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1-05-16薛东莉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8413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7期
关键词:肝素急性期阿司匹林

薛东莉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841300

低分子肝素(LMWH)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较小片段,对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Q波心肌梗死已得到充分评价,但LMWH用来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却有较大争议。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4月做了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均系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选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颅内出血。治疗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8岁;起病至入院时间2~48h,平均10h;其中基底节区梗死28例,脑叶梗死10例,多发性脑梗死8例;伴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5.7岁;起病至入院时间1.5~48h,平均9h;其中基底节区梗死28例,脑叶梗死10例,多发性梗死12例;伴原发性高血压24例,糖尿病7例,两组病人均无活动性出血,无肝肾损害,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脱水剂,阿司匹林100mg 1次/晚,灯盏花注射液30mg 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速碧林),500U,1次/d,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例数。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41例(89.1%),无效5例(10.9%)。对 照 组 总 有 效 40 例 (80.0%),无 效 10 例(20.0%),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两组评分减少量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比较(±s)

n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6 20.46+9.2812.36+8.10对照组 50 21.18+10.3315.42+9.63

2.3 治疗后两组病人出血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颅内或脑梗死灶出血均增加(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病人出血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美国,必须使用肝素的信念曾影响了许多临床医生,他们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常规予以肝素治疗。20世纪80年代,Duke等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其结果没有说明肝素对进展性卒中病人有益。阿司匹林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合成而起到抗凝作用,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抗血栓治疗的疗效以为大量国际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所肯定。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目的是预防血栓继续延伸和闭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改善侧支循环,预防缺血型卒中近期复发。但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不明显,因此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通过两组病人的疗效观察,说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并不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出血并发症增加。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员会.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74-875.

[3] 吕艳霞,郑苏芹.小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念〔J〕.海峡药学,2006,18(2):102.

[4] 张苏明,徐广润,韩宗超.血栓形成性脑梗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肝素急性期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