可能机制之一[8]。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升高(有报道,升高可超过正常上限3倍)。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大多是短暂的,有70%的患者会自动恢复正常(即使在不停药不减量的情况下)[9]。这可能是急性期时患者的心功能较差,肝脏供血不足造成相对缺血缺氧,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肝功能[10]。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上,与药物有关的明显肝肾损害、肌肉溶解及致残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均未见显示,证明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25.

[2] 何作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概述[J].西部医学,2007,19(2):304-306.

[3] 丁士芳,张运,张梅,等.斑快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12-514.

[4] 王同汉,陈宁,靳利利,等.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24-2226.

[5] 赵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4-15.

[6] 艾德惠,蔡志友,陈和平,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70-272.

[7] 曹雅曼,胡大一.辛伐他汀对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及分泌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40-642.

[8] 朱建华,邱立红,张必祺,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972-976.

[9] 王岚峰,李竹琴,汤青,等.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598-601.

[10] 董少红,温隽珉,罗林杰,等.阿托伐他汀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53-356.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阿托冠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