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与乌纱帽

2011-05-14齐夫

前线 2011年9期
关键词:乌纱帽圣旨开除党籍

齐夫

宋代有个官员叫王圭,《宋史·王圭传》记:“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时人讽他为“三旨相公”。

直至今日,这种不干事、不担责的“三旨相公”,仍然大有人在。前不久,鄙人就听说有上级领导这样批评一些下面的干部:“遇事主动往前迈一步,又不要你命,有什么可怕的?”

乍一听这位领导所言,鄙人一时不明就里。这世上生命诚宝贵,既然不要你宝贵的东西,那为何不敢往前冲呢?后经高人指点,顿开茅塞,恍然大悟。其人一语道破天机,那潜台词为:乌纱帽就是一些人的命。

这就有必要往深了说说“命与乌纱帽”这个话题了。

乌纱帽可谓路人皆知,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表明官身,象征官位。

自从有了扣在头上的这顶帽子,多少人就拜倒在它的双翅花翎之下,为之神魂颠倒,为之不择手段,“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甚至视之如命,恰似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通灵宝玉,须臾不可分离。古代便有这等臣子,犯颜被君主问罪,性命都不保了,还惦记着那顶乌纱帽,请求戴帽受死。可见,其把乌纱帽看得不比命轻。

旧时有临死不忘乌纱帽的,有“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的,也有命都敢不要遑论区区乌纱帽的。海瑞便是。一个准备了棺材、连嘉靖皇帝都开骂的人,还怕什么!明朝一位陶姓知县也是如此。某年间,县境普降暴雨,河水四溢,泛滥成灾。眼看百姓被淹,陶知县寝食难安,几天工夫,头发全白。这天,他对汹涌的河水大叫,苍天啊!难道你就不能给百姓一条生路吗?如果是我不好,那就让我沉河而死,以身谢罪吧!倘不能救民于水火,要此帽何用!说完,一把拽下乌纱帽扔进河里,然后纵身就往下跳,好在被人死死拦住。

有言道:在商言商,在官言官。做官也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价值所在。平心而论,让乌纱帽戴在头上,没什么错,关键要戴好它。

如今堂堂正正戴乌纱帽的官员比比皆是。他们想干事,愿干事,敢干事,会干事,不避斧钺,不畏艰险,遇事勇于往前迈步,不怕出纰漏,不怕失误,不怕承担风险,不怕第一个吃螃蟹,不怕丢掉乌纱帽。

但不容否认,也有些官员把帽子戴歪了。他们“遇事往后退”,畏首畏尾,就怕丢掉乌纱帽。只要能保住乌纱帽,工作干得好不好无所谓,事业有没有进取无所谓,群众的困难解决不解决无所谓,国家的利益受不受损无所谓。乌纱帽就是天,乌纱帽就是地。天地多大,他们眼中的乌纱帽就有多大。他们深知,要想保险,“遇事往后退”最保险。因为,不干事自然不会有失误,不作为肯定不会有纰漏,不冲锋陷阵就不会中弹负伤。“遇事往前迈”,受苦受累不说,弄不好还会招惹麻烦上身,反倒落得许多不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还是往后退吧,还是保官为要吧。实在说,怕丢乌纱帽的官,大多就这么来的。

不过,往长远看,这样顶着乌纱帽在官场上混,恐怕不好混了。越来越完善的问责制、民意测验、上级考核、政绩检查,可谓关关难过。倘对此无知,照旧消极无能、遇事后退、无所作为,一味保官,早晚将被无情淘汰。

1957年,毛泽东曾对吴冷西说: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五不怕的思想准备。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眼下对官员来讲,“遇事往前迈”,已不必再担心什么开除党籍、老婆离婚、坐牢、杀头了,但也不能怕被撤职、丢乌纱帽,如此胆量还是必须有的,如此修养还是必须要的。而这归根结底应增强“在其位、尽其责”的责任感,当具备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倘若满脑子都是死保乌纱帽的玩意儿,说破天,遇事也只能是尽往后退了,那就不如回家卖红薯算了。

“破帽多情却恋头”,苏轼的诗句,道出了帽子与人相依的情分,但对乌纱这顶帽子,还是别一味迷恋的好!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乌纱帽圣旨开除党籍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百姓也戴“乌纱帽”
百姓也戴乌纱帽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哪些行为会被开除党籍?(八)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哪些行为会被开除党籍?
哪些行为会被开除党籍?(二)
哪些行为会被开除党籍?(一)
皇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