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总理女儿”的精彩人生
2011-05-19余玮
余玮
2011年3月27日,2010年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揭榜,李鹏之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名列榜首。
李小琳在中国电力市场被称为“一姐”,还曾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商界女强人榜,被媒体称为“女电王”、“站在国际资本肩上的美女CEO”。
李小琳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因为她有位当过中国国务院总理的父亲。媒体采访几乎都离不开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坐到今天这个位置?这其中有家庭的因素吗?
李小琳并不回避,坦率地回答:“我的成长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从大学毕业到去基层工作,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副处长、处长、副总裁、到总裁,我一个台阶也没有漏。一个人出生在比较好的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辈的影响,即使给了你这个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父亲的“小跟班”
在李小琳心目中,“前辈的荣誉和业绩永远属于前辈。它可以让你感到幸福和自豪,但不会成为靠山。”每每有人提及父亲李鹏,李小琳的言语中总是充满尊敬,她眼中的父亲“意志坚定,生活有目标,做事认真,总是朝目标不断努力。”
李小琳1961年出生于北京,她自称小时候是父亲的“跟班”,十几岁起就跟着父亲去很多电站考察。父亲头戴安全帽指挥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的情景,李小琳至今历历在目。李小琳跟着父亲下基层访问时,李鹏经常有意带她去当地的特困户,指着在煤油灯下刻苦学习的孩子给女儿看,教育她要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在女儿心中,父亲李鹏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即便到了晚年退休以后,也没有停止学习。“父亲参加工作前,就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退休以后,他准备把这些日记分门别类,分10个不同的类别陆续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好几本。”李小琳说,整理资料和写作,占去了李鹏大量的退休时间。“有时我回家,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他都喜欢亲力亲为,比如坚持自己上网、自己打字。他希望自己能够健康,能够看到未来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身体好的时候,李鹏还常常在家里看书,锻炼身体,尤其喜欢游泳。每每谈及父母和家庭的熏陶,李小琳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在父亲的感染下,李小琳也一直坚持写日记。“我把每天点点滴滴的感悟、思考记录下来,把自己所做过的工作、在各种场合的发言和讲话,以及接受媒体访问的内容和各种来信,都一一收集起来。”李小琳曾辑录成多本自编的《心路历程》,“闲时经常翻阅这些东西,每次看都很有成就感,也能自省自励”。
李小琳感到很幸运,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上一辈和谐的婚姻,也影响着她的生活。“母亲朱琳有着远大的理想,她是哈尔滨军工的高材生,曾做过电影演员,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苏拉一样给大多数人谋幸福。母亲是充满正义感的女性,非常率直、无私,我的直率、有爱心等好多秉性,就是受母亲的影响。”
“母亲和父亲相互敬爱,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讨论事情。有争论的时候,爸爸让妈妈多一点,而妈妈承担家里的责任多一点。”这种家庭氛围延续到了李小琳的小家庭,她说:“我非常庆幸自己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个兄长般的先生和一个朋友般的女儿。”
一盏煤油灯与一辈子的梦想
因为身上永远贴着“李鹏之女”这样的标签,李小琳总被“高干子弟”,“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观念所笼罩。李小琳听到这些议论,笑了笑,说:“的确,我成长的家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与家庭和社会分不开,家庭对于一个人很重要。我出生的这个家庭给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父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我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李小琳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在学校担任班长、大队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那时候父母工作忙,我13岁就开始当家里的账房先生,父母的工资都交到我手里,我来管一日三餐。”
可能连李鹏也没有想到,他带着女儿看贫困孩子学习的情景,点燃了女儿的梦想。“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灯,用一个铁皮罐头壳和一绺延伸在外的棉线做成的煤油灯来照明。就是这盏破旧的煤油灯,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长大以后要把光明撒播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这也是我后来学习电力专业,从事电力事业的初衷。”
1988年,李小琳获得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她在电力技术学院当过老师,在华北电力公司当过调度员、技术员、工程师,之后又调入了能源部。身为能源部国际司经贸处副处长,她有机会和世界各地的优秀管理者接触。第二年,李小琳有机会考入了联合国一个援助项目,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学习管理。
“海归”后不久,李小琳从一个文件中发现,境外有人想利用中国电力行业的概念做基金。这种在国外投资领域俗称“炒概念”的伎俩,被李小琳识破了。她马上给当时的电力部长呈报:“国家发展需要电力先行,但尚缺资金,资金缺口至少2000个亿,建议在境外成立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规范的公司,把国际上大的基金、财团吸引到我们这里,参与中国的电力建设。”李小琳的建议得到了电力部的肯定,她被抽调组建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并担任筹备组组长。
回顾那段经历,李小琳坦言:“当时有独上高楼的茫然,你去做,却不知道怎么做,在未知中寻找出路。”她没有想到,这条路自己闯了整整10年,经历了“一波三折”。直到2004年10月15日,中电国际旗下中国电力终于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交易。那时,香港各大媒体刊登的一幅照片中,被昵称为“红衣美人”的李小琳正在接电话。接电话的那一刻,正是李小琳进入香港联交所的前一分钟。电话里说,李总,今天大市不好。李小琳镇定自若地回答,“基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基于我们电力的形势,基于我们母公司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会给股东一个满意的合理的回报!”说着,李小琳举起了手。香港报纸把她这个手势解读为“股市升”的好彩头。那天在大盘唱跌的情况下,中国电力升了17%。
奶奶对全家影响深远
10年中,李小琳在中电国际内部一直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老总是个宽容的人,很讲究团队的和谐,其实是刚柔相济,尤其是遇到困难时,更能感觉到她的刚强和执着。”中电国际的一位员工这样评价李小琳。
李小琳提出“静水深流”的和谐管理理念。在她看来,水是天地万物之源,“水归于静、沉于思、流于恒。静水深流既是做企业的一种境界,也是为人的境界。人生就好比一个锯木的过程,没有慢慢锯的过程,就没有最后‘咔嚓木断的一声。”她说自己也是一点一点锯过来的。
李小琳说,“企”字无人则止,员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员工和谐了,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根基和依托。在李小琳心目中,“好的企业文化就像一本‘真经,能让你的团队有思想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能给工作以意义,给发展以动力。”
其实,李小琳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用于企业管理,也源于家庭的熏陶。李鹏的父亲李硕勋,是一名革命烈士,他的夫人赵君陶,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博览群书,志趣高雅。
至今,李小琳还记得奶奶坐在院中,用四川话给她讲故事的情景。“奶奶的故事特别多,我觉得很有趣,问她:‘您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奶奶指着桌上的《资治通鉴》说,‘在这里面呀,你翻一翻。”李小琳趴在厚厚的《资治通鉴》上,又不认识那么多字,奶奶便在桌上放一本《康熙大字典》,教她查字典。
在奶奶的影响下,李小琳从小就爱读古书,谈起《易经》、《黄帝内经》等典籍,她娓娓道来,兴致颇浓。“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资治通鉴》、《古文观止》,我都有所研读。直到今天,《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许多名篇,我还能够背诵。”
赵君陶晚年喜好书法,写得一手隽永娟秀的“赵”体字,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受奶奶的影响,李小琳一直偏爱繁体字。翻看李小琳的书法,架构清奇,娟秀中透出一股英气。李小琳说:“爷爷28岁慷慨就义前,给奶奶留下家书,嘱托她好好抚养子女,把他们培育成才。奶奶果真没有辜负爷爷的重望,如今不仅儿孙满堂,并且从爸爸到我们,个个都有所作为。”
“女强人首先是女人”
李小琳是个懂得内外兼修的知性女性。对于人们将她看成是标准的“女强人”,李小琳说:“‘女强人首先是‘女人。是女人,就要重视女性美。”
之前,记者曾听很多人描述过李小琳,年轻、漂亮、爱美,从首饰、服装到手袋,都十分考究。李小琳笑着解释她对“美丽”的理解:“我觉得美丽应该是美丽加能力,也就是‘美力。女性能否拥有‘美力,最终还要依靠自己。其实我的衣服没有什么名牌。我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在开会的时候看到住的酒店里有合适的衣服,就买下来。说到化妆,我平时基本上都会化妆。保养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我相信‘相由心生。”
李小琳对女强人的“强”,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说那不只是刚强之“强”,还应该是柔韧之“强”。“正如水的屈伸、水的刚柔之道,百折不挠。人的一生当中,没有谁能保证一帆风顺,都可能起起伏伏,我们要学会微笑地去接受每一件事情。我一直认为女性在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沟通与悟性几个方面有独特优势,韩国女子大学就有‘用温柔改变世界的信条。而这些,恰恰是一切优秀的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质。”
李小琳有个业余爱好是登山,她说,做工作、干事业也像是登山,不过那是无形之山,征服它们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远比登自然之山艰难得多。
“跋山涉水行大道,精进深耕不辞劳。俯首甘为孺子牛,扭转乾坤数英豪。”这是采访结束后,李小琳送给记者的一首小诗。记者知道,她是属牛的,牛的忠诚、踏实、勤劳、奉献精神,正是李小琳所崇尚的。这位女性正以牛的孺子精神鞭策、激励自己,以新的姿态昂然奋进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