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不利于北京经济长期增长的隐忧

2011-05-14唐勇

前线 2011年9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唐勇

住房、汽车限购和首钢全面停产是北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客观上造成GDP增速快速下滑的直接原因。而居民消费需求在保持旺盛势头的背后,消费增速下降和消费结构得不到提升,对北京经济长期增长将产生不利,需加以破解。

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就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于2006年就突破70%,率先于全国其他城市进入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6.9%。北京已经逐步摆脱依靠房地产和工业生产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向依靠服务和消费提升经济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

上半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牺牲了一些增长速度,但得到了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力度加大、能源消耗下降的成果,以短期降低速度的代价,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这个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需的。但“釜底抽薪”之后还得适量加“薪”,否则经济发展有可能会陷入衰退。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在抑制和调整一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推动一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限制和停产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加快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才是北京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从具体产业来说,北京应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区域发展来看,北京应加快发展“一南一北”两个地区。发展南部新区,就是要打造“北京创造”品牌,成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区。发展北部地区,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中科院怀柔园在内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

今年上半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8000.5亿元,同比增长17.9%。这其中,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北京经济“釜底抽薪”后维持适当增速的必要选择,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北京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保持一定水平的低速增长(如7%~9%)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对于经济质量的提高也不无裨益。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北京要注意警惕一种过热倾向:通过盲目扩大政府投资,上大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北京目前由于加快地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新城建设,国有投资占比已经较大,如果再过多地加大政府投资,不仅会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而且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自身的恢复调整。

一个需要关注的内在隐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从以投资为主的经济驱动模式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驱动模式。努力扩大消费不仅是北京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北京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需要破解的重要命题。消费不振则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无从谈起。因此,消费隐忧会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北京经济长期增长的障碍。

消费隐忧一方面表现为消费增速下滑。从投资与消费的消长变化来看,消费增速明显回落。今年上半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相反,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3%,比去年同期的增速下降了4.7个百分点。从这一升一降就可以看出,消费增速明显下滑是GDP增速下降的内在原因。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增速也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支出同比增长3.4%,比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3%,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

消费隐忧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结构得不到有效提升。北京早已进入服务业占主导的后工业经济时代,体育、休闲、娱乐、教育、体验经济等服务性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理应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这也是消费结构提升的必然体现。但是今年上半年,北京消费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像食品、衣着等基本消费开支所占比重还有所提高。市统计局数据表明,去年年底,北京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28.1%,今年上半年下降为27.9%;去年年底,北京城镇居民食品、衣着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2.1%和10.5%,今年上半年分别上升为33.1%和10.6%。另外,由于住房价格维持高位以及房屋租金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增长很快,增幅达到18.5%,是各类消费支出中增速最快的一项。食品、衣着、住房等必需品消费支出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当前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快速上涨,是消费结构难以有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突破隐忧瓶颈

消费不振和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的关键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从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1654亿元,同比增长27.9%,即使扣除掉通货膨胀影响,仍然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而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36元,同比增长10.1%,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增长可能不到5%,远远低于同期GDP增速。这表明政府收入增幅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从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来看,2003年到2010年,北京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从11.8%逐年提高到17.1%。今年上半年此比重更是突破20%,达到22.3%,创历年新高。政府收入比重上升意味着企业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正逐年下降。

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中,20%的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了7.6%,而20%的高收入家庭增长了12.7%。今年上半年,最高收入家庭组与最低收入家庭组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4.70倍,大大高于去年年底的3.92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增长,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使得收入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最终也会影响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占比的下降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消费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影响北京经济能否更好发展的一个瓶颈。

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在于采取适当减税、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根本性政策来实现。当然,这些政策虽然在长期内切实有效,但一般较难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显著,但是它是解决经济驱动模式以投资为主转向以消费为主的关键举措。

北京当前经济增长适当减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一方面给经济结构调整留出了相当的空间,使北京经济增长的质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的消费不振问题凸显出来,提醒我们需要通过公平收入分配的治本之策使北京经济步入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我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研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第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