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鑫诺卫星实现“村村通”——专访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闵长宁

2011-05-21炜炜

卫星与网络 2011年4期
关键词:转发器村村通中央电视台

本刊记者:炜炜

1998年12月8日,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成功使用鑫诺一号通信卫星上的Ku频段转发器,进行了卫星电视“村村通”试验。1998年12月25日~26日,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又利用鑫诺一号卫星,在北京、昆明等地,使用天线口径为0.45 m、0.6 m、0.75 m、1 m的电视接收站,又一次进行了利用一台Ku频段转发器传输中央电视台8套电视节目、8路广播节目等业务的电视传输试验,取得成功。上述几种不同天线口径的电视接收站接收到的电视图像清晰,性能优良。

为了回顾这段历史,记者采访了原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中星-10卫星工程总师闵长宁。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最早提出做直播星

闵长宁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就开始了直播卫星和卫星直播业务的研究工作。时任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的刘纪原就提出要开展直播星业务,并且还成立了一家直播星业务的运营公司。1994年8月,航天成立了一个代表团,专门到美国去访问,考察关于直播星业务方面的情况。闵总也是代表团成员之一,考察内容包括卫星制造、技术、传输内容等方面。

当时有领导对闵总提出一个问题,说:“技术上有没有办法,咱们现在造一颗星,怎样才能使地面上终端,只能收到我们(国家)的节目,而不能接收到别人的呢?”这主要是考虑信息安全问题,不能让敌对势力的东西进入到观众的家里。闵总当时回答说:“仅从技术上很难完全实现让接收终端只能接收我们的东西不能接收别人的东西,虽然可以在节目的体制和接收终端上采取某些技术措施。“这个问题当时谈了很久。

1994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了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方案可行性研究组,闵总是论证组的副组长。他当时提出,东四卫星平台的能力至少必须满足我国未来直播卫星和移动卫星业务的需求,并完成了<<发展我国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的依据和要求分析>>分析论证报告, 依据直播卫星和移动卫星业务的要求,提出了发展我国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指标要求, 被论证组采纳。这是因为,从1992年开始,闵总就开始了直播卫星和移动卫星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科技日报》发表了《关于发展我国直播星的建议》的文章、北京广播电台请他通过广播电台,进行了半个小时关于直播卫星的访谈。同时,作为亚太移动电信项目(APMT)空间段负责人,闵总深度参与了APMT移动卫星项目卫星方案的制定、论证、谈判和合同签署的全过程。所以他对于推动发展我国的直播卫星业务和支持手机通信的移动通信卫星始终是情有独衷、给力有加、矢志不渝。

2001年7月16日,航天科技集团王礼恒、马兴瑞、孙家栋等高层领导在北京稻香湖组织鑫诺卫星公司相关领导开会,会上作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决定启动鑫诺二号直播卫星项目。所以说,中国自主的直播星是从这个时候启动的。经过各方面的论证调研之后,2001年12月22日,在香格里拉饭店举办了启动仪式,广电等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了启动仪式。广播卫星的好处就是:其卫星波束只能覆盖本国的国土,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广播卫星的频率应用很少,鑫诺二号卫星比普通C、Ku频段通信卫星可以有更好地抗干扰特性和安全性。

2002年6月23日出现了法论功非法干扰鑫诺一号卫星信号传输的问题。闵总讲:“出现法论功非法干扰鑫诺一号卫星事件后,我们对在鑫诺二号卫星上采取抗干扰措施进行了研究。依据SINOSAT-1卫星波束对日本隔离的经验,我们提出了在SINOSAT-2卫星上增加抗干扰点波束的方案。在航天科技集团的具体指导下、在五院等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最终于2002年9月30日确定了SINOSAT-2卫星实施抗干扰措施的技术方案。”在卫星上增加抗干扰点波束的方案,对于确保国家广播电视传输的安全播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鑫诺卫星公司的由来

199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航空航天部、原国防科工委联合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呈报设立“中国专用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请示,并得到了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和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的首肯和支持。同年12月,人民银行陈元副行长、航空航天部刘纪原副部长、原国防科工委沈荣骏副主任就“银行星”项目和成立专用卫星公司一事又联名致信给邮电部吴基传部长,不久就收到了吴部长的回信,支持“银行星”项目和专用卫星公司的成立。专用卫星公司正式筹备设立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为了尽快完成公司设立的审批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地反映项目本身独有的市场化、国际化精神,专用卫星公司在确定名称时,采纳了当时国家经贸委主管人员的意见,决定不使用“中国”字头,而是效法索尼、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为专用卫星公司起一个商号。

鑫诺一号的谈判、评审和监造,确保了卫星的性能和质量,有效保证了卫星的可靠性。同时,还借鉴、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这对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回顾鑫诺一号期间的直播经验和教训

从1999年1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正式在鑫诺一号通信卫星上播出。经过近10个月的播出试验,卫星工作正常,遍布全国各地的近10000套接收机接收到的图像清晰、性能稳定。在此基础上,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于1999年“十一”前,将全国现有的44套中央及省市电视台节目全部在鑫诺一号卫星上正式播出。这44套节目租用鑫诺一号卫星的4台Ku频段转发器(Ku-2A、3A、4A、5A),除原有的Ku-2A转发器传输中央电视台8套电视节目和8路广播节目之外,其余3台转发器每台转发器均传输12套电视节目和12套广播节目。同时,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将在2000年底前,继续投放90000套0.6 m、0.75 m的电视单收站,接收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省市的44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并计划接收鑫诺一号卫星播出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利用鑫诺一号卫星,在小口径天线接收的条件下,一台转发器能传输8~12套高质量的电视,从而可以解决全国15%的乡村无法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提高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人口稀疏地区的卫星电视覆盖率,让所有的山区农村都能收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它标志我国在卫星广播电视传输领域内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鑫诺一号的“村村通”是播放到村级政府行政单位,从技术上实现比较容易。卫星采用加密手段下行电视节目,用户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接受终端才能接收。从行政上来讲,可以控制住直播卫星终端生产,没有证的就不能生产。

通过“村村通”成功播出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推出在小口径天线接收的条件下,利用卫星转发器传输高清晰度和高保真电视节目和语音广播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样,也提供了Ku频段条件下的电视传输及其雨衰状况的宝贵经验。这对于发展我国新一代广播卫星和进一步发展卫星数字式广播电视奠定了基础;对于保护我国已有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资源,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电视“村村通”计划的实施,对于发展、拓宽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村村通”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在小口径天线接收条件下,一台转发器传送12套电视节目、甚至二十多套节目是完全可行的。这样,就可将上百套、甚至几百套的电视节目集中在一颗卫星上,利用一台数字式接收机(IRD)可以收看上百套甚至更多的、不同极化的电视节目,从而大大降低了利用卫星进行电视传输的费用,并大大方便了用户接收及经营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卫星广播电视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看好。

猜你喜欢

转发器村村通中央电视台
我们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主题曲)
TCP网络数据转发器
温州:聚合力 攻坚客车“村村通”
多载波柔性转发器卫星系统
广播村村通 村民百事通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从村村通看我国天然气改革的未来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
着力攻坚『村村通客车』畅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征联佳作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