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敢”的根子是私心
2011-05-14文之
文之
近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成了全市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热烈议论的重要话题。在这场广泛的议论中,有一种追问振聋发聩:我们为什么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不敢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三不敢”的理由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不想“三敢”,另一类是客观因素使人“三不敢”。主观上不想“三敢”容易理解,因为一些人想的是当“太平官”,四平八稳保住官帽。因此,工作就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客观上“三不敢”也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想“三敢”但有所畏惧,终至“三不敢”;另一种是曾经“三敢”过,但后来变得“三不敢”。在第一种情况中,畏惧者有二:其一,害怕自己成为“出头的椽子先烂”。因为“三敢”干部肯定与“三不敢”的人不同路,从而成为后者抨击、非议的对象。结果,这些勇敢的“三敢”干部淹没在巨大的无谓口水之中。其二,害怕影响自己的发展。因为“三敢”肯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从而引发不满。这种不满,轻者在考评时给“三敢”干部打低分,重者到上级部门上访、告状。结果,影响了“三敢”干部的评价度。
“三不敢”的第二种情形事实上是上述第二种畏惧的现实版,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典型写照。那些曾经的“三敢”干部,因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肯定,甚至因为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挟私报复,进而在考评时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个事实,自然使得“三敢”干部接受“深刻教训”,从“三敢”退为“三不敢”。
以上种种“三不敢”理由,表面看来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从根子上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三不敢”的深层原因是私心。如果没有私心,我们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对待小部分人的意见,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如果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公心,都是出于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那么我们就会坦坦荡荡,在工作中敢负责、敢碰硬,而不成为迈不开前行步伐的“小脚女人”。
私心有很多种,有一种叫一己之私。这种私心的直接危害是使人不敢碰硬。一旦有了这种私心,我们做工作就会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成败,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对硬钉子、难问题充耳不闻,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硬的不硬。这种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似乎保持了社会、单位的“风平浪静”,保护了“一方平安”,但是不客气地说,这些“风平浪静”、“一方平安”都是暂时现象、表面现象,都是用表面的平静来掩盖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长期来看后果势必更严重,因为矛盾和问题仍然安然地“活”在那里,发酵、恶化。正如刘淇同志所说,这些难题现在不碰,将来更难碰。比如城乡结合部整治,就是一根“硬骨头”。如果不敢去碰这个“硬”,那么不仅会影响首都的安全和形象,而且会影响人民的利益。对这样的问题,绕着走不行,再难也要干。
事实上,那些碰了硬、解决了难题的干部未必会失去“人心”,未必会流失“选票”,而且肯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护。安徽小岗村干部沈浩同志没有因为自己是外来干部、选派干部就回避矛盾,而是勇于担当、善于应对。面对分歧,他苦口婆心解疑释惑;面对村霸逞强,他一身正气敢于碰硬。为此,他受过委屈、挨过打骂。但是,他坚定地依靠党员、相信群众,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人心思和、思稳、思富、思进的局面,自己也成为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
私心的另一种典型类型是小集体、小部门之私。这种私心的危害是使人缺少足够的担当,不愿“先干一点、多干一点、主动干一点”。也许,一部分人会认为小集体、小部门之私算不上“私心”。因为,管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事情,就履行了职责,就可以万事大吉。从理论上说,这似乎没有错。如果大家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那么在整体上就应该把事情办好。
但是,现实比理论复杂得多,应然也不等于实然。我们时常能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很多个部门管不好一件事情。比如某地的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近10个部门涉及生猪的管理,但仍然出现了“瘦肉精”的问题。为什么?也许不能说这些部门没有履职,但问题是这些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只负责自己分内之事,绝不多迈出一步,结果反而出现了管理的“真空”,让不法之徒钻了空子。这从反面说明,如果我们死抱小集体、小部门之私,那么就只能生硬地、教条地履职,不敢越雷池半步,自然更不敢去担当、去负责,最终把工作干砸了。
换句话说,如果想把工作干好,党员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从圆满完成整个工作出发,对于分工明确的事情,主动与上下游部门妥善交接;对于分工不很明确的事情,主动多负一些责任。我们党的历史说明,人民之所以拥护我们,是因为各级党员干部为了百姓的幸福,前赴后继,付出了比其他政党、团体多得多的心血和努力。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用不着像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奉献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多担些责任、多付出些辛苦,何乐而不为?因此,摒弃小集体、小部门之私,党员领导干部别无选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敢”精神的背后是无私,是责任。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碰硬,才敢负责;有责任,才有创新的动力,才能以创造性的举措推动工作。