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馆藏的定位及其评价标准的构建
2011-05-17张瑾
张瑾
〔摘 要〕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从特色馆藏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馆藏的基本概念需要及时更新,研究的内容范围需要重新定位。通过对特色馆藏评价标准的调整与创新,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评价,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完善图书馆的整体评价标准。
〔关键词〕特色馆藏;定位;评价标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01.014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1-0056-03
The Posi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and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Zhang Jin
(Library,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obtain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餾 development process,to give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newest definition,and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evaluation criteria.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service a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vit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Seen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the basic concept of special collection can not keep up with demands of modern development,the need for timely updates of the contents and the range needs to be redefined.Through the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on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to be provided a practical evaluation method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library collection features,complete the overall evaluation criteria library.
〔Keywords〕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position;evaluation criteria
特色图书馆的形成和特色服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特色馆藏,它是图书馆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一个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如何得以延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背景下成为图书馆的竞争优势,或者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规划,充实新内容,形成新特色,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1 特色馆藏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Emerald Full test、EBSCO等国外数据库和Google进行检索可知,国外对特色馆藏的研究较国内起步要早,但国外有关特色馆藏资源的绩效评价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在国内,特色馆藏这一概念是伴随着藏书建设的出现而出现的。195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学中出现了特色馆藏的概念,但理论发展相当缓慢。在经验图书馆学中,这一领域主要研究单个图书馆内藏书的选择、采集、组织、复审、剔除等微观问题,在对藏书利用方面涉及到了单个图书馆文献收藏要有“特色”,但没有对“特色馆藏”这一概念进行更多的探讨,更没有引起理论界关注宏观问题。1957年《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和1980年《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均涉及藏书特色化服务的宏观组织问题,我国图书馆学术界才开始很快了解到国际藏书建设理论过去几十年的新进展。
2 我国特色馆藏概念的研究
2.1 关于特色馆藏概念的理解
关于特色馆藏的概念定义,学术界有多种观点,在实践探索中各个高校图书馆做法也不一样。
特色:辞海中关于特色的定义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关于馆藏特色,主要是指图书馆的书刊特色。[1]”作者笼统地强调了馆藏特色是图书馆纸质文献的独特收藏。
特色馆藏“是该馆长期以来收藏了某一个或某几个科学领域内的书刊资料。[2]”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风格的部分馆藏。[3]”
对于特色馆藏的理解,学术界的看法基本理解是这样的:
(1)狭义的特色馆藏概念,可以理解为根据每个图书馆各自的用户需求以及管理模式,以文献资源采购的方式(包括纸质和数字资源),对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资源进行跟踪收集,在行业内逐步形成文献资源的相对优势,并形成难以替代的服务能力,确立市场位置[4]。
(2)广义的特色馆藏概念,可以理解为对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资源进行跟踪收集,其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采购的方式,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其它层面的收集方式,其目的同样是以此建立图书馆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到目前为止,特色馆藏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指图书馆收藏的,具有特定学科或主题、地域、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的,或者关于某一语种、某一类型或人物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系列的文献,是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区别于其他图书馆馆藏的特色所在[5]。
在新信息环境下,随着图书馆服务和收藏功能的拓展,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在不多的扩展,特色馆藏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很多专业图书馆不仅仅指收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收藏,而且更注重了原始文献和实物的收藏,有图书馆慢慢地向博物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突破了只收集文献的这一基本准则的局限,来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图书馆特色服务,在图书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特色馆藏在新的历史时期仅靠单一的文献服务很难满足复杂多样的读者需求,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来拓展特色馆藏服务的针对性。作为专业图书馆,扩展特色馆藏的收藏范围更加紧迫,特色馆藏的定义中也应该体现实物资源这一收藏范围。
本文认为特色馆藏的定义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时间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和实物资源优势,或者提供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特色馆藏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也是图书馆提供特色服务的基础。
2 特色馆藏的收藏范围
特色馆藏的收藏范围应该包括各种资源(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实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和服务两个部分。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资源毋庸置疑,至于实物资源的收藏,图书馆界长期认为不属于图书馆收集的范围,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彰显图书馆特色化服务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3 特色馆藏评价标准的研究
3.1 特色馆藏评价
3.1.1 区域文化
特色馆藏建设应体现区域文化[6],以一个地域内的自然、社会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为依托。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等等,特色馆藏建设得越好,地方特色越突出,对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满足率越高,收到的效果就越好。这在于它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信息,搭架了营销渠道,开阔了经营视野,传递了最新动态,而且还引导市场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使得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特色馆藏是认识和了解一个地方的沿革和社会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比如:结合学校的地方历史研究,洛阳某高校图书馆收集当地的碑林,南阳某高校图书馆收集的玉石、古钱币等,都形成了规模,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沿革、地方志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图书馆界也产生了不同凡响。虽然说法不一,但代表了近时期我国一些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过程中,捕捉到的闪光点,并有不断扩大、竞相模仿的趋势。
3.1.2 学科建设
特色馆藏建设应与本单位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7],紧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科研领域以及所承担的重大课题,尽可能弄清这些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保证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河南省有些图书馆把我国电机产品实物按照历史研发、更新过程进行整理,与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相结合,成立专门电机研究特藏室,并吸引了很多专家、学生参观阅览。
3.1.3 专题特色馆藏
专题特色是指馆藏某一或某些专题文献比较系统完整,常用语种文献覆盖面达70%以上,能基本满足某专题领域独立研究的需要[8]。相对来说要比学科文献面窄,一般中型图书馆均能根据需要形成文献专题特色。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的“轻院文库”,收录了本单位撰写的学术著作(论文、教材、讲义)等、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以及召开学术讨论会时形成的专题库等,这些对研究我校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发展方向,都是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源。
3.2 特色馆藏评价方法
3.2.1 定性评价法
质的特征明显适合进行定性评价,是对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采集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进行全面地衡量和测定,并做出评价的过程。通过馆藏评价可以了解到馆藏是否符合本馆的服务任务和目标,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社会的能力等等。通过对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活动的过程、结果、工作效益、系统运行状态及能力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衡量。
3.2.2 定量评价法
量的特征明显便于计算和度量,通过对特色馆藏资源利用的某一要素作用的大小的测定,以衡量特色馆藏的利用绩效。例如:对一个特色馆藏利用率的高低,我们可以使用检索(或查询)次数、读者层次及数量、收藏数量、收藏结构等指标来评价。
3.2.3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对特色馆藏利用效率的各要素分别作出科学的评定,对评定结果予以综合考虑的评价方法。通常我们可以从特色馆藏利用效率,用户对特色馆藏资源的了解情况、馆员对特色馆藏资源的宣传、培训及了解程度以及与特色馆藏资源相关的科研成果增长情况等要素来评价。
3.3 特色馆藏的评价标准
在特色馆藏的评价标准研究方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此方面的研究还仅仅限于泛泛研究,深度不够,可操作性就更差。因此,本文就定量评价的标准进行了模型构建,来解决这一困扰学术界的难题。
3.3.1 特色馆藏评价标准的模型定义及其控制分析
定义1:特色馆藏资源完整度(q)是指本馆收藏此类资源数量占该类资源数量总和的比例。该类资源数量的总和受专业、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不是泛泛的所有资源。
定义2:特色馆藏资源准确度(s)是指本馆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的资源数量占反映其系统发展过程的资源数量的比例。
定义3:特色馆藏重视度(c)是指本馆特色馆藏资金投入量占所有资源投入量的比例。
定义4:阈值(δ)指特色馆藏建设中的一个综合指标,是评审专家确定其特色馆藏的重要依据;阈值(δ)=(q*ξ1+s*ξ2+c*ξ3)/3,其中阈值是ξ璱是指评审专家根据评估的侧重点所确定的重要程度。
阈值(δ)的确定:
(1)根据具有特色馆藏图书馆的性质,分别按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进行分类汇总。
(2)针对每一类型的单个图书馆分别计算出特色馆藏资源完整度(q)、特色馆藏资源准确度(s)、特色馆藏重视度(c)。
(3)根据特色馆藏评价的侧重点以及对不同性质图书馆的要求分别给出ξ1、ξ2、ξ3。
(4)根据阈值(δ)的输出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图书馆的阈值(δ)大小。
(5)评审专家根据阈值(δ)确定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质量。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更强调的是社会效应,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评价,仅仅以定量指标进行核算还不能足以说明问题,应该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考虑其实际利用价值、服务当地经济、指导科学发展研究成果等等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出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许耀华.谈馆藏特色[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6,(2).
[2]伍玉贤.论高校图书馆藏书特色的形成[J].新世纪图书馆,1987,(1).
[3]张大尧.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8):994-994.
[4]夏有根,谢惠.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策略[J].情报探索,2007,(6):117-9.
[5]董丽,等.读者满意度调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2):72-75,9.
[6]奚立梅,王晓岩.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J].大连大学学报,2003,(3):123-124.
[7]赵玉梅.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特色馆藏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9,(10):176-178.
(上接第55页)
[5]American Memory fro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EB/OL].http:∥memoryloc.gov/ammem/index.html,2009-09-01.
[6]Imaging Production Guidelines[EB/OL].http:∥www.archives.nysed.gov/a/records/mrzerecordszimgguides.pdf,2009-12-12.
[7]刘聪明,郑晓惠.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情报,2007,(5):137-139.
[8]Identification of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EB/OL].http:∥www.collectionscanda.gc.ca/8/3/r3-412-e.html,2009-12-09.
[9]彭绪庶,蒋颖.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40.
[10]姚伯岳,等.古籍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及其系统实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17-21.
[]彭绪庶,蒋颖.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48-150.
[12]彭绪庶,蒋颖.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55.
[13]黄萃.馆藏文献数字化调研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80-884.
[14]古籍著录细则[EB/OL].http:∥www.cadal.net/cnc/cn/jsgf/gj-zlgz20040426.pdf,2009-12-12.
[15]民国图书元数据著录细则[EB/OL].http:∥www.cadal.net/cnc/cn/jsgf/mg-zlgz2004.pdf,2009-12-12.
[16]刘家真,徐曼.数字化过程中的管理决策与技术建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